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案要点: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第 5 页 共 13 页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宿迁市2008年中小学、幼儿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 B A.7周岁 B.6周岁 C.5周岁 D.3周岁 2.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D

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 B.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 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 D.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5.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A.社会公德 B.教育理论素养 C.教育思想 D.职业道德 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7.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8.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9.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A

A.审美教育 B.五讲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美好思想教育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第 6 页 共 13 页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12.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表明教学中应贯彻 D A.直观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4.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5.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6.小学儿童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说明他们 较差。 C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顺序性 C.观察的精确性 D.观察的深刻性

17.新理念下的班主任,是“学科专家”、“人生导师”、“学生的知心朋友与知己”、“班级文化设计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 B A.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B.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C.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 D.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18.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

A.5 B.1 C.2 D.3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作了最好的诠释。 B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第 7 页 共 13 页

2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2.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 工作的教师。 C A.教学 B.德育 C.学生 D.团队

23.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C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活动 C.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2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D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2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C

A.进行科学的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7.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28.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B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29.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移情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 C A.独立性 B.逻辑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31.“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

32.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33.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衣着整洁 B.言行一致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34.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

第 8 页 共 13 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