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笔记 下载本文

2) 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形成。两者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

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后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卵孢子。如卵菌的有性孢子。

3) 接合孢子:接合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这

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二倍体厚壁孢子。接合孢子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长出芽管,端生一个孢子囊或直接形成菌丝。

4) 子囊孢子:子囊菌门真菌。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

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大多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有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4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由子座溶解而成、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和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 5) 担孢子:担子菌门真菌。通常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后,双核菌丝

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或双核菌丝细胞壁加厚形成冬孢子。在担子内或冬孢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7、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 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有性孢子---菌丝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新的菌丝体---有性孢子

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菌丝体是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的“接口” 8、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卵菌: 1.壶菌纲(门)(一尾)

节壶菌属(Physoderma): 2.根肿菌纲-原生动物界(门)(两尾)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3.卵菌纲-假菌界(门)(一尾和一茸) 腐霉属(Pythium)

疫霉属(Phytophthora):

霜霉菌五个属

大多生于水中,少数具有两栖和陆生习性。它们有腐生的,也有寄生的,有些高等鞭毛菌是植物上的活体寄生菌。 主要特征:

1) 营养体多为无隔的菌丝体,少数为原质团或具细胞壁的单细胞; 2) 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 ---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卵菌纲 ---主要病原真菌: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等

节壶菌属: 黄色扁圆形的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萌发,从盖口释放出许多单鞭毛的游动孢子 ------引起玉米褐斑病 根肿菌属: 寄主细胞内可见由成熟的营养体分割成的休眠孢子,形如鱼的卵块:成熟时,休眠孢子彼此分开。休眠孢子萌发时产生前双生不等长、尾鞭式鞭毛的游动孢子。

------引起白菜根肿病 腐霉属(Pythium): 营养体为白色丝状体,无隔膜,有分枝,孢囊姜瓣状;藏卵器圆形,内生单卵球;雄器侧生于藏卵器底部; --------苗期猝倒和果实绵腐 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与菌丝有明显差异,孢囊梗有分枝,孢囊梗分枝顶端产生柠檬形孢子囊,易脱落,孢子囊脱落后孢囊梗可继续生长,顶端再生第二个孢子囊,如此陆续生长,孢囊梗成节结状。 -------引起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冷凉、潮湿地区;湿度100%,温度15-25℃;孢子囊梗产孢子囊处膨大

霜霉菌: 霜霉病菌寄生于植物的地上部幼嫩绿色组织包括叶、茎及果实上,在很多蔬菜的叶片上,常见的症状为病斑:淡绿色小斑----→黄褐色病斑------→褐色枯斑;叶斑背面出现白色至深色霉层,也可造成系统性病害如禾谷类作物上的霜霉病,穗部出现畸形。

------葡萄的幼梢、幼果可枯干或腐烂 霜霉病菌的孢囊梗与菌丝有明显区别,孢囊梗分枝有规律,以此作为霜霉菌分属依据。 1) 指梗霉属(Sclerospora):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

-----谷子白发病

2) 盘梗霉属(Bremia): 孢囊梗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

囊 ------莴苣霜霉病 3) 单轴霉属(Plasmopara):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于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霜霉病

4)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柠檬形的孢子囊;卵孢子越冬或菌丝体在嫩枝上越冬 5) 霜霉属(Peronospora):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 -------大豆霜霉病 6) 拟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二叉状分枝,

孢子囊有乳状突起 -------黄瓜霜霉病 9、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接合菌门 主要特征:

1) 营养体为单倍体,多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接合菌陆生; 2) 无性繁殖产生具有细胞壁的孢囊孢子;

3) 有性生殖配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大多腐生。 4) 接合菌纲,毛菌纲

5) 根霉属(腐生在种子上)

根霉引起的果实和蔬菜软腐病:Rhizopus;孢囊孢子全年到处漂浮于空气中;降落到伤口上开始萌发,产生的菌丝分泌果胶酶。 10、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子囊菌门 主要特征:

1) 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单倍体,少数为单细胞,常形成子座和菌核等; 2) 子囊菌大都陆生,腐生、共生、寄生; 3)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4)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5) 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 6) 主要病原真菌:白粉属,黑星菌属,赤霉属(小麦赤霉病),核盘菌属(油菜菌核病),

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等 7) 特征: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8) 营养体:发达的有隔膜的菌丝体;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如菌核、子座等; 9) 无性繁殖:大多数是产生各种分生孢子;

10) 有性生殖:形成囊状结构的子囊和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少数子囊菌的子囊为裸生的,大

多数子囊形成于子囊果内

11) 子囊果类型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等。 12) 闭囊壳: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 13) 子囊壳:子囊果包被有固定的孔口 14) 子囊盘:子囊果呈盘状

15) 子囊座: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

的子座为子囊座

16) 子座:真菌组织形成的,为产生孢子等繁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由拟薄壁组织和疏

丝组织形成,菌组织和寄主植物组织结合而成,称假子座

17) 子囊腔:子囊果为子囊座。 产囊体位于子座组织之中,在子囊发育过程中,子座组

织一面继续生长分化,一面在子囊四周的心部组织消解,形成容纳子囊的腔,叫作子囊腔,腔内直接生子囊。 外围包被的子座组织形成子囊座的壁,但它不是子囊壳本身形成的壁,因此也叫假囊壳

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 子囊菌门:

半子囊菌纲(无,子囊裸生) 外囊菌(Taphrina)

核菌纲(闭囊壳或子囊壳) 白粉菌六个属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赤霉菌属(Gibberella) 腔菌纲(子囊座)

黑星菌属(Venturia) 盘菌纲(子囊盘)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征

外囊菌(Taphrina): 无子囊果,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子囊裸生,长圆柱形,内有椭圆形的单细胞子囊孢子。 --------引起桃缩叶病 (早期叶片呈暗红色,增厚,扭曲;后期叶片表面出现灰白色粉状蜡层,即病菌的子囊层;)

白粉菌:白粉病症状特点:初期叶片上出现白粉层为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和外生营养菌丝,后期在白粉层上产生许多黑色粒点即闭囊壳。闭囊壳外有附属丝,根据闭囊壳四周附属丝的形状及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1) 单囊(丝)壳属(Sphaerotheca):闭囊壳内单子囊,附属丝菌丝状 -------向日葵白粉病 2) 玫瑰白粉病:蔷薇单丝壳玫瑰专化型(Sphaerotheca pannosa f.sp. rosae),闭囊壳,球 状

吸器,分生孢子卵形

3)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闭囊壳内单子囊,附属丝分叉状 -------苹果白粉病 4) 白粉菌属(Erysiphe):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菌丝状 --------豌豆白粉病 5) 叉丝壳属(Microspher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顶端双分叉 --------板栗白粉病 6) 钩丝壳属(Uncinul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不分叉,顶端呈钩状 --------葡萄白粉病

7)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基部为球状,顶部为针状,闭囊壳外

部有毛刷状细胞 ---------杨树白粉病 8)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瓶状,长颈有孔口,孔口有口须,子

囊壁早期消解,子囊壳内只能看到钢盔状、单细胞的子囊孢子。 ----------甘薯黑斑病 9) 赤霉菌属(Gibberella):子囊果为典型子囊壳,子囊壳单生或群生,球形,壳壁蓝色

或紫色,子囊棍棒状,基部较细,子囊孢子纺锤形,无色,2-4分。--------小麦赤霉病 10) 黑星菌属(Venturia):子囊果为子囊腔,子囊腔暗褐色,球形,孔口周围有刚毛,子囊

腔内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双细胞,上面的细胞较下面稍尖。 -------------梨黑星病 11)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子囊腔,2个细胞分生孢子,假囊壳,子囊孢子在

6-26℃下、有一定湿度条件萌发 12) 黑星孢属(Fusicladium):分生孢子梗黑褐色,短粗,顶部稍屈,孢痕明显,分生孢子

淡褐色,1-2细胞,梨形。 -------------梨黑星病 13) 核盘菌属(Sclerotinia):子囊果为子囊盘,子囊及侧丝平行排列在子囊盘上,子囊棍棒

状或椭圆形,子囊孢子单细胞。 ------------油菜菌核病 11、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担子菌门:

----最高级,寄生或腐生,包括食用和药用,如蘑菇、木耳、银耳、竹荪、灵芝、茯苓等。 主要特征:

1) 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

2) 多数担子菌营养菌丝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双核,所以也称双核菌丝体; 3) 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机构;

4) 担子菌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

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5) 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产生, 6) 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体, 7) 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

8) 主要病原真菌:锈菌,黑粉菌(小麦散黑穗病)等

小麦叶锈病,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病: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矮腥黑穗病(TCK),

小麦秆锈病: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转主寄生

---小蘗上产生性子器和锈子器 ---小麦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担子菌门:高等真菌。

1) 营养体绝大多数为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而且是双核菌丝体。

2) 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各种

类型的子实体统称为担子果。

3) 有些担子菌的担子可以芽殖或菌丝体断裂方式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 4) 初生菌丝体:担孢子萌发,单倍体核,阶段较短

5) 次生菌丝体:两根初生菌丝发生菌丝融合形成双核,十分发达,阶段较长 6) 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担子果有无,发育类型) 7) 少数担子菌引起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