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持戒修福有智慧 善根深故福德多 佛眼所见佛智知 离我法执度彼岸 论曰。不住相施为清净因。诸相非相为清净果。超情离见。谁能信乐。尊者因此致疑。佛答释云。莫作是说者。不定之辞也。若无三种善根。虽在佛世实信不生。若有三种善根。虽后后时能生净信。三善根者。一持戒。二修福。三有智慧。一持戒者。功德施云。过去生中见无量佛咸供养故。供养有三种。一给侍左右。二严办所须。三询承法要。能守护故。名曰尸罗。谓能善守六情根故。彼复有三。一能离尸罗。离于十不善业故。二能作尸罗。作于菩提分业故。三能趣尸罗。趣于第一义谛故。二修福者。功德施云。种无贪等三善根故。质直柔和及智悲等。三有智慧者。了知生法二俱空故。知生空者。即是无我人等相。知法空者即是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虽云二空。只是一理。不取则我法本空。一取则二俱成著。此三善根。前不兼后。后必具前。前二为助。后一为正。若无正信。则助善福微。若无助善。则正信不发。由根深故。福乃无量。佛智所知。现量而知。非比知也。佛眼所见。照穷因果。非肉眼也。世有侈谈无相。而尸罗福德置诸罔闻者。妄谓不著戒相。不知全堕破戒相中。妄谓不著福相。不知全堕众罪相中。是以如来殷勤郑重。特申诫云。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盖凡夫未达戒之与福。当体即是无相。而欲别求无相戒福。不知一拨戒福法相。便堕非法相中。既取非法。生执宛然。欲会二空。愈趋愈远。故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犹佛顶所云。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也。非法相如病。法相如药。病尽药除。何更取病。非法相如此岸。法相如筏。已度彼岸尚舍于筏。岂更作此岸事。若未到彼岸。只应痛舍非法此岸。不应辄舍法相之筏。若已到彼岸还来度生。只须用法相之筏。亦不须用此岸之非法。或于此岸示作警策。如婆薮调达等。又当别论。然今行人幸自扪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
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法若可得及可说 即是有为非实义 所说非是无因缘 顺于贤圣无为证 无为差别义应知 譬如丈尺虚空等
论曰。若复度彼岸时。法与非法皆舍。云何世尊得菩提法有所说耶。为遣此疑。故设此问。尊者深会佛旨。故随答言。无上菩提超情离见。即是究竟彼岸。不但无非法相。亦无法相可得。故云无有定法名无上菩提。所证既超情离见。所说亦超情离见。故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实相彼岸。虽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取说。而如来以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但所说法。由其随顺四悉檀故。所以一文一句。罔不超情离见离过绝非。而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也。盖不惟如来所证所说超情离见离过绝非。即一切贤圣所证亦皆超情离见离过绝非。以一切贤圣同入无为法故。既曰无为。云何差别。须知无为无差别。差别不离无为。譬如虚空非丈尺。丈尺显虚空。又如入海渐次转深。海非深浅。浅深皆海。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则非断无明矣。柰何执性夺修。许即不许六耶。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施具足二庄严 财施非因故非胜 应知法施离取著 取著不名为受持 论曰。此以财施福德。与法施为格量也。财施虽多。于三檀中但属资生。今能受持为他人说。须具三种善根。如前所明。当知具足二庄严也。又财施若非般若为导。则彼修痴福者。名为第三世怨。以其增长生死。不动不出。故云即是非福德性。但是对少说多。多则有限。法施出生佛果功德。是出世因。其福极胜。既作此格量已。仍恐末世随语生解。偏执此经以为佛法。不复更修余福。故复告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盖受
一非余是名魔业故也。又复应知。既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则一切法皆即此经。譬如金作种种器具。则种种器具皆金。故知六度万行无非般若。若妄计此般若别是一法独胜余法者。则便成非法矣。言乃至四句偈者。明其极少。随以少文而摄全义。堪名一偈。无偏指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以无为法有差别 四果智断皆无生 无诤离欲最寂静 无所行故如是行 论曰。此即释上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之疑也。疑曰。既称无为。那有差别。既有差别。那是无为。今明四果。同证无为。不妨差别。虽有差别。皆证无为。故大品云。须陀洹若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乃至阿罗汉若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也。须陀洹此翻预流。亦翻逆流。言入流者。入即是预。约圣法流言之。入亦名逆。约生死流言之。理实无入无出无逆无顺。但以背觉合尘。假名为出法性入生死。背尘合觉。假名为逆生死预法性耳。无所入者无为法性无能所故。非六尘故。众生无始以来。迷情妄见。不脱六尘境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定。只是意家微细法尘。若见道十六心满。无漏智生。不见有少许法相可得。尔时初预无为圣流。于无为法中尚多差别。今时暗证之徒。不达法相。每取空寂以为究竟。能所宛然。辄言无能无所。大似灵龟曳尾。转扫转多。不知彼所取空。不出二种。一者。逼拶功极。忽令世界身心平沉不现。如击
石火。似闪电光。瞥尔乍覩空寂。名豁达空。二者。平日习闻真空言教。不解真空旨趣。于习坐时。舍生取灭。念念希求空寂胜境。由功深故。空境现前。名变相空。此二种空。皆法尘摄。乃是定中独头意识所现相分。于须陀洹所证无为。永非其分。以彼分别我执种子全未断故。譬如认驴鞍桥。唤作阿爷下颔。岂不谬哉。是故末世狂禅。往往证此二种空后。方便破戒破见。自误误他。若实预流。云何破戒。破戒已非预流。云何滥叨极圣。而云无罪无果报耶。斯陀含名一往来。谓欲界九品思惑。前六品尽。余有三品故。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便得漏尽。言实无往来者。如瓶中擎空本无出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谓欲思已尽。即于上界入般涅槃。不复来生此欲界中。言实无不来者。彼界不增。欲界不减。如瓶贮空去。此本瓶地。虚空不减少故。阿罗汉名无著。亦名应供。亦名杀贼。亦名不生。三界诸惑永断尽故。实无有法名为不生。若有不生法可得。则能所宛然。四相全在。故尊者复述自行为证。夫有欲则有诤。有诤则名喧杂。非真寂静。若有得有行。即便有欲有诤。云何得名无诤。离欲故不思议。经云。佛问文殊。汝得不思议耶。文殊答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云何以不思议得不思议。故知大小虽殊。冥会是一。故得援四果以证般若。末世禅讲。各有以所得心。自是非他。炽然诤竞。其违二空甚矣。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于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悟无生忍获授记 无生无性无所得 是故了无所得时 方堪无上菩提记 论曰。四果既不可得。无生法忍亦不可得。云何说言佛于然灯佛时得无生法忍耶。为断此疑。故言于法实无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无生法忍。设有少法可得。皆是诳妄。譬如演若之头。衣里之珠。决定非从他得。然不得言无头无珠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四种佛土皆惟心 心净土净离造作 迷心严土严非严 知土惟心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