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下载本文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9. 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10. 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1. 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10. 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1. (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 10. 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1. 试题分析:考查语病的修改。②句语意重复。“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③句关联词语

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 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13. 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12. “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13. 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

12. 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13.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

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通“逸”,逃跑。②厩(jiu)人:马棚的差役。③躐(e):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4.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2)昔者舜工于使人 .(3)然犹策之不已 .

15.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 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6.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17.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4. (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 15. C 16. (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7.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

14.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乡”:通“向”,从前(先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5. 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

语气。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俄而”“厩人”“穷”“下”等字词的翻译。“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17.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从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考虑作答。

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纰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