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下载本文

⑹ 内河水位

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 正常控制水位2.25m 中高水系(中沙田区) 正常控制水位1.65m ⑺ 地下水位

市区地下水位基本与当地河网正常水位接近。 ⑻ 潮汐

长江南通河段的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潮波受径流和河形阻力作用十分明显,前波陡直,后坡平缓,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为2小时10分-6小时40分,平均历时3小时32分,落潮历时7小时10分-10小时30分,平均8小时52分。涨潮周期为12小时24分。

⑼ 潮位

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据天生港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如下表:

表2-2:天生港验潮站潮位特征

潮 位 名 称 最高潮位 最低潮位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最大潮差 最下潮差 平均潮差 最大水位差 潮 位 (m) 7.08 0.42 3.86 1.97 4.01 0.00 1.93 6.66 备 注 1997.8.19 1959.2.29 潮 位 名 称 10年一遇低潮位 20年一遇低潮位 50年一遇低潮位 100年一遇低潮位 100年一遇高潮位 200年一遇高潮位 300年一遇高潮位 潮 位 (m) 0.66 0.56 0.44 0.36 7.18 7.44 7.59 备 注 ⑽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区地震动

6

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Ⅵ度考虑。

据江苏省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年南通地区共发生地震16次,一般强度在5级以下;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6.2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

2.2.2历史灾情及成灾原因 ⑴ 历史灾情

建国以来,我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其灾情统计情况见表2-3。

表2-3 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

时 间 1949.7.25 1954.8.1 1960.8.3 1974.8.20 1977.9.10 1988.9.22 1989.9.12 1991.6 1996.8.1 1997.8.19 1998.3 天生港潮位 (m) 5.83 6.13 6.38 6.71 7.08 出险地点 灾情统计 发灾原因说明 市区沿江 农田受淹3万亩 台风暴雨 沿江圩区 农田受淹3.5万亩 洪水过境 市区范围 农田受淹5.2万亩 暴雨 芦泾、东港 农田受淹100亩 台风、大潮 市区范围 树1万棵、房屋100间 台风 桃园以东 外小圩250米被冲 暴雨、洪水过境 姚港口两侧 280米滩面被冲 大潮、洪水过境 市区范围 360间房屋倒塌 暴雨 天生港电厂西 外小圩决口10米 台风、大潮 二十八丈等 主江堤受损 台风、大潮 二十八丈等 抢险费562万元 上游洪水过境 1949年7月25日主要遭受了6号强台风影响,风力达11~12级,潮水位猛涨,天生港潮位高达5.83米,此时又陡降暴雨,区市江堤共有19处决口,受淹农田达3.0万亩;

1954年8月,长江出现持续大径流下泄,8月1日,长江大通站流量达926000立方米/秒,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立方米/

7

秒;8月17日,天生港站潮位6.13米;8月25日,一次性降水169.4毫米,内河水位陡涨,某市区范围受淹面积达3.4万亩,沿江圩区积水深度达0.3米;

1960年全年降水量1722.5毫米,从7月7日起连降暴雨,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内河水位居高不下,市区农田大面积受淹;加上8月3日至8月5日受第七号台风倒槽影响,3日雨量达271.5毫米,最大一日雨量达157.6毫米,市区范围全面积水,农田受淹面积达5.2万亩;

1974年8月,受天文大潮和13号台风影响,天生港站出现有记录(191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潮位,8月20日,天生港站潮位达6.38米,同时造成1.1米的涌高,为百年少见。在洪水的袭击下尽管主江堤未出大险,但市区沿江堤防仍出现10多处滑坡、塌陷,主江堤以外芦泾、东港等30多处小圩子决口或漫顶,近100亩农田受淹,30多间房屋倒塌;

1977年9月10日,受8号台风影响,主江堤外小圩子因标准低、堤身单薄,被冲塌多处,市区高大树木被连根拔起数以万计,吹倒房屋100多间;

1988年9月,受长江中游普降暴雨影响,加之上游大流量径流,大通站水位、流量由8月底的11.25米、40000立方米/秒急剧上涨至9月15日的13.99米、65500立方米/秒,比历年同期增长60%左右,市区沿江持续20多天承受60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下泄。9月22日,长江退潮时,市区桃园涵洞以东外小圩坍塌口宽达250米,距主江堤脚仅30米左右;市防汛部门组织人力物力突击抢险,出动1890人、车辆99辆,累计抛石15647吨;

8

1989年7月至9月,由于径流、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9月12日,长江姚港两侧滩面突发崩塌,塌口长度达280米,严重威胁着燃料公司煤码头、石油公司码头、华能煤码头的安全,市防指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抢险,出动1946人,抛石22672吨;

1991年7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某市全年降水量1577毫米,比正常年份多约500毫米。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7月14日天生港潮位达5.96米。江堤险情重重,三面受敌:一方面,内地大量的农田普遍受涝,农田建筑物毁坏严重;另一方面,堤防上雨淋槽沟,天洞裂缝比比皆是,险象环生;再则,堤外坡严重坍塌,损失了大量的土石方。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堤基等土质松软,狼山部分山体滑坡,沿江堤防塌陷,数以千计的厂房、民房进水,数十座小型桥梁和农田车口倒塌;

⑵ 成灾原因 Ⅰ 外因

某市城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流量洪峰过境这四个要素或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5~10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就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① 梅雨暴雨型

梅雨是6~7月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20~24o时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空气交接的锋面由华南移至江淮,并在江淮一带徘徊而形成的。其特点是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常伴有暴雨,其破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