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议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下载本文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环境下的审计;(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3)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影响。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心论题就是会计电算化,这标志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国外的会计电算化进程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帐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4]可见工业发达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管理非常重视。

归结起来国外会计电算化经历了(1)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2)企业网络化、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3)会计决策和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阶段。

2.2.2 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1988年初,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个大中型单位的调查表明,有13.99%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而2004再次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大中型企业基本都已开展电算化工作。同时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开始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

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框架,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合法性、适应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强制性、保密功能、恢复功能等要求。并对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对会计核算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单位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生成和管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 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7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6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

7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门已达75%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5]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由于科技投入,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也脱颖而出,并开始广泛地为社会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各种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也相继举办,会计电算化的广阔前景就在眼前,正如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司长余秉坚在先锋软件评审会上所说:“会计需要电算化,这是我国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的方向。”

2.3 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会计电算化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不仅可以把广大会计人员从复杂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手工无法比拟的,因此可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及时。

2.3.2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因此,可以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程度提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2.3.3 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主要部

8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分,而且又多是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等特点。会计电算化实施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2.3.4 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包括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发展,使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2.3.5 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在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人员整天忙于记帐、算帐、报帐,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工作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作用。

2.3.6 促进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新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因此使会计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所以必然会逐步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2.4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关系

2.4.1 两者的联系

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电算化操作后,虽然会计操作技术在进步,数据处理的手段在不断前进,但无论手工、机械或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都有相同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

(1)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遵守共同的会计法则和会计准则

9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目前的电算化必须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准则,电算化会计不能置会计法则和会计准则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理论上、方法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3)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不论是手工环境下还是电算化环境的会计都有以下的基本工作步骤: ①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和传递等; ③存储记录和资料;

④制订各种程序,规定需要何种数据,于何时何地取得该项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和传递数据;

⑤编制输出报表,复式借贷记账的原理相同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下的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借贷平衡原理,编制会计分录,记入账户,再进行排序、分类、计算、记录、判断等加工处理,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4)两者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手工会计下纸质的会计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备份和销毁都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会计档案的保管。

2.4.2 两者的区别

会计的手工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本职能相同。但是,会计数据电算化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其处理过程发生了下列的变化:

(1)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计算器等。电算化会计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会计工作人员。

(2)载数据的媒体和数据进入会计系统的方式不同。手工操作用数据记载在凭证、账簿上。在电算化方式下,以软盘、硬盘、磁带以及光盘等各种磁性存储材料,这种新的存储材料体积小,存储容量大,易于传递、易于复制、易于保管,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有用性。

(3)错误更正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中,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性效验,因此不需要划线更正法来更正账簿记录,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凭证冲销等方法,比如:账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改,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