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应余速大些,横距大些,如开风靠码头,余速快些,横距小些。
341.超大型船舶靠泊靠拢角度多取0°
342.受风影响为主的静水港,应顶风靠,保持较
小风舷角。
343.靠泊操纵中,一般船舶接触码头的速度应低
于15cm/s.,超大型船舶低于5m/s
344.万吨船顺流接近泊位时:应在泊位外挡先行
掉头或用拖船协助掉头后再靠。
345.在有流的河港靠泊时,自航道淌航至泊位余
速往往变大时因为:船速不变,流速降低,航速增大。
346.在平直的有流港,泊位处的水流是冲开流,
在弯曲的有流港,码头边沿和航道水深较大时泊位处的水流是压拢流。
347.一般船舶靠泊时,控制船速的关键时刻是船
首抵达泊位后端,船首抵达泊位中点(泊位旗)的最大余速应控制在2节以下
348.船舶靠泊的原则是:重载顶流较强时,靠拢
角宜小,速度宜慢,空载缓流吹开风时靠拢角度宜大,降低风致漂移。
349.一般情况下在船舶顶流拖首离泊时选择离泊
角度,流急时约为10°左右,缓流时约为20°左右。
350.靠泊仪量程和精度分别为:0-200米(±2%),
0-25厘米/秒(±1%)
351.一般船舶采用尾先离时:吹开风,流速大时
摆出角度应减小,吹拢风,流速较小摆出角度宜大些。
352.靠泊时:静水港,顶风靠,开风时靠拢角宜
大。
353.靠泊时在流水港,流相反时:重载船顶流顺
风靠,压载船顶风顺流靠。
354.在有流港离泊时,较大功率拖船应配于大船
的迎流一端。
355.离泊操纵符合首离法的条件包括,风流较弱,
顶流吹开风,泊位前无障碍。
356.离泊时,泊位前后余地不大应平行离,船首
余地不大应尾先离,船尾余地不大应首先离。 357.顺流拖首离码头时,大船倒缆宜出自船首最
前导览孔,拖缆则带至大船的艏楼外舷
358.船舶出船坞一般选择在涨末顶流时(高潮后
的涨末时段)。
359.进船坞关键控制好船在坞门外的船位.。 360.浮船坞一般与流向平行,干船坞一般与流向
垂直。
361.进坞一般需要三艘拖轮,功率最大的用作顶
推。在有流港离泊时,较大功率拖船应配于大船的迎流一端。
362.进出浮船坞操纵用缆正确的是:坞内控制船
9
身的首尾缆由船方提供。
363.进出船坞,校正船舶偏转主要是靠:缆绳。 364.船舶进出船闸有侧风影响时进可能靠上风。K
旗。
365.如船闸后缆绳调整的时机是在放水前与放水
中。
366.进船闸时应先带左侧后带右侧缆,以抵御倒
车时的不利偏转。
367.出船闸应先解下风舷尾缆,后解上风舷尾缆,
并向船舶绞向导标中线的上风侧。
368.大型船舶比一般船舶旋回时间长,降速大,
旋回性好,浅水岸壁效应明显,停船性能差。相对旋回直径基本相等,旋回直径大。长宽比小,宽度吃水比大。
369.万吨油轮停车后余速为3.2节时无舵效。 370.23万吨油船,16节时紧急停车,冲程为4000
米,冲时为20分钟。
371.超大型船舶在水深与吃水比1.25时旋回试验,
旋回圈比深水中增大70%。
372.超大型船舶,抛锚多采用深水单锚退抛法,
速度0.5节以下,风浪中采用单锚加止荡锚。 373.超大型船舶离锚地抛锚点约2海里时速度控
制在4节,1海里时,速度应控制在2节左右。距离锚位约一个船长处,余速控制在0.5节以下。
374.超大型船舶单点系泊时,出缆长度为水面至
缆孔高度的1.5倍,波浪明显时送长些为好。应选用纤维缆。
375.根据国际石油开发公司浮筒设计要求在风速
为30m/s,流速为5kn时船舶仍可进行单点系泊作业。
376.超大型船舶使用拖船,拖船多采用组合拖曳
形式。
377.超大型船舶掉头操纵,拖轮多采用吊拖首尾。 378.超大型油轮主机停用的情况下,用六艘拖轮
港内掉头协助,功率较大的2艘应以顶推的形式配置于大船两舷。
379.狭水道航行避让一般使用车舵锚的顺序是:
车、舵、锚。
380.狭水道是指相对水深较小,相对宽度较小。 381.为保证狭水道安全,水道调查资料应包括:
大比例尺海图,航路指南,气象资料,船员实际操作经验。
382.狭水道可用的导航方法:浮标导航,单标导
航,叠标导航,岛礁的开式和闭式。
383.宽度受限的狭水道航行时,使船舶先直航运
动,然后回转运动,再变为横漂运动。
384.在河道弯段水流的流向不论涨落流,水流都
是向凹岸一边抵压。
385.顶流过弯时,船首船尾受到不同水流的影响,
把船首推向凹岸。(挂高航行的方法)
386.顺流过弯时,如果靠近凸岸太近,船首受弯
处回流作用向凸岸偏转,船尾向凹岸偏转。(打横的现象)
387.顶流过弯应保持在水道凹岸,顺流过弯应保
持在水道中央。
388.运河中,在河床对称河段保持船位在河面的
中线,在不对称河段保持在航道的中线。 389.运河中,在航道弯头地段,应适当靠近弯道
凹岸的一侧行驶。
390.运河中,在航道弯头地段,由于岸壁效应,
如过分靠近凹岸,可能需要向凹岸压舵,过分靠近凸岸,可能船首冲向凹岸。
391.运河中航向,过弯道沿航道中线行驶,通常
需要向凸岸压舵。
392.运河中近距离船,系船缆剧烈摇动,无法用
缆稳定,应松掉前后缆,用车舵抵消。
393.运河中,严重偏转时,应在减速的同时,抛
下另一锚。
394.双车船运河中航行,一般偏转用车舵纠正。 395.高速船的航速以设计水线下的排水体积表示。 396.高速船质量小,主机功率大,易受风浪影响;
抗风能力差,宜产生较大偏航。
397.桥区水域航行应保持船体平直在航道中心线
上通过。
398.为保证通航要求,桥梁法线与主航道方向交
角应小于5°(和桥区水域水桥墩影响无关)。 399.珊瑚礁多见于水温为25-35°,海流较强,较
浅水域内发展起来。
400.观测珊瑚礁应背向太阳,左右各60°视野,
并随太阳高度的降低而减小;较深水域呈紫蓝色,次深水域蓝绿色,较浅水域淡黄褐色。 401.深紫蓝色水深大于70米,带紫的蓝色水深约
30米,带白的蓝色水深约15米,黄绿色水深约2-5米
402.在岛礁区域每当太阳高度较低斜向受光时,
水深超过20米呈现带黑的蓝色,广阔水域为带白的蓝色,狭小水域内为蓝色。
403.一般离岛礁区6海里以外通过,珊瑚礁区抛
锚应采用深水抛锚法。
404.岛礁区可通过观察阳光照射水色的变化判断,
识别困难的情况是:薄云天,太阳相反的方向上有云,太阳光线被水面反射。
405.从航海观点看,海冰分为冰山和冰群,冰硬
度最大的是青绿色或灰绿色。颜色越深,冰的硬度也就越硬。
406.冰山直径为30m以上,小冰山6-30,冰岩2-6.
冰原直径大于5海里。 407.冰量十法度量,分为8级。
408.晴朗的白天,冰山视距可达10海里。
10
409.用雷达探测高达冰山时,探测距离大约为10
海里。
410.露出水面3m的冰山,雷达探测到的距离大约
为2海里。
411.晴朗的黑夜,望远镜可以在1海里处看到冰
山。
412.海水降至温度为1.1°时,海冰已在100-150
海里之内,海水温度0.5°时海冰已在50海里内。
413.进入冰区前各水舱水量不得超过90%,边水
舱与前后尖舱的水量不超过85%
414.进入冰区前保证1.0-1.5m尾倾吃水。冰量在
5/10时,只要冰厚不超过30cm,可以通航。冰量达到6/10时,应破冰船引航。
415.驶入冰区前选择下风侧驶入,上风侧边缘冰
块密集。保持船首与冰缘垂直,将冲力降到最小。在有流水域应等待缓流或无流时选择冰缘平坦处驶入。
416.冰中航行不可一次使用30°舵角。
417.当海面涌浪较大或有5级以上横风时,不宜
进入冰区。
418.当有离岸风时,可从冰的近岸一侧通过。 419.在冰量大且有压力的冰中拖带时,拖缆宜短,
一般为20-40米。
420.破冰船护航,船舶间距为2-3倍破冰船船长
或本船船长。
421.冰中下锚时应选择薄冰或碎冰浅水区,出链
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
422.冰中锚泊可使用尺度为0.7m*0.25m*2m硬木
块套上缆绳作为冰锚。
423.船舶在流冰群中停泊时应:顶流进入流冰群,
进入后应不时缓速进车。
424.冰区靠泊,若泊位后端有余地,船首对准泊
位下端向码头靠拢,利用船首将碎冰排出去。若泊位后端无余地,船首对准泊位前端插入,利用排出流将碎冰排出。
425.在分道通航的水域航行时,有横风的情况下,
应使船舶的航迹向行驶在相应通航分道的中线上。大风浪中船舶操纵
426.船舶顶浪航行中,纵摇,垂荡拍底严重,为
了减小危害可以减速措施有效,转向措施有效。
427.容易产生拍底的条件有:波长近似等于波长,
吃水小于船长的5%,傅汝德系数Fr=0.14-0.21 428.船长近似等于波长或略小于等于最容易拍底。 429.吃水小于船长的5%易产生拍底,2/3以上满
载吃水不易发生拍底。
430.为减小拍底现象应保持首吃水大于满载吃水
的1/2并减速。
431.方形系数大的船比方形系数小的船冲击力大,
U形船比V形船首冲击力大。
432.为了减轻拍底:减速,使傅汝德系数Fr=0.1
左右,避免纵摇和垂荡的谐振。
433.万吨船航行中,为了减轻螺旋桨空车,应保
持桨叶没入水中20%-30%螺旋桨直径。 434.万吨船风浪中压载航行,既防止空车又减轻
拍底,吃水差以1.5-2.0m为主。冰区航行吃水差1-1.5m为宜。
435.船舶在风浪中航行,容易导致甲板上浪的因
素仅有:干舷较低,船速过高
436.顺浪航行,不会出现拍底。空船航行不会出
现甲板上浪。
437.大风浪来临时,水密工作不包括疏通甲板排
水孔,疏通污水井。
438.空船大风浪来临时应进行适当压载,夏季保
证排水量为夏季满载排水量50%,冬季达到夏季排水量的53%。(1/2以上)
439.大型船在大风浪中难以续航时,采取漂滞的
条件是:水密性良好,复原力矩较高(稳性比较好的船舶)。
440.船舶遭遇台风或大风浪操纵极为困难或甲板
大量上浪,螺旋桨打空车应采取滞航。
441.海上遇到大风浪,发现顶浪航行不利,果断
采取顺浪措施。
442.顺浪航行的措施,常用于滞航中经不起波浪
袭击的状况。
443.大风浪中顺浪航行的条件是船长远长于波长。 444.对于船体偏老的船应主动采取漂航。
445.漂滞适用于:顺浪中保向性差的船,滞航中
不能顶浪的船,船体衰老的船。不包括稳定性差的船和水密性差的船。
446.北半球为危险半圆,避台操纵有三种方法:
右首顶风(15-20度)全速驶离,右首顶风滞航,右尾受风驶入可航半圆。北半球可航半圆避台方法有2种,左首顶风滞航,左尾受风驶离。南半球的危险半圆避台的方法:左首顶风全速驶离,左首顶风滞航,左尾受风驶入可航半圆,南半球可航半圆避台方法:右首顶风滞航或右尾顶风驶离。无论南、北半球,左半圆风向左转,右半圆风向右转。台风进路上,北半球,右尾部受风驶向可航半圆,南半球是左为受风驶向可航半圆。
第五章应急船舶操纵
447.平静海面大船放艇速度不超过5节。风浪中,
保持风舷角2个罗经点20-30°。
448.当发现本船搁浅难以避免时,如明了本船航
向垂直于浅滩,应立即停车,倒车,可行时
11
抛双锚。
449.通过水深比较,判断搁浅部位和程度,若搁
浅当时吃水大于搁浅前吃水,说明此处船体未搁浅。
450.搁浅后发生的危险情况有:墩底,向岸漂移,
打横。
451.船舶坐礁时的船体保护措施包括:抛锚固定
船位,将各压载水舱注满
452.船舶脱浅所需拉力与搁浅后的损失排水量成
正比,与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53.协助他船脱浅的拖船,脱浅脱力为
(0.01-0.05)NT
454.对于内燃机主机,使用全速倒车的脱浅拉力,
估算式为0.01N*60%
455.航行中如被他船撞入应:使本船停船,消除
前进或后退惯性减少进水量,要求对方要车微进顶住破损处,关闭水密门,检查破损情况并做好堵漏后方同意他船倒出。
456.选用堵漏器材那个考虑:破损部位,漏洞大
小,漏洞形状,航行区域。
457.抢滩若条件许可应该选择合适坡度,小型船
1:15,中型船1:17,大型船1:19-1:24.
458.关于抢滩操纵,正确的是:一般船首上滩,
保持船身与等深线岸线垂直,适时停车,慢速接近,抢滩时适时抛双锚。 459.浅滩应避免:软泥,活砂底
460.船舶灭火的特点不包括由于有大量海水,机
舱火容易扑灭。
461.海上拖带,拖缆长度一般为拖船与被拖船船
长之和的1.5-2.0倍。
462.在按s=k(L1+L2)估算拖缆长度时,K值,拖
速较低取1.5,拖速较高2.0
463.海上拖带,拖缆的悬垂量为拖缆长度的6%。 464.根据经验拖缆在水中的下沉量:海面平静时
下沉量不小于8m,拖缆安全系数取4,风浪较大时下沉量不小于13m,拖缆安全系数取6-8
465.海上拖带转向时应,每次改向最好15-20°。 466.大风浪中拖带航行尽可能采取滞航。
467.海上拖带从深水进入浅水区缩短拖缆,降低
拖速。
468.海上拖带加速过程中保持拖缆在水面以下,
每次增加0.5KN.
469.被拖船发生偏荡为减轻偏荡应、;缩短拖缆,
增加尾倾。降低速度。
470.国际航空搜救手册指导:遇难者自救,遇难
者接受救助,施救者,特别是施救船一、二册为岸基使用,三册为移动设施使用。长如何进行搜寻和救助。
471.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委员会的搜救计划将
全球分为13个区,每个海区要求1个沿岸国政府负责搜集海上紧急信息,建立通信联络,提供救援服务,并协调同一海区内各政府间和相邻海区间的搜救任务。并在本国各分管海域设立救助中心。
472.海面搜寻协调船通常可由什么船担任:专业
救助船,现场附近的船舶产生一艘,第一艘到达的船。
473.最适合担任海面搜寻协调船的可能是:第一
艘到达现场的船舶。
474.在海上遇险和救助中,搜寻基点可由岸上当
局和海面搜寻协调船确定。
475.初始搜寻阶段,遇险最可能的区域是以搜寻
点为中心,10海里为半径的圆的外切正方形。 476.单船搜寻方式:扩展方形方式和扇形方式 477.扇形搜寻方式,每次转向角为120°,第一个
循环结束后,右转30°进入第二个循环。 478.扇形搜寻时每一航向所搜寻的里程为2-5海
里,适合于当搜寻目标存在区域较小时。 479.单船扩展方式搜寻,通常从基点开始,按
s,s,2s,2s,3s,3s,4s,4s….
480.海上多船搜寻方式有平行航线方式。搜寻速
度以最慢船的最高速度或搜救协调中心的指示。
481.海空搜寻方式,搜寻方向由现场指挥提供,
飞机使用的方式为垂直于船舶搜寻航向的折线或蛇形飞行。
482.能见距离5海里,搜寻15人的救生筏,合适
的搜寻间距为4海里。
483.双半旋回操纵法不适用与人员失踪。
484.气温较低,海水较凉为尽快驶至发现已晚的
落水者时应使用史桥那旋回,较威廉姆旋回节约1-2海里航程。
485.海上有风浪,救助落水人时应操纵船舶驶向
上风侧,从下风侧放艇,救生艇从落水者的下风靠拢。
486.救助遇难人员,若难船不能放艇,本船应驶
到难船的上风,从下风放艇,驶往遇难船下风救助难船人员。
487.如遇险船能放艇,救助船应驶到遇险船的下
风,也可驶到遇险船首尾近处,使遇险船处于下风,便于遇险船救生艇靠本船下风。 488.救助收艇时,救助船应驶往遇险船的下风,
等待救生艇靠本船的下风舷。
第六章轮机概论
489.从能量关系上说,螺旋桨是船,机,桨能量
系统的转换器。
12
490.柴油机的下止点是指活塞离曲轴中心线的最
近位置。
491.柴油机做功的功质是燃气。
492.衡量柴油机工作粗暴型的主要参数是平均压
力升高速度。
493.评定柴油机运转速度的指标是活塞的平均转
速和曲轴转速高低。
494.大型低速机宜采用二冲程。
495.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中进气冲程活塞的动
态为: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运动。(进气) 496.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压缩冲程活塞的动
态为:活塞由下至点向上止点运动。(压缩) 497.二冲程柴油机功率是四冲程柴油机功率的
1.7倍左右。
498.海船柴油机气缸盖,气缸套等高温受热部件
用淡水冷却。
499.柴油机主机和发电机分别用蒸汽启动。
500.在排液压力高,排量低,能自吸的场合下泵
水,通常采用往复泵。
501.干吸能力最好的泵是往复泵。
502.泵的输出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给液体的能
量。
503.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有效措施是减少没循环的
冲程数。
504.柴油机超热符合的主要参数指标是排气温度。 505.四冲程柴油机的气阀重叠角是指上止点前后。 506.柴油机在启动是,启动空气应在膨胀行程进
入气缸。
507.空调装置中的加湿器一般在气温低于0°开
始工作。
508.液压起货机的保护装置是指刹车、失压、油
压过载保护。
509.转舵速度太慢的原因是油泵排量小。
510.电动舵角指示器在最大舵角时的指示误差不
应超过±1°。
511.锚机的过载拉力不小于额定拉力的1.5倍时
间为不超过2min
512.限定最大舵角的原因是因转船力矩随舵角的
变化存在最大值。
513.柴油机动低速加到高度逐渐加大油门是为了
防止主机超机械负荷。
514.柴油机的换向操纵试验,按规定不超过15s. 515.船舶从前进工况转为后退时,船体阻力主机
功率都发生变化。
516.双机双桨船转弯时,为防止超负荷,值班驾
驶员操作时应当同时降低内外油门。
517.在航行阻力增加时,为使主机不超负荷并保
持原速不变面对调距桨应调小螺距。
518.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柴油机增压的目的是提
高柴油机的效率(应为功率)
519.做为主推进装置,在功率相同情况下,重量
最轻的是蒸汽轮机。
520.正常航行时,主机操作时根据驾驶台命令。 521.对船舶动力装置造价影响最大的是船速。 522.柴油机运转中的机械检查,直接方便的手段
包括:看、摸、听、闻 523.废气涡轮增压器检查包括:转速,润滑情况,
冷却,增压空气压力
524.柴油机运转中的机械管理工作包括:冷却系
统,滑油系统,燃油系统,增压系统 525.柴油机运转中应做好:热力检查,机械检查,
油耗测定,螺旋桨外观检查。
526.船舶在全速前进中紧急倒车,将引起:主机
热负荷剧烈变化,主机机械负荷剧烈变化,增压器发生喘振。 527.柴油机热力检查包括:排气温度,排烟颜色,
增压空气温度,增压空气压力。
528.船舶在浅区航行为保护主机应降低油门运行。 529.螺旋桨进程是螺旋桨在水中转动一周实际前
进的距离。
530.冰中下锚时冰厚不得超过10厘米,出链长度
不超过2节。
531.若驾驶台想练习操舵应征得轮机部同意后方
能进行原因是频繁操舵容易使主机超负荷 532.开航前试车时利用向气缸内供油发火转动主
机。
533.抢滩时应考虑抢滩处的水深应大于轻载吃水。 534.开船前的转车是利用盘车机转动主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