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实验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的教学与实训环境,体现学科间的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均体现网络化的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大学激励思想,创造知识的环境特点。

5.建筑形态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为主要手段,建筑的层数大部分为多层。单体建筑着力探索新风格和新形式。整体建筑布局以网络式、组团式为主,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整体。

二、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了单元组团式的规划方式,将培训中心规划分为:教学活动区、行政办公区、教工宿舍区。各个功能区围绕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布置,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教学活动区布置于场地中心相对右侧,并列式排放,以获得优良的景观和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边缘学科的产生,督促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模式走向集中化。本方案采用系统式教学区布局,使各系统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方便交流资源共享。通过相对的集中布局,规划有效地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与预留发展。

三、交通流线分析

交通流线规划纳入学院整体交通规划方案,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道路系统采用一条近似方形的主环路围绕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教学区成为步行区(消防车除外)。主环道的外侧由次一级的道路形成小环状系统,各区域内同样为步行区。这样的道路系统布

局,可以实现具操作性的人车分流,同时可以使主环道的道路面积与周长尽量减少,有利于控制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在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校园主环路为主干道级,采用18米宽路,中央及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校园次干道级采用12米宽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交通,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校园小型道路采用6米宽,一般不行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通行。

停车场不破坏校园景观,除几个集中室外停车场外,原则上均放于建筑架空层和地下。

四、公共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在校园的中心区、公共空间以十字形的步行广场。主环线内侧的大面积绿化林地以及蜿蜒穿插其间的水体共同营造了安宁、大度、景色宜人的校区园林景色。每一座教学建筑的外围,都环绕着大面积的草坪、林地与水面,为学生的学习与自修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分的用地资源。

在理性规整、几何性的建筑群落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色景观。并充分利用保留的生态山系与水体,使得整个学校融入到自然湖光山色之中。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主要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1.实验楼、综合楼

综合、实验楼单体设计均为庭院式布局,让整个教学楼沐浴在绿色与阳光之中,庭院中有一游廊贯穿而过,为整个庭院增添了一份动趣。教学楼两端均匀布置,以规模布局的几何构图来体现教学楼布置的形体美,并以其显著的造型特点形成自身在总体规划的中心地位。教学楼平面布局结合AB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室基本为南北向布置,各栋教学楼以边廊相互连接,连廊贯通每栋教学楼引入

自然风,并以此而围成若干院落,又由北向南形成一条直向轴线,方便交通。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与用途,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 “四级”。 楼面结构为钢筋砼梁板体系。本工程结构材料为钢筋砼,砼强度等级:预应力梁楼盖为C35,普通砼楼盖为C25,砼柱C30。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填充墙及内间隔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桨MU5。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为二级,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均按《建筑设计防规范》GBJ16-87表2.0.1条执行。

2.宿舍楼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与用途,拟采用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结构材料为钢筋C25砼。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墙体材料采用机制砖MU10。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为二级,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表2.0.1条执行。

二、消防设计

建筑高度均在24米以下,属多层建筑,消防规范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多层建筑外围道路宽度均大于3.5m,消防车道均能环通,满足消防要求。建筑物内疏散楼梯间的间距小于70m;袋型走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