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 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借助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向细胞发出信号,通过细胞骨架或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导至细胞质,乃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活动。
二、填空题
1、流动性,不对称性;2、磷脂、糖脂、胆固醇,磷脂;3、内膜系统;4、紧密连接、桥粒和半桥粒、粘合带和粘合斑、间隙连接;5、连接子,6个亚基,1.5;6、胶原、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7、原胶原,有多个Gly-x-y重复序列;8、糖胺聚糖,丝氨酸,由氨基己糖与糖醛酸组成的二糖重复单位;9、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4.1蛋白;10、桥粒和半桥粒,粘合带和粘合斑斑。
三、选择题
1、E;2、D;3、A;4、E;5、C;6、D;7、C;8、B;9、A;10、C;11、A;12、A;
13、D;14、C;15、A;16、A。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答案要点:(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答案要点: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3、试比较单位膜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 答案要点:
单位膜模型的主要内容:两暗一明,细胞共有,厚约7.5nm,各种膜都具有相似的分子排列和起源。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点:⑴膜是静止的、不变的。但是在生命系统中一般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这样共同的单位膜结构很难与膜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一致起来。⑵膜的厚度一致:不同膜的厚度不完全一样,变化范围在5—10nm。⑶蛋白质在脂双分子层上为伸展构型:很难理解有活性的球形蛋白怎样保持其活性,通常蛋白质形状的变化会导致其活性发生深刻的变化。
41
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中或横跨整个脂类层。
优点:⑴强调膜的流动性: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的,脂类双分子层像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能够迅速地在膜平面进行侧向运动;⑵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大部分膜是不对称的,在其内部及其内外表面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脂类分子也是不对称的。 4、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红细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还有一些血型糖蛋白。
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4.1蛋白等。 5、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 答案要点: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③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
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六、论述题
1、动物细胞连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答案要点:细胞连接的类型:㈠封闭连接或闭锁连接:紧密连接;㈡锚定连接:1、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2、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㈢通讯连接:间隙连接。
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紧密连接具有: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2、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3、支持功能。
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半桥粒相当于半个桥粒,但其功能和化学组成与桥粒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锚定在基底膜上, 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存在于上皮组织基底层细胞靠近基底膜处,防止机械力造成细胞与基膜脱离。
粘合带:又称带状桥粒,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通过微丝束间接将组织连接在一起,提高组织的机械张力。
42
粘合斑: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微丝束通过附着蛋白锚定在连接部位的跨膜蛋白上。存在于某些细胞的基底,呈局限性斑状。其形成对细胞迁移是不可缺少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常通过粘着斑粘附于培养皿上。
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使代谢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及第二信使(cAMP、Ca2+等)直接在细胞之间流通。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在由具有电兴奋性的细胞构成的组织中,通过间隙连接建立的电偶联对其功能的协调一致具有重要作用。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间隙连接对细胞增殖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2、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案要点: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可大致分为四大类:胶原、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及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⑴胶原: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结构成份之一,是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普遍存在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是细胞外基质中的框架结构,可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胶原的分子结构: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原胶原肽链具有Gly-x-y重复序列(G:甘氨酸,x常为脯氨酸,y常为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对胶原纤维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是重要的;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交替平行排列,一个原胶原分子的头部与下一个原胶原分子的尾部有一个小的间隔分隔,形成周期性横纹。
胶原的功能:a、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中的其它组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b、在不同组织中,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功能的需要;c、胶原可被胶原酶特异降解,而参入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⑵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氨基聚糖(GAG),又称糖胺聚糖,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二糖单位: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另一个是糖醛酸。氨基聚糖可分为: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等。透明质酸及其生物学功能: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聚糖的主要结构组分;透明质酸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透明质酸使细胞保持彼此分离,使细胞易于运动迁移和增殖并阻止细胞分化;在胞外基质中,透明质酸倾向于向外膨胀,产生压力,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的能力。
蛋白聚糖:存在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是由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若干蛋白聚糖单体借连接蛋白以非共价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多聚体。蛋白聚糖的功能: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 赋予软骨以凝胶样特性和抗变形能力;蛋白聚糖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可与多种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结合,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完成信号的传导。
43
⑶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
a、层粘连蛋白:是各种动物胚胎及成体组织的基膜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是高分子糖蛋白(相对分子量820KD),由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细胞通常是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于基膜上;层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也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b、纤连蛋白:纤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220-250KD),是多聚体,各亚单位在C端形成二硫键交联,各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RGD三肽序列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纤粘连蛋白的膜蛋白受体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在其细胞外功能区有与RGD高亲和性结合部位。纤连蛋白的主要功能:⑴介导细胞粘着,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展;⑵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粘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须的;⑶在创伤修复中,纤粘连蛋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迁移到受损部位;⑷在血凝块形成中,纤粘连蛋白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
⑷弹性蛋白: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脉管壁及肺。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分别赋予组织以弹性及抗张性。
七、翻译
1、adhirin molecule of cell surface,CAM 2、cell membrane 3、 cell junction
4、cell coat 5、biomembrane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名词解释
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6、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
8、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