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练(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遗传与进化专题演练(必修2)(含最新两年高考一年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35

D.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

4.(2015·陕西西安模拟)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B.(A+G)/(T+C)的比值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C.DNA的多样性取决于构成它的碱基种类的多样性 D.蓝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5.(2015·陕西安康质量调研)右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①②过程 C.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①~⑥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 6.(2015·四川绵阳第一次诊断)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4 00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7.(2015·黑龙江省鸭山模拟)人体细胞中的P21基因控制合成的P21蛋白可抑制DNA的复制。在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中发现某种双链RNA(saRNA)可介导并选择性地增强P21基因的表达,这种现象称为RNA激活,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Ago蛋白能与saRNA结合,将其切割加工成具有活性的单链RNA。分析回答:

(1)与双链DNA相比较,saR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________。

(2)图中C过程表示________。在P21基因首端,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位点称为________。RNA聚合酶可催化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的________之间形成化学键。

(3)若P21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其表达产物变为Z蛋白。与P21蛋白相比,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活性分别是P21蛋白的1.25倍和0.3倍。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P21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________。

(4)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部分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在加工成熟过程中,可形成内源saRNA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这种蛋白质合成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5)利用RNA激活原理可选择性激活人的癌细胞中________基因的表达,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新手段。 考点14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4·高考海南卷,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 ∶3∶1 B.4∶4∶1 C.1∶2∶0 D.1∶2∶1

2.(2014·高考海南卷,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3.(2015·安徽卷,31-Ⅰ)Ⅰ.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

LL

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C为短腿,CC为正常,

LL

但CC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LL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是________;

L

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是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试验 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播种 方式 单播 单播 混播 单播 单播 4 2 2 0 0 0 0 2 4 2 白粉病 感染程度 - - + +++ ++ 条锈病 感染程度 +++ ++ + - - 单位面 积产量 +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的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F3无病植 试验 株的比例/% 处理 无菌水 F2植株 甲 乙 丙 100 100 100 以条锈 菌进行 感染 25 100 25 以白粉 菌进行 感染 0 75 75 以条锈 菌+白 粉菌进 行双感染 0 75 ?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