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落实训练:专题八语言知识与表达题 针对提升五 短话长说长话短说——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下载本文

(3)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句子,然后提炼主要信息,同时关注限制要求,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概括第一阶段可抓住“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概括第二阶段可抓住“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这一领起句,概括第三阶段可抓住“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

答案:(1)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3)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意思对即可)

8.下面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请根据文段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时间感”是速滑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化知觉,是对速度和节律的知觉。在“时间感”的复杂心理结构中,肌肉运动感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参数。“时间感”的训练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比赛计划分别进行,要针对每个项目可以达到的最好成绩,确定每一分段距离上的滑跑步数,形成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从而准确估计时间,并通过想象训练加以强化。

答: 解析:该段文字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该在分析语段的基础上,抓住说明的对象,从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概括关键词。该段共有三句话,都是围绕“时间感”来阐述的。第一句写“时间感”的概念,实施者是“速滑运动员”。第二句写“时间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肌肉运动感觉”。第三句写“时间感”的训练要求,并进一步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得出四个关键词:时间感、速滑运动员、肌肉运动感觉、训练。

答案:时间感 速滑运动员 肌肉运动感觉 训练

9.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河北邱县是漫画之乡。近期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发现,当地出现了一种反腐漫画,这些漫画都出自基层农民之手,还被放到了中纪委的网站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农民反腐漫画的突出特征就是接地气——这些漫画的作者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甚至自己就是亲历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舆情民意。同时,这也是一种艺术创新:将廉政文化教育与漫画的艺术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

答:

解析:解答提取关键词类题目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段表述的主体,二是叙述类文段表述主体的特征。材料记叙的主体是漫画之乡邱县出现的反腐漫画,主体的特征主要是邱县出现的反腐漫画都出自农民之手,体现农民的意愿,是一种艺术创新。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后,可以根据语段表述的主体提取相关的关键词语:反腐漫画(表述主体)、农民、接地气、艺术创新(主体的特征)。

答案:(示例)反腐漫画 农民 接地气 艺术创新

10.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提问语: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推断。专家A话语中的关键信息为“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专家B话语中的关键信息为“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专家A和专家B都提到了“反垄断法”,可推知谈话是围绕“反垄断法”进行的。

答案:(示例1)怎样制止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 (示例2)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11.根据所给材料,概括“电子公民”的六个特点。要求:①内容贴切,表述简洁;②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房姐”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通过转发、分享和评论等方式,完成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了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的出现,并引起了各级政府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

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

答: 解析:要注意厘清层次,提炼要点,抓住关键词语,从语段中找出“电子公民”的主要特点。通读语段,可将其分为四层,第一层次包含两个关键信息:人数众多;以年轻人为主。第二层次包含的主要信息是:以网络为途径;关注社会现实。第三层次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发表意见;影响决策。第四层次包含的主要信息是:观点偏激,盲听盲信。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本题的答案。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①以年轻人为主体;②人数众多(或踊跃参与);③以网络作为途径;④关注社会现实;⑤发表意见,影响决策;⑥容易偏激,盲听盲信。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二)

1.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个字。

明月 白雪 云层

(1)描绘一种情景。

答: (2)表达一种感悟。

答: 解析:描绘一种情景,首先要分析三个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由“明月”联想到“月色”,再由“月色”联想到“白雪”;然后把这些词语描绘成一幅画,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表达一种感悟,首先要把三个词语组合成一段能给人启示的话,然后把这种启示表述出来。

答案:(1)一轮明月穿过厚厚的云层,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挥洒它皎洁的月光。大地像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灿若白雪。

(2)如果明月没有穿透云层的毅力,就没有灿若白雪的皎洁月光洒向大地。人也如此,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就没有美好灿烂的明天。

2.请以“人生如路”为开头扩展句子,要求:分别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1)人生如路, (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2)人生如路, (表达消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按照“人生如路”的思路进行扩展,思考人生和路的相同点,如人生有顺境,有逆境,路有直路,有弯路,等等;其次要分别符合表达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答案:(1)尽管有直有弯,有坦途有泥沼,但最终都会通向我们向往的地方。 (2)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理想仿佛就在前方,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它的意境。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100字左右。

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本诗写诗人徜徉在华子岗,直到日暮才想到回家,但仍流连于华子岗的美景,不舍离开。后两句主客移位,移情于物,以云光山色对“我”的挽留表现“我”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恋。结合这些,用散文化的笔触,借助日落、松风、草露、云光、山翠等意象写出诗人在特定时间下对华子岗的喜爱和不舍即可。修辞手法参考诗歌后两句移情手法的运用,拟人手法是首选。还可以参考比喻、排比等常见修辞。

答案:夕阳西下,我看到山间的风精灵缓缓苏醒,它穿过松林,在林间留下自己的脚步回响;它越过小径,为野草拂去身上沉重的负担;它来到我面前,唤醒沉醉于华子岗美丽画卷的我。然而,多情的华子岗如何舍得我的离去?那云光山色,正追逐着我的脚步,牵系着我的衣衫,让我把心留在这儿。

4.“风”有鲜明的季节特点:春风____________,夏风____________,秋风__________,冬风____________。选择某一季节的风,在相应横线上填写一个能体现其特点的形容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