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练习:第九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第九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为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 ) 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 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 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

解析:C 据材料“一五”计划“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可见上海不是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意味着国家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的“引领……走向”、B项中“成为新兴工业基地”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中“所有制改造起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 D.发展民主与法制

解析:B 根据材料“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长远利益在重工业建设上,此时期毛泽东开始支持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此政策增加农民的税收,降低农民在粮食问题上的自主权,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民主与法制,排除D项。

3.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农林 行业 投资 58.2% 比例 备注

由上表可以推知,我国当时( ) A.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和重建工作 C.经济建设过程中脱离实际急躁冒进 D.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7.6% 19.2% 7.2% 3.7% 3.1% 1.0% 工业 水利 运输 卫生 用事业 邮电 文教 城市公 贸易 其他 解析:D 表格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情况,据材料不能得出A项判断,而且这一判断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是在1952年完成,据题干材料也不能得出这一认识,B项错误;C项表述为1956年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弊端,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特征,排除;题干材料中各部门“一五”计划期间的投资情况突出反映了既定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兼顾各行各业,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

4.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

A.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B.推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顺利起步 C.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突出了农业在经济计划中的中心地位

解析:C “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说明限制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保障工业化的顺利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建设环境,故C项正确;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就完成,故B项错误;仅仅依靠取消户口自由迁移制度不能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且新中国社会

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偏重于重工业,这样的后果必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故A、D两项错误。

5.1959年8、9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2/ 3;1960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3/ 4;1960年,全国城镇工矿业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1957年的2 450万人猛增到5 044万人。这表明当时( ) A.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

B.“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析:C 据材料时间“1959年”“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这正是“大跃进”时期,另据“减少轻工业用电”“工矿业人口猛增”等信息,表明国家依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从而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C项正确。“经济困难”是政策因素导致的,而非工业化,A项错误。B项是在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农业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才会出现剩余劳动力,而当时正处于粮食艰难时期,故D项错误。

6.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