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下载本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生存的需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地提供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本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进行实证研究;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双师型”师资建设的措施,从而启发我们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应对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应该围绕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实训协同进行,以“实用、够用”为原則。同时,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必须紧密地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即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仿真性、模拟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不仅要有一批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而且要有大量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高职教师认识的一个过渡性的提法,高职教育教师应该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出统一的要求标准,而不是什么“双师型”的标准。所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广义上说就是高职教育教师,狭义上说就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前身是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院的办学基础和实验实训教学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即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该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实证研究,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双师型”专业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一般采用“两头向中靠”和培训“现代企业观”的办法。即规定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到学院报到后即去相应实训基地锻炼一定时间,要求从普通高校来的教师到企业蹲点,几年内取得相应专业高级工、技师等技能证书;另一方面,要求从生产企业来的技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几年内至少达到相应专业的本科水平。这样实现“两头”向“中间”的“双师型”目标的靠拢。此外,所有教师都需要经常到现代先进企业去学习实践,真正树立现代企业的理念。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对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从“双师型”要求入手;从师范规格的要求入手;从复合型要求入手;从时代要求入手。

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行改革,以“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为职教师资建设的发展方向,即以培养培训专业课和实训指导两方面于一体的教师为目标,从而真正实现“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将具有“双证书”(大学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一体化”(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实习操作)培训作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