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载本文

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的合作。

以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上述整套的移动支付的系统如果处在移动运营商所控制的网络的区域内,可应用于包括GSM、CDMA、WCDMA等在内的任何一种移动的通信的网络。再辅助以加密的手段,通过SMS网关或WAP网关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这时,用户的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的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着的电子钱包,这种电子钱包的信用的额度则由移动运营商(电子钱包与手机话费挂钩)或商业银行(电子钱包与银行卡挂钩)进行控制。外界的商户以及银行等可以通过Internet或OON专线连接到移动运营商,为整个的系统提供具体的内容和强大的银行支付的平台。

在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不仅获得通信流量费,还收取用户与银行的信息传递费和银行与商户的移动支付平台使用费;银行收取用户的信息定制费,并向移动运营商和商户收取利益分成;商户从手机用户购买其商品中得益。

在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中,移动运营商不仅是信息通道,而且是移动平台运营商,还可能是代理结算单位(如果小额支付费用直接从手机话费中扣除);金融机构则是最终结算单位,帐户管理者,并且要承担一部分平台维护工作。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要求运营商调动和协调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从运营商拥有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和手机客户资源来看,运营商具有产业链主导者的天然优势。

3.2.2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

在金融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中,金融机构可能购买、也可能自己开发移动支付平台,但必须独立运营移动支付平台。所有交易以及信息流的控制均在金融机构一端,移动运营商只是充当此业务系统的信息通道,商家也就相当于系统上的一个POS终端。己有的例子,如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光大银行与中国移动的合作。

在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收取用户和银行的通信费;银行向商家收取平台使用费和利润分成,银行不对用户收取交易手续费、但可能收取金融信息定制费(包月形式);商户付给银行平台使用费和交易手续费,从用户的商品购买中得益。

3.2.3以独立的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中,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来进行运营,移动运营商仅作为信息通道,或者代理结算单位(如果小额支付费用

9

自接从手机话费帐号中扣除);银行是最终结算的单位,帐户管理者;移动平台提供商(也可能是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自己),向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平台。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主导移动支付模式中,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收取商家平台使用费和利润分成,并与金融机构分享利润分成;移动运营商收取用户和银行的移动通信费;银行从商家提取利润,也可以向用户提供金融信息以收取金融信息费;用户小用付给商家交易手续费,只付给移动运营商信息费。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主导的模式中,当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和银联介作的时候,用户小用考虑银行彼此互小相连的因素,在任何一家银行接受移动支付的POS机上都可以进行操作;金融机构和商家通过接入移动商务平台,也可以共享小同运营商的用户。如果协调得当,这种模式的信息交流最广,资源共享范围比前两种模式都大。就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本身而言,具有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还需要具备整介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等各方而的资源并协调各方而关系的能力。

10

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4.1影响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于用户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的因素尤为重要,不安全的移动支付难以吸引用户加入。移动支付的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安全的意识必须足够的匹配,移动支付必须采用交易级的安全的加密的机制。交易级的安全的加密必须是有效的和高标准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有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才会去使用移动支付,消费者需要清晰地看到支付结果从而避免变成欺诈的牺牲品。

另外,对于用户来说,便捷性也是影响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如果移动支付不像现有的支付方式那么简单和直接,那么消费者就不会使用它。移动支付需要培育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但是如果移动支付使用起来非常复杂,就很难培养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的行为习惯。相比于便捷性,快捷性也是影响移动支付用户体验的因素,快速意味着完成一笔交易要在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通常一个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交易,一旦消费者点击了“购买”指令,整个支付环节应该在30秒内完成。接触式移动支付的速度应该和这个速度差不多甚至更快。

相对于商家和银行,移动支付的多放接受性和通用性成为影响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的支付方式需要得到消费者、移动运营商、金融组织和商家的认可。各方都能从移动支付上得到好处,才能被广泛接受。从移动支付的技术实现来看,采用公开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要求金融组织与移动运营商之间应该相互独立和采用开放的标准。消费者与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消费者决定更换SIM卡,应该不会影响消费者与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反过来也是这样。

4.2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4.2.1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

我国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相关的利益环节的协调和合作还是比较欠缺,有很大的改善的空间。由于每个合作方在移动支付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他们的利益的分配、责任、义务、权利和费用的结算等等的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导致了移动支付的进一步的发展。另外,由于目前用户和加盟的商家仍然不是很多,在我国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成熟的产业的链条,导致在搭建移动支付平台的时候,各个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表现得十分的突出,但是反观

11

商家和用户,却大部分处于观望的态度,这样就导致整个利益的产业链脱节。目前,仍有大多数老百姓对已经开展的移动支付的业务了解不多,对移动支付的便利性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以及其它相关的产业环节亟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移动支付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向目标用户群体持续的宣传,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收入的分配的方式,争取尽量多的商户前来加盟。 4.2.2信用体系制度缺失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信用体系制度在众多行业都存在问题,商业信用体系不是很健全。由于移动领域的还没有完成实现用户的实名制,这更影响了移动支付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缺乏,导致各种恶意透支等等的欺诈行为扰乱市场,致使运营商和银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未来发展有所顾虑,严重影响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4.2.3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

由于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移动支付中电子货币的消费习惯还要继续持续的培养。因为技术层面上,我国的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已经和发达国家一致,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大的原因是国人对现金交易的依赖导致电子货币使用受到排斥,因此,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显得更加的重要,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4.2.4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用户是否使用移动支付,安全因素的考虑占到很大的比重。安全性问题现在不仅是实际操作中密码管理、通信安全的实际性的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全性顾虑。曾有调查显示低于15%的人才能完全的相信移动支付,而65%的人对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银行信息十分的反感。可见移动支付要想成功,除了要解决实际的安全性的问题,还打消用户心理安全性顾虑的问题。

4.2.5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政策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的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上出现各式各样的移动支付的平台,一方面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平台之间难以进行合作和互通,导致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难以有序的大规模的发展。另外我国对移动支付缺乏监管和法律的约束,对于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不明确,交易中滞留的资金的安全的管理、证据的确认及责任的承担等等的方面,没有建立良好和高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