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淮安市清河中学 孙 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综合创造时代,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强调相互间的依存与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年会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并明确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渠道,要求中学学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时代的呼唤,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培养会学习、会交流的学生。

2.新课程的呼唤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3.现有课堂教学偏差的调整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与新理念格格不入…

在现存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首先是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其次是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再次是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最后是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4.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要求变革教研方式、教育方式,改革育人模式。

目前我校是一所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科研水平亟需提高的城市普通中学,学习的发展需要我们提高质量。

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11年10月提交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已获准立项,现据市专家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1.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发展简述

英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被提到理论上系统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1951年草案》中,口头使用英语的能力被省略了,课堂互动教学也没有被提及。《1988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了“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要求。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得到重视,但是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多大的改变。《2000年高中实验修订版》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互动的形式、意义、内涵都受到广泛的关注。《2003年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推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国内学者和师生对互动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将互动划分为师生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三种课堂互动类型;按照师生行为属性将互动划分为“控制—服从”型、“控制—反控制”型和“相互磋商”型三种课堂互动类型。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了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维坐标体系。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如果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与媒体三者之间实现互动并趋于最佳状态,教学效果就能达到满意值的区域。王家瑾还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二维教学效果动态,即良好的师生沟通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将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浓缩了的互动关系。”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良的互动关系则是教学活动的障碍。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到底有哪些表现呢?在不同的课型里,比如听力课中,阅读课教学中,词汇教学时等等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呢?我们不仅要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下功夫研究,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下功夫研究,分析其形式和作用。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三个点:教与学要抓准抓好英语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四步曲:英语课堂教学要抓好四个流程:A、激情导标→B、合作探究→C、讨论交流→D、导语拓展。

五注重:

1.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4.注重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5.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英语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高中英语:是指本课题研究的学科仅是牛津高中英语学科。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即特指上课这一特定时间段内,教师与学生在教室中开展的教学活动。

3.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4.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也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确定了教学目标,还不能立即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必须考虑教学的具体安排以及教学的指导思想。

5.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对话、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则是把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英语课堂,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英语。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试图为学习者勾画一个外部现实的结构,而是帮助学生建构出他们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的有意义的、概念的、功能的描述。”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教师的任务是搭建脚手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鼓励学生自生项目,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深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新基础教育”理论: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