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下载本文

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

5.1工程等别和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确定内河控制建筑物和河道石驳为Ⅲ级水工建筑物。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Ⅵ度考虑。

[K]= 1.30 (正常运用条件) [K]= 1.15 (非正常运用条件) 5.2工程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实用耐久。 5.3工程计算

由于本次工程涉及河道较多,现仅对海港引河进行详细计算,其它河道计算结果用列表形式表示。

5.3.1排涝标准

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面雨量245.7mm(某市1~24小时不同频率最大降雨量分析计算结果见表5-1)

表5-1 某市1~24小时不同频率最大降雨量分析表

特征值 X 时 段 1小时 46.9 6小时 74.2 12小时 91.0 24小时 108.7 Cv 0.39 0.34 0.46 0.46 频率P(%) 1 2 5 10 20 50 1.56 108.3 97.6 82.5 71.3 65.6 42.2 1.19 153.6 140.2 122.4 108.3 92.8 69.7 1.80 237.5 210.2 173.8 146.5 117.8 79.2 1.50 275.0 245.7 206.5 175.0 143.4 96.7 Cs 26

5.3.2排涝水位

海港引河排涝水位:2.25m 5.3.3排涝潮型

1、基本假定:市区排涝较频繁的时间是梅雨期和台风暴雨期,

该期跨越6~9四个月。设排涝时遭遇此期间的平均低潮位。

2、排涝潮型的拟定:对天生港验潮站1970~1999年6、7、8、

9月平均低潮位进行计算,得出此期间月平均低潮为2.43m。参照天生港站1998年6月17日(小汛)及1996年7月6日(大汛)的低潮位均接近于2.43m,但1996年7月6日大汛潮型偏于不利即其高高潮位为5.21m,此高高潮位接近一年一遇,为安全计,选用1996年7月6日大汛潮型为设计排涝潮型。

天生港站设计排涝潮型4.504.003.50潮位(m)3.002.5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0:00时间

27

5.3.4设计雨型

选用1970年7月12日一场暴雨为典型,该场降雨历时超过24小时,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264.7mm,与P=2%的设计降雨245.7mm,相接近,按倍比缩小得P=2%逐时降雨过程线如下图。

5.3.5排涝面积

海港引河排涝面积为16km2。 5.3.6工程计算

⑴ 径流系数的分析与拟定

关于径流系数分析,按城市化水平将规划范围内分为主城区(即崇川区)和非主城区(主城区以外各区)两片分析。假设2010年主城区全部实现城市化,即该区房屋、道路将占主导地位达到60%,河流水面估计占6.5%,公园绿地占8%,加权计算得径流系数为0.736,取0.74。

⑵ 最大排涝流量

Q?48.0(m3/s)

28

⑶ 工程计算

Q?ACRi

经试算

西山河底宽需:B=24m

由于市区小区内河道较小,蓄水能力很差,本次整治是在满足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放大河口宽度。

5-2:建筑物河道设计底宽

分类项目名称 建 筑 物 东 片 河 道 北 片 运料河涵洞 海港引河 通甲河 红庙子河 前进河 运料河 工农河 序 号 1 2 3 4 5 6 7 流 量 (m/s) 10.0 48.0 45.0 40.0 20.0 45.0 25.0 3比 降 - 0 0 0 0 0 0 底 宽 (m) 3 26.4 6~26 11~50 7~15 17.5~28 4~7 5.4工程设计 5.4.1海港引河 Ⅰ 河道清淤

本次海港引河整治全长2000m,河道疏浚底高程-1.50m,底宽26.4m。

Ⅱ 护坡设计

护坡设计采用挡土墙和草皮组成的复合结构形式,本次护坡长4000m。(具体结构形式见下图)

Ⅲ 拆迁

本次拆迁房屋16600m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