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C项,苏轼是北宋人。]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诗歌的常用手法。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使用叠词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4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提供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工作。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菜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
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们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B [“要么自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有误,除了“官府的赏赐”,还有“官员赞助”。]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C [从文中看,“都用了比喻论证”过于绝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A [从文中看,“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于原文无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暑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赐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败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赐世祖所服貂裘、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
弓矢等物。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敌诱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竟不屈死焉。九年,追封高唐忠献王,加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王。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 B.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 C.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 D.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 C [“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是两个意思完整的句子,中间断开,排除A、B两项。根据句意,“追及之”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术数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B.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C.王,多义词。既指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也可指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文中指王爵。
D.“介”指古代战士戴的帽子,“胄”是用来防身的一种武器,即铠甲。介胄分别指头盔和铠甲。
D [应是“介”指铠甲,“胄”指头盔。]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阔里吉思文武双全,学识广博。他生性勇猛,懂军事武功,学习儒家学说,曾经于自己的住宅之内建万卷堂;对于性理阴阳等学问十分精通。
B.阔里吉思主动请缨,平叛有功。西北地区发生动乱后,他连续多次请求率兵前去平定,后在伯牙思他挥军主动出击,大败敌人,擒获敌人一百多个。
C.阔里吉思富有主见,做事果决。他在征讨也不干、平定西北以及在与诸王和将帅商议防御边疆事务中,坚持自己的看法,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D.阔里吉思忠心耿耿,为国捐躯。敌人想方设法以利益诱使他投降,他始终不为所动;面对家臣,心中牵挂皇帝皇后是否安康,最终不屈而死。
C [“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错误,由原文“阔里吉思乘胜逐北……遂为所执”可知,在防御边疆之事上最终没获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中,策,驱驰;以,动词,带领;第(2)句中,然,正确,对;击,出击;形,形影。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答案】 (1)于是驱马前行投入战斗,骑兵们跟随在后,重创敌军,也不干带领几个骑兵逃跑了。
(2)不对,今年秋天巡逻侦察的骑兵来的很少,这就是所说的猛禽将要出击,一定会藏匿它的形影。
【参考译文】
阔里吉思,天性勇猛刚毅,学习军事,尤其专心学习儒家学说,在自己的住宅内建造万卷堂,每天与文人学士讨论经书史籍,性命气理、阴阳、术数,没有不精通的。他娶忽答的迷失公主,又续娶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变,阔里吉思率领精锐骑兵一千多人,日夜兼程,十天就追上了他们。当时正是暑热天气,将要交战时,北风大起,手下的人请求等风过去后再战,阔里吉思说:“在暑热天气得到大风,这是天助我也。”于是驱马前行投入战斗,骑兵们跟随在后,重创敌军,也不干带着几个骑兵逃跑了。阔里吉思身中三箭,头发也被切断了。胜利归来,世祖赐黄金三斤、白金一千五百斤。成宗即位,封他为高唐王。西北地区不安定,他向皇帝请求,希望前去平定,经过多次请求,皇帝才允许。将要出发时,他发誓说:“如果不平定西北,我的坐骑马头不会向南。”大德元年夏,在伯牙思一带遇到敌人,大家说应该等到大军都到齐了,再与敌人交战也不晚,阔里吉思说:“大丈夫报效国家,怎能等待别人呢?”立即整顿队伍击鼓进军,大败了敌人,擒获敌人将领士兵一百多人,进献给皇上。皇帝诏令赏赐给他世祖穿过的貂裘、宝鞍以及丝绸锦缎七百匹、铠甲和头盔、戈和戟、弓箭等物。第二年秋天,诸王和将帅们共同商议防御边疆的事务,都说:“敌人往年冬天不出来,暂时可以在边境上休整士兵。”阔里吉思说:“不对,今年秋天巡逻侦察的骑兵来的很少,这就是所说的猛禽将要出击,一定会藏匿它的形影,准备作战不可以迟缓。”大家不以为然,只有阔里吉思严阵以待。这年冬天,敌人果然大批到达,阔里吉思与之交战,三战三捷,阔里吉思乘胜追击,深入危险地段,后援骑兵不能及时赶到,他的战马摔倒而陷入敌阵,于是被敌人掳去。敌人引诱他投降,阔里吉思严正表示绝不屈服,敌人又想把一个姑娘嫁给他,阔里吉思坚定地说:“我是皇帝的女婿,除非皇帝皇后当面下令,否则怎么可以再娶呢!”敌人不敢再逼迫他。皇帝曾派遣阔里吉思的家臣阿昔思特地出使到敌人境内,在众人之中见到了他,阔里吉思一见到阿昔思就问皇帝皇后是否安康,第二问他的子嗣怎么样,话还没有说完,周围的人就把他带走了。第二天,敌人把使者送回去,就没有再见到他,阔里吉思最后不屈而死。九年,追封他为高唐忠献王,加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赵王。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