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北京专用)一轮作业:第35讲 生态工程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第35讲 生态工程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 A.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 B.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 D.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

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3.对下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是系统设计的原理 B.人和家禽家畜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 C.食物链的延长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通过建立沼气池提高了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四者共同构成食物网 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 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D.水稻和红萍垂直分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6.如图所示,玉米经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筛选水解秸秆中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 B.发酵过程中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可采用平板划线法 C.对玉米秸秆的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D.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葡萄糖异构酶可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7.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动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 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8.“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有4个营养级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 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3.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 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

4.(2016北京朝阳期中)如图是一个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将沼渣施入林地,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饲养鸡、鸭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既有太阳能又有化学能

二、非选择题

5.(2016北京朝阳期中)生物炭是指利用炭化技术使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富碳产物。科研人员以玉米秸秆(生物炭原材料)、北方粳稻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处理方式 组号 Ⅰ Ⅱ Ⅲ Ⅳ ? 每千克干土加10 g生物炭 每千克干土加20 g生物炭 每千克干土加40 g生物炭

(1)选择 的北方粳稻,移栽至各组土壤中进行实验。其中,Ⅰ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为 。

(2)与Ⅰ组相比, 期,生物炭对根鲜重的促进作用最大,该时期 组实验的处理方式对根鲜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分蘖期 28.12 50.86 37.63 35.10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48.99 49.97 51.33 55.07 62.36 71.09 69.79 67.55 63.06 69.91 64.12 71.47 北方粳稻不同发育期的根鲜重(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