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下载本文

A.公元如2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考点】15:秦朝统一.

B.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纪年法。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世纪是100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故排除AC。

在公元前,数字越大,距当今越远,反之亦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故排除B,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4.(2分)“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争于气力”时代“唯法为治”,此处“当今”是指( ) A.史前时期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战国时期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法家思想主张及其时期。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分析即可。

【解答】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处于战国时期,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及其时期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分)如图所示的图片内容揭示当时历史特点是( )

A.国家分裂

B.民族交融

C.佛教盛行 D.文化差异

【考点】KA: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需要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图1可知,反映的是北魏穿汉服的官员;依据图2可知,反映的是魏晋时期汉族人食用烤肉串,由此可知,两幅图示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故B项正确。

A项明显不符合图示,排除。 C项从图示不能得出,排除。

图示体现的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民族融合,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的能力。

6.(2分)司马迁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志向,司马光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目的,成就史学巨篇。二人的治史理想体现古代传统史学特色是( ) A.考察变化与变通,经世致用 B.尊帝王、尊圣贤、人本主义 C.纪传体通史体例,正式官修 D.贵直书斥“曲笔”,求真求实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历史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司马迁和司马光史学理论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司马迁和司马光治史理想体现古代传统史学特色是古今之变,要以史为鉴,指导社会现实。

故选:A。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2分)《大明会典》罗列朝鲜货物清单,规定朝鲜每三年呈送50匹种马。此清单反映的是( ) A.平等贸易

B.民间贸易

C.槯场交易

D.朝贡贸易

【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朝贡贸易,解题的关键是“罗列朝鲜货物清单,规定朝鲜每三年呈送50匹种马”。

【解答】“罗列朝鲜货物清单,规定朝鲜每三年呈送50匹种马”表明这是朝贡贸易的内容,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朝贡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分)与如图所示的世界地图内容变化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地图上对世界形势的描绘发生了改变,新航路开辟之前非常的粗糙,新航路开辟以后,已经出现了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时代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2分)美国资产阶级找到真正崛起的道路并使美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在( ) A.独立战争之后 C.“新政”之后

【考点】6K:美国南北战争.

B.南北战争之后 D.“二战”之后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要掌握南北战争的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ACD不和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南北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基础题。

10.(2分)1902年,16岁的柳亚子在读完西方某著作后,因“雅慕其名,更名曰人权,字亚卢”。此著作是( ) A.《社会契约论》 C.《路易十四时代》 【考点】87:启蒙运动.

B.《论法的精神》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雅慕其名,更名曰人权,字亚卢”。 【解答】“雅慕其名,更名曰人权,字亚卢”表明此人是卢梭,其作品是《社会契约论》,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

11.(2分)李鸿章晚年心酸自喟“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李鸿章“被谤”是因为( ) A.禁烟与抗英

B.洋务与外交

C.维新与新政 D.变法与革命

【考点】A6: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