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 下载本文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5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 C.总务处D.班级

55.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理想国》 5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 C.希腊D.罗马

5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5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D.教科书

59.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

60.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华生 C.孟子D.荀子 E.洛克

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有关。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E.国家主义思潮

4.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E.研究型课程

5.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A.独裁的B.民主的 C.权威的D.放任的 E.自由散漫的

7.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8.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阶段。 A.初识B.组建 C.形成D.发展 E.解体

9.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10.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1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1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13.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征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4.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

15.教师可通过()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6.“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出好学生。()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1.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中,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和巴格莱等。()

12.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意翻阅学生的信件。() 13.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

14.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15.中国有句俗语“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应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溺爱。()

16.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17.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 18.“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清朝。()

19.“活动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20.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难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在材料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A.讲授法B.练习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2.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列能够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是()

A.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就不停止,除非因为他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以致学习能力衰退 B.温故而知新 C.活到老,学到老 D.有教无类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A.早期性B.感染性 C.针对性D.及时性

5.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材料,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A.中国B.日本 C.美国D.不知道

6.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