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记录整个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记录和内容 下载本文

的应对能力。同时,积累显得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自觉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及优秀诗 文。 (四)重视习惯,着眼长远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课程标准把它具化为独立阅读的习惯、借助字典词典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探究和质疑的习惯、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心得的习惯、积累背诵精彩内容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开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主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该成为一种引导、启发、点拨和分享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2.情感体验理念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指它的思想熏陶作用和独特情感体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语言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情感,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形式,提高认识美、理解美的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要避免两种偏差:一种是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表达,结果学生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不做合理的引导。一种是架空教材,无视作者和编者的意图。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意图,贯彻教材意图,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正确的情感体验。 (二)实现阅读教学重心的转移

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课文内容的解读上,而应聚焦语言,强化实践,注重运用,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重心转移。阅读教学中要瞄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方向,引导学生由言得意、由意悟言,从而提高语感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叙事性文章:理思路,了解事件梗概;抓关键,领悟文本内涵;说感受,升华阅读情感;悟写法,提升表达能力。

说明性文章:抓要点,理解内容;明方法,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析语言,体会说明文语方简洁、平实、准确又通俗易懂的特点。

诗歌:引导揣摩,领略语言美;启发想象,体会意境美;加强诵读,鉴赏声韵美。

寓言:依托故事,感受形象;深入理解,读懂寓意。 2.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文的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的以朗读为主,有的以交流讨论为主,有的以角色表演体会,有的以仿说仿写为手段,有的以积累诵读为方。

3.根据教者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依据气质选择

我们常常艳羡名师的风采,却又模仿不来,这往往与自己的风格有关。不同的人,气质类型不同,或情思激荡,或严谨朴实、或风趣幽默、或睿智深刻,或典雅含蓄,或自然大气,不能说哪一种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特征,在教学中应该扬长补短。

(2)依据才情学识选择

不同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智力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会使他们实施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 途径也表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只要善于将自己才情学训诸方面之长与教学原理紧密结合、与学情自然融合,阅读教学必能既独树一帜,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4.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别,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词、句、段、篇,语文知识,课外阅读,教学类别不同,方法也不同。 句子的教学:可采取联系下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从字词入手突破、反复诵读等方法。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贯彻“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所遇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精心的指导和点拨,可设计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运用。

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读书。广开阅读渠道,课内外结合,指导读书方法,组织交流活动。 三、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小学阅读教学一般大体上可以分为“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总结巩固”三个阶段。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精心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2.巧妙处理,落实字词目标,扫清阅读障碍 3.想方设法,抓牢抓实初读,整体感知文本 4.指导质疑问难,引发探究欲望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问题导读,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获得阅读感受。

灵活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评价,教师点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加强语感培养,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设计适当地练习,落实语言能力训练。

(三)总结巩固,拓展升华

在这一部分,教师往往不是简单地总结,也可以拓展阅读材料,启发学生继续探究,把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课外或者下一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