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 - 2012学年度上学期) 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数数、认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主题图

(1)入学教育。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准备。

(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场面更开阔,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使数数的内容更加丰富。 2.1~10各数(第4~5页),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使学生感受到数怎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

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还需要注意: (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学生没掌握数数的方法、没有全部认识1~10各数,都不要紧,将进一步学习。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 (一)比多少

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二)比长短

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主题图:

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

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

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

(三)比高矮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 “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 主题图

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

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 四、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 “比长短”: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

比高矮”: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如:比身体某部位: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直观看出(绳子: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 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1.1~5各数的认识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0的认识和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