层次 1: 不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3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探索和调
查
互动性质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
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
么奥秘。
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
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学生/教师互动目
的
21
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 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6、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22
回顾和解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 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 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知识
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层次2: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层次3: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
明生活中力的存在。不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层次 2: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层次3 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能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教学步骤:
学生/教师互动目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的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集中话题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3
探索和调查
回顾和解释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
二、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
过渡:力在哪里? ——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
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
2.游戏:弹棋子 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 记分方法。(板书说明) 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五、反馈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
2、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以后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