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下载本文

繁缛,以人类活动为题材的纹饰,开始以类似绘画的形势装饰与青铜器上。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表面装饰新工艺,使青铜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风貌。长篇记事体铭文逐渐减少,物勒工铭的铭文内容开始出现,铭文中鸟虫书等艺术化字体流行。失蜡法、印模法等新的铸造工艺,使造型奇巧的青铜器铸造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了铸造工艺的效率。诸侯国的青铜器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战国中期以后,尽管青铜器的形势依然丰富多彩,但随着铁骑使用的盛行及其他工艺的发展,青铜铸造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战国晚期的青铜器明显的反映出这种趋势。

40.青瓷和白瓷发展简史

青瓷发展史

商代是青瓷初创期,多是生活用品,且多仿青铜器造型。

春秋战国时,原始青瓷有了很大发展,瓷胎质地细腻,器壁厚薄均匀,器型非常规整,水平已接近东汉。

秦、西汉时,青瓷制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造型、纹饰皆有创新,施釉也有改变,由浸釉改为刷釉。

东汉青瓷迅速发展,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创烧出成熟的青瓷。数据表明,东汉制瓷业已达到现代瓷的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国时期,青瓷的质地、造型、纹饰皆以崭新面貌出现,除能生产精致的日用品外,还烧制陪葬的冥器,佛教题材开始渗透到青瓷装饰艺术中。

西晋时,青瓷开始多元化发展,堆塑、镂空、贴印等技法广泛使用,装饰从平面走向立体。东晋时,青瓷造型和纹饰趋向简朴实用,晚期出现莲花纹。

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盛行,莲瓣、飞天、菩提和宝相花等,成为青瓷的重要装饰。

宋代时,青瓷的烧制达到巅峰,不仅出现了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的汝、均、官、哥四大官窑,民窑中的龙泉窑、耀州窑烧制的梅子青釉及刻、印花青瓷等,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元朝统治者喜爱白瓷,青瓷窑纷纷衰落,只有东南沿海的龙泉窑因适用海外需求得以发展,并取得新成就。

明代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有了很大发展,龙泉窑渐渐衰落。

41.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42.铜镜简史

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43.漆工艺简史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

44.明代工艺美术特点

(1)明代的工艺美术,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2)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完备时期。(3)同时,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分化已明显形成两大系,并表现才出各不相同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情趣(4)在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此一时期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