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 下载本文

试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有必要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重温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总结改革开放的成绩,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①,“发展才是硬道理”②,“稳定压倒一切”③,这三个论断深刻表明,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缺一不可。30多年实践证明,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打开《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第二版)电子版,检索“发展”这个词,在有1148页正文的三卷文选中,一共使用了1066次,平均将近每页一次。特别是第三卷,共有383页正文558次提到“发展”这个词。“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已的发展” ④,“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⑤??这些有关发展的精辟论述浓缩成了“发展是硬道理”这句精华。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⑥,“要实施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沿海地区较快发展起来,带动内地发展;然后到了一定时候,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加快发展”⑦,“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⑩??这一句句平实的话,讲出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道理。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据初步测算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71,564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按不变价计算30多年间已经增加了几十倍,是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但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各国、地区人均GDP排名,中国人均GDP 4382美元,仅排在93位,而美国人均GDP 47,284美元,排名第9位;因此现在中国还谈不到崛起,主要是发展的问题。

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但是按2010年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仍有2688万,而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面对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领会“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精髓,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

相协调。”

二、“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⑿”

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改革的必要性。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⒀;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⒂;“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⒃。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⒄。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所有方面和环节,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放有两个内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开放。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还不完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在收入、养老、教育、医疗,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敢于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可是老百姓购买力却越来越低,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说,自己现在的收入每月过万甚至更多,但却经常感觉\钱不够花\,而一部分人赚钱太容易花钱不在乎; 当前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的议论和怨言也超过了以往。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9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3%,增速与GDP增速相差2.6个百分点;据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的测算,1978年-2006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4倍,同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9倍。劳动报酬增速赶不上劳动生产率增速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两个增速不同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两个占比”持续下降,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近年来呈持续下降的。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二是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近年来也呈持续下降,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由17%降至11%。数据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

对于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要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在刚刚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李克强副总理也表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国内需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切实受益。

但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知易行难,最大的困难来自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始于2004年的本轮收入分配改革,不要说实质性举措,即便是一个框架式的总体改革方案,尚且数易其稿、屡屡难产,甚至需要总理以“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延”的决心来推进其落地。

三、“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⒅。

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与别的任何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搞改革搞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稳定断不可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

特别是去年12月12日-14日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以及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当前,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

四、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18个字是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惠民生”更能直接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着力解决当前人民最关注的‘收入’、‘住房’、‘就业’、‘教育’、‘看病’、‘物价’、‘养老’、‘公正’、‘食品安全’、‘交通拥挤’等等问题。促进民众经济生活的提升,社会生活的和谐,法规面前的平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⒄⒅《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13、377、331、265、244、370、278、367、378、142、284、368、202、150、219、347、23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