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加大。分析当前,离不开对比历史。2010年至2012年我国CPI分别上涨3.3%、5.4%、2.6%,2013年的CPI涨幅居中,与上年持平。
从国际上看,我国CPI涨幅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较低。
当然也必须看到,一些月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如2013年9月份,受北方涝灾、南方高温以及台风等天气异常因素影响,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8.9%,带动此前“2”字头的CPI破“3”。
虽然经济增速下台阶为2013年稳定物价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此前持续释放的大量流动性,以及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和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仍然使得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面对种种困难,还是成功地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内,为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环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
稳物价始终是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宏观调控的思路理念出现了重大变化,没有再拿大规模货币信贷投放来刺激经济,货币政策向真正稳健回归,对全年物价保持平稳非常关键。
2013年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2%。业界普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稳中略微偏紧,对稳定物价非常有利。
在一些重点产品价格方面,国家及时采取了调控措施,成效明显。例如猪肉价格虽然在2013年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但“二师兄”未能像以往那样发威,全年猪肉价格涨幅控制在0.3%。
“生猪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存栏和出栏量保持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避免了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平稳态势,需求面和供给面形势相对稳定,就业情况总体平稳,物价涨幅较为温和。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两条:一是依靠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激活经济的内在活力;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适时、适度地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从目的和效果上观察,前者着眼于长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整的是结构关系,通过改革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它难以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中,国家采取了强有力和大力度的政策调控,这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它有效刺激了内外需求,使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规律的支配下,一旦刺激措施弱化或退出,经济增长率便向潜在增长率靠拢而趋于下降。这说明,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而政策调控只能是第二位的、或辅助性的。目前来看仍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紧缩或宽松宏观政策调控措施仍然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不可或缺的手段。
借鉴美国宏观调控实例
? 美国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每当经济萧条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就实施减税政策,减税的手段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 ? 美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调息。经济过热就加息,经济疲软就减息。 ? 西方国家推行收入政策的手段
9
? 1、控制工资与物价 ? 2、道德劝说 ? 3、改变预期
第五讲 AD—AS模型
一、总供给曲线有几种形状?分别是什么理由?有什么政策含义。(判断、选择)
10
二、用AD-AS模型解释滞涨现象。(简答,一定要作图)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