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十八)
一、选择题
1.如果中国的一个公司在国外建了一个厂,那么这个活动将被( )。 A.排除在中国的GNP外 B.全部计入中国的GDP内
C.只对中国的资本和劳动有贡献的那部分计算在中国的GNP内
D.计入中国的GDP,但不计入GNP
2.投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以下的表述中哪一项准确地说明了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
A.住宅投资对利率最不敏感 B.固定资产投资最容易波动 C.存货投资是投资的最大组成部分 D.以上都不正确
3.根据凯恩斯理论,以下哪一项与收入水平相关?( ) A.投机性货币需求 B.流动性陷阱 C.交易性货币需求 D.边际消费倾向
4.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5.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居民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
A.2.8 B.3.3 C.4 D.10
6.以下哪一项不能使LM曲线产生位移?( ) A.公开市场业务 B.降低法定准备金 C.通货膨胀 D.扩大政府购买
7.根据Solow模型,n表示人口增长,?表示折旧率,工人人均资本变化等于:( )。
8.通货膨胀率上升可能和( )有关。 A.低的失业率
B.迅速下降的失业率
C.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时的一次失业率的迅速的降低 D.以上都正确
9.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资本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得到收益?( )
A.生产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B.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商品 C.征收高额的进出口税
D.采用生产成本随产品增加而上升的生产方式 10.中央银行通常用来降低货币供给的三项工具是:( )。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降低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贴现率 C.购买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降低贴现率 D.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贴现率
二、概念题
1.折旧
2.非中性技术进步 3.购买力平价
4.新凯恩斯主义失业滞后论 5.充分就业 三、简答题
1.IS曲线的斜率是什么?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为什么?
(2)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3.为什么会有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之分。
4.试分析以下事件对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小国经济的总需求、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货币余额、价格和产出的影响。试考虑古典场合,基本凯恩斯学派场合和极端凯恩斯学派场合的情况。
(1)世界利率提高;
(2)外国产出增加(即会增加对本国出口的需求); (3)货币供给增加和税收下降。 四、计算题
1.假设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 Y-500r;货币需求L=0.5Y-20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为M=550,价格水平为P=1,试求:
(1)IS和LM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0.6,消费函数C=a+bY中的b=0.8,再假设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试问货币供给量(价格总水平P=1)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不变?
3.某国的宏观经济可以用以下方程组来描述: Y=C+I+G
C=0.6(Y-T)+10
T=5+
1Y 6 I=15 G=20
(1)求均衡国民收入;
(2)若税率提高5个百分点,求此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及税率变化的结果。这一税率变化效果相当于基础税收T增加多少?
4.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是k为4%,劳动的增长率n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y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为0.3,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b为0.7,请:
(1)计算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2)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k上升1%,产出的增长
率将上升多少?
(3)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将如何变动? 五、论述题
1.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2. 运用内外均衡理论分析我国巨额外贸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本国在外国建厂这一经济活动应计入GNP。
2.D。住宅投资对利率最敏感,存货投资波动最大,固定投资在GDP份额最大。
3.C。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流动性陷阱是利率降至极低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边际消费倾向则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常数,只有交易性货币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而答案选C。
4.B。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随国民收入的提高而自动增加。此时,由于政府支出不变,财政赤字减少。答案选B。
5.C。这是货币乘数公式的简单应用。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货币乘数为:
mm?1?cu1?0.2??4.
re?cu0.1?0.2M,m,M分别代表实际的和名义的货币供给),这三项均P6.D。A、B两项是央行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C项意味着物价上涨,将会使实际货币供应量下降(m?会引起LM位移。扩大政府购买是财政政策,只会引起IS曲线位移,因此答案选D。
7.C。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y?(n??)k。
8.D。前三个选项的情况都可能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9.B。根据要素禀赋论,劳动力富裕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10.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通过影响高能货币而降低货币供给,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通过降低货币乘数来减少货币供给。 二、概念题
1.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这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①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②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③陈旧过时。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剩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
2.非中性技术进步:指技术进步节省资本或者劳动力的现象。希克斯认为,在资本-劳动比率不变的情况下,节省资本的技术进步,相对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而言,将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节省劳动力的技术进步,相对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而言,将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哈罗德则认为,如果利润率在技术进步之后保持不变,资本-产出比率随着技术进
步而降低,则技术进步是节省资本的技术进步;如果资本—产出比率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则技术进步是节省劳动力的技术进步。
3.购买力平价: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2美元和1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2美元兑换1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①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②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③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④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①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学者的著作。李嘉图等学者也由于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被视为是该理论的先驱和开创者。但其奠基人和代表人物被公认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提出这一理论,1916年后发表的数以十计的论文和专门著作中都专门论述或涉及到购买力平价,其中以1922年发表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文的论述最为详尽。但是,购买力平价只是指出了价格水平和对汇率的作用,没有揭示出这种作用发生的详细过程及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完美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经验。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汇率理论,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解决汇率决定问题。
4.新凯恩斯主义失业滞后论:指新凯恩斯主义者利用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分析提出的一种劳动市场理论。局内人是指在职雇员,局外人是指不受工会保护的长期失业的工人或临时工。由于局内人受到各种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厂商在用局外人代替局内人时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因而不愿雇佣局外人。所以,局内人在劳动市场上拥有实际的优先权。当局内人的市场力非常强,局外人不能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时,需求收缩,局内人不愿降低工资,生产者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需求扩张,局外人只有在局内人都被雇佣后才能被雇佣,失业率下降。就业均衡与实际就业率的滞后量有关,短期失业者能对工资调整产生影响,长期失业者对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影响,导致较高工资引起的高通涨和高失业并存。失业滞后论说明了劳动市场失灵和滞胀现象,发展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理论。
5.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是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总产出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 答: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