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首件验收制度 下载本文

首件验收制度

为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强化质量检查程序,规范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行为,从施工源头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章、有序、有效地实施,履行合同质量目标,最终向业主交付合格的工程,特制订本工程首件验收制度。

首件验收制度是对工程质量管理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旨在以首件样本的标准在分项工程每一个检验批的施工过程中得以推广,认真落实质量控制程序,实现工序检查和中间验收标准化,统一操作规范和工作原则,从而带动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项目结构分解

在获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后,由项目部质检部以检验批为最小单位进行项目结构分解,明确各分项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要点及需要收集完善的施工记录、现场检查、试验项目、质量验收等质量文件目录。

项目部质检部根据《轨道交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标准(修订版)》JQB-048-2008)要求对本标工程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和子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划分。 二、首件验收项目

对于涉及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必须严格执行首件制度。对于本标段明挖工程,将每一分部工程涉及的所有分项工程的第一个检验批为首件验收的对象。主要包括钻孔灌注桩(含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钢支撑加工及安装、防水工程(含SBS卷材及涂膜防水)、喷射混凝土、主体结构钢筋、模板安装、脚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结构各分项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各分项工程及每项检验批,具体的首件验收项目见附表1。 三、首件验收小组人员组成及人员职责

首件验收小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质检员、项目部质检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业主代表等,主要为参建四方人员,必要时可聘请专家。

施工单位首件验收小组人员职责:

质检员:自检首件产品或分项工程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整理内业资料,执行每道工序的自检并向项目部质检负责人报告;验收过程中配合各项工作。

质检部负责人:检查各道工序的结果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贯彻执行质量体系及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整理内业资料;自检合格后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过程中配合各项工作。

专业技术负责人:首件产品或分项工程实施前进行技术交底,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贯彻

1

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及规范,实行过程控制;验收过程中配合各项工作。

技术负责人:确定总体及各分项工程工艺流程,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执行质量体系及程序文件,确定每项首件验收时间并参加四方验收,积极与其他参建各方沟通。

监理单位:组织四方验收、主持召开四方验收准备及总结会议并参与验收;在施工过程前、过程中及结束后实施监督及检查的责任与权利,验收过程中进行内业和外业方面的检查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设计单位:参加首件验收,检查工程首件验收的检验批或分项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和结构功能性要求,对首件进行初步评定并提出相关意见。

建设单位:参加首件验收并实施监督指导,对验收及其他施工过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听取首件验收各方的检查结果及初步评定,提出整改要求或下一步工作要求。

在首件验收过程中由参加四方共同对产品进行评定,对不合格产品提出的整改意见由专人负责落实整改,项目部质检负责人对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各方进行首件验收,直至产品合格。 四、首件验收程序

每个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首先由工程技术部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工作。各分项工程首件开始施工后,质检部全程参与施工过程,加强过程控制,保证首件产品能达到验收合格标准。当每分项工程首件产品施工完毕后,由施工作业队质检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质检部门组织准备首件验收。

验收参与的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各方,在验收之前召开验收准备会议,内容包括准备检验资料、确定流程、人员分工、验收方法、部位及数量等;现场验收后作会议总结,总结验收情况、验收各方提出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等,在会议讨论并通过整改意见后由施工单位进行下一步的整改;对于一次性通过验收的首件产品或分项工程进行四方会签,并对同一分项其他部位或下一道工序提出施工和指导意见,确保样板引路。整个验收过程分内业和外业组,分别验收首件产品或分项工程的内业资料、现场结构尺寸、强度、平面位置、外观及探测等。在整个验收过程中,须留有文字及影相资料。只有经四方对首件产品或分项工程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或批量生产、进行下道工序。具体流程参见首件验收制度流程图。

五、首件验收的评定标准

对产品进行首件验收主要从外观质量、设计要求、验收标准、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定标准为以下几个方面:

2

首 件 产 品 不合格 整改、返工 产品自检 合格 验收准备会 质检部门复检 不合格 整改、返工 合格 内业外业验收 监理单位组织 四方验收 不合格 整改、返工 合格 会议总结 专家咨询 大面积施工或 进行下道工序 图1 首件验收制度流程图

1、工前现场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精细。

2、各工序施工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达到相关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要求。 3、工序检查申报、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及时。 4、各项检测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工程外观是否精美无缺陷。

6、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无安全、质量隐患。

评定规范采用北京市建设工程技术企业标准(轨道交通各专业质量验收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及相关国家标准等。

具体规范有:

1、《轨道交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标准》(JQB-048-2008) 2、《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JQB-068-2008) 3、《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49-2008) 4、《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0-2008)

5、《轨道交通站场道路及广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7-2005) 6、《轨道交通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2-2008) 7、《轨道交通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69-2008) 8、《钢筋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08) 9、《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3

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修订版) 16、其他相关验收标准和规范、文件等。 六、首件验收评审和总结

对验收指标不达标的分项首件必须返工,并按各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相应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及质量意识,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验各方验收,提高产品首件验收合格率,形成奖罚机制。经评审达标的分项首件工程,对各方在验收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引起重视,对产品的工程质量要精益求精,做好样板引路工作,形成流水作业,保证工程质量。通过首件验收的分项工程,要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施工班组按照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操作规程组织规模施工,推动施工过程中切实落实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质量目标、细化施工程序,实施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以分项工程优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优质。 七、首件验收形成的资料

每一个分项工程完成首件验收后需要形成相应的资料,为分项工程的后续施工做好样板引路工作。首件验收完成后形成的资料主要有:会议纪要、首件验收记录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以及影像资料等。详细的资料表格详见附表2~附表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