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试题集&重点内容(含答案) 下载本文

4压缩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互相接触。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这种沉降往往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中或污泥浓缩池内。

格栅的作用时取出水中的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 不用孔径的筛网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纤维、纸浆、藻类等稍小的杂物。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水中沙粒、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同时也取出少量较大、较重的有机杂质。类型包括平流式、竖流式和曝气式。

氯消毒的原理:氯气溶于水后能发生如下水解反应:Cl2+H2O===HOCl+H++Cl-,上述反应在几分钟内基本完成。生成的次氯酸HOCl是一种弱酸,可解离为H+和OClC-:HOCl====H++OCl-,当pH>4时,溶于水中的Cl2几乎都变成了HOCl和OCl-。而HOCl的杀菌能力比OCl-要强得多,因为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胞膜渗入细胞体内,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OCl-带负电,难于靠近带负电的细菌,所以虽然具有氧化作用,也难起消毒作用。

氯胺消毒法:当水中有氨存在时,氯和次氯酸极易与氨化合成各种氯胺: NH3+HOCl====H2O+NH2Cl, NH3+2HOCl====2H2O+NHCl2,

NH3+3HOCl====3H2O+NCl3,当水中次氯酸消耗完后,平衡向左移动,继续供给消毒所需的HOCl。利用这个特性,有些水厂在加氯消毒的同时,还加入一点氨,使之生成一定量的氯胺,以保障距离水厂较远的供水管网中仍有持续杀菌的能力。

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1溶解氧: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的生物处理法,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供氧不足会妨碍微生物代谢过程,造成丝状菌等耐低溶解氧环境的微生物滋长,使污泥不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2营养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需一定的营养物,碳元素的需要量一般以BOD5负荷率表示,它直接影响到污泥的增长、有机物讲解速率、需氧量和污泥沉降性能。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N:P=100:5:1.

3pH和温度:为了维持活性污泥法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混合液的pH应控制在6.5~9.0,温度以20~30摄氏度为宜。

4还应控制对生物处理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的浓度。

混凝: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则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最常用的混凝剂:铝盐、铁盐

使胶体脱稳的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生物脱氮机理: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氮。氨氮转化的第一步是硝化,硝化菌讲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整个硝化过程是由两类细菌依次完成的,分别是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反应分两步,总反应为NH4++2O2→NO3-+2H++H2O-351kJ,该反应中细菌获得能量的同时,部分NH4+被同化为细胞组织。好氧生物硝化过程只能讲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不能最终脱氮,还需进一步将NO3-转化为气态N2散逸到大气中,这一步生物转化过程称为反硝化。NO3-的反硝化过程在生物化学过程中是还原反应,NO3-作为

电子受体,在兼性异养型厌氧菌的作用下被还原。该反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污水中应含有充足的电子供体;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反硝化反应也分为两步,总反应是6NO3-+5CH3OH→厌氧菌→5CO2+3N2+7H2O+6OH-。 两段工艺:

三段工艺:脱氮效率高,但在脱氮阶段必须投加碳源,而且流程长,构筑物多。

A/O:能充分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作为碳源,不需外加碳源,可以减少曝气量,不设中间沉淀池和回流系统,大大减少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生物除磷机理: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是由聚磷菌等微生物来完成: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不断摄取并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一部分则使ADP与H3PO4结合,转化为ATP而储存起来,这一过程称为聚磷菌磷的摄取。处理过程中,通过从系统中排出高磷污泥以达到去除磷的目的。在厌氧和无氮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放出H3PO4和能量,形成ADP。这一过程称为聚磷菌磷的释放。生物除磷技术就是通过上述两个过程来完成。

A/O工艺:在厌氧池中释放磷,然后在好氧池中吸收磷和去除BOD,当停留时间足够长时,还会进行硝化,通过二沉池排泥除去磷。

Phostrip工艺:原水与释放磷后的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去除有机物和聚磷菌过量摄取磷混合液经二沉池沉淀,上清液排放。含磷污泥一部分进入厌氧释磷池释放磷,并投加冲洗水使磷释放充分,一部分沉淀后回流至曝气池,还有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厌氧池的上清液进入石灰沉淀池,去除磷后,上清液回流至曝气池,化学污泥从系统中排出。该工艺除磷效果好,出水磷浓度较低。缺点是工艺流程长,运行管理复杂,费用较高。 绪论

1、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

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4、 公害:凡由于人类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

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第一章

1、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

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 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

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即为~~ 3、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4、 水质指标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三大类:

① 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

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 ② 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

般有机物

有毒化学性水质指标: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 氧平衡指标: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 ③ 生物学水质指标:

一般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

5、 水污染综合防治:

①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包括节约生产废水,规定用水定额,改善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制定物料定额等。 ②发展区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统,包括制定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规划,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发展污水经适当人工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和回用于工业,在不污染地下水的条件下建立污水库,枯水期贮存污水减少排污负荷、洪水期内进行有控制地稀释排放等。

③发展效率高、能耗低的污水处理等技术来处理污水。

第二章

1、沉淀的四种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成层沉降)、压缩沉降

2、沉淀池的类型:①按使用功能分,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②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竖流式、辐射式;③按运行方式,间歇式、连续式

3、化学混凝法的四大原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4、吸附的原理和过程:

(1)外表面扩散:吸附质从流体的主体通过溶液扩散(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到吸附剂颗

粒的表面。

(2)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的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达到颗粒的内部表面。

(3)吸附:在吸附剂的内表面,吸附质被吸附。

5、离子交换法原理: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 性离子之间的交换。

6、离子交换容量:其是离子交换树脂最重要的性能,它定量的描述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 其可分为全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前者指一定量的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 离子的总数量,后者指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的交换能力。

7、膜分离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一侧溶液中的某种溶质透过膜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8、电渗析法: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 9、几种膜分离技术的比较。 膜过程 推动力 传质机理 透过物及其尺寸 截留物 非电解质大分子 膜类型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电位差 反渗透 压力差 2-10MPa 离子选择性透过 溶解性无机物 溶剂的扩散 水或溶剂 溶质、盐、非对称膜 SS 胶体大分非对称膜 子、不容有 机物 溶剂 非对称膜 超过滤 压力差筛滤及表面作用 水、盐及低分子0.1-10.MPa 有机物 渗析 液膜 浓度差 化学反应和浓度差 溶质的扩散 低分子物质、离子 反应促进和扩散 电解质离子 溶剂(非电液膜 解质

第三章

1、微生物生长曲线:

可分为4个阶段: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

2、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其经历三个阶段:吸附阶段、氧化阶段、絮凝体形成与絮凝沉降阶段

3、生物膜法原理:通过附着在载体或介质表面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膜状活

性生物污泥生物膜,利用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有机物降解,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到增殖。 4、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5、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

(一)脱氮技术:①原理:将污水中的氮元素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