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2014杭州) - 图文 下载本文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Part3 随言所感

2014年7月4日,我们在东四408教室听完了老师对实习内容、实习区状况以及相关知识的简要介绍,领到了地质三件套——罗盘、放大镜和地质锤之后,便开始了这次期待已久的普通地质学实习的旅程。

巍巍群山,淙淙流水,棵棵树木,道道小径摇晃着背包与笑语,块块岩石交错着层理与节理,放大镜和鎯头伴随着声声敲击,与转动的罗盘一起勾勒出岩性和产状……我们的普地实习就这样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中展开。实习区分为三块,分别为杭州近郊山区(5天)、临安西天目山景区(3天)和建德灵栖洞景区(4天),而我们则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逐一去领略它们的地质学魅力。

不同的地点出露着不同的地层,而每一个地层都有着它们独特的岩性,我们就根据所见岩石的不同性质来判断其所处的地质时期。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地层比较多。在西湖山区附近,我们看到了从志留系到二叠系的地层(其中部分地层如下、中泥盆统未见),还有上侏罗统黄尖组火山碎屑岩地层;在以火成岩为主体的天目山地区主要看到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包括上寒武统华严寺组灰岩、西阳山组泥质页岩灰岩和下奥陶统印渚埠组黄绿色灰岩页岩;而在建德地区我们看到了上二叠统龙潭组灰岩和中侏罗统马涧组含砂砾岩地层。

流纹岩、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的形成均源于岩浆,凝灰岩却在分类中偏向沉积岩。砂岩、砾岩、灰岩、页岩均属沉积岩,性质却有着差别,发生的地质现象和其上形成的地貌也不尽相同。比如喀斯特溶洞的发育就少不了灰岩,当然还要经过流水作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常能见到道道沟壑,其间有着“逢沟必断”的猜想,需要我们进一步寻找它们作为断层的证据,比如断层角砾的出现以及两侧地层的不同岩性产状(还可据此判断该断层的正逆)。而地层及其产状的对称出现,则往往预示着山体的向斜或背斜构造。

这次实习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良好的巩固和灵活运用,让我们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了一些神奇伟大的自然现象,并且加深了我们对地质学习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对出露于地表的现象,可以推断出地下的情况或者本地区千百万年甚至亿年前的面貌,神奇却有据可寻,这也是地质学的魅力之一。虽然我们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行路漫漫,都要经受高强度的运动,滋润着汗水,但是我们每天都显得很有激情,紧跟着老师们的步伐,享受学习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

实习中,我们不仅观赏到了很多的自然现象,还涉足很多的旅游景点,领略到了太多美丽的风景风光,包括天目山景区“高、大、古、稀、多”的“物种基因库”的魅力、仙人顶极目远望的壮阔之情和灵栖洞景区位于不同海拔地区的灵泉、清风、霭云三洞的不同特点。在游览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旅游资源利用方面也有了一些新认识,比如如何找出新亮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景区以更多的活力和新的生命。

此次实习,让我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习过后,看到岩石就想敲一敲看一看以了解其更多信息,看到山就想走近看看通过其各处的岩石和地形地貌推断构造现象以清楚其形成过程,看到一些风景区、旅游景点就想知道关于其旅游开发方面的更多东西……然后就想着各处查阅资料,努力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而资料往往互有冲突,就这样纠结着寻找更多资料……也许是强迫症吧,我却享受着它带来的乐趣。

杭山向湖、灵栖临影、天目添梦,这次实习留下来太多的难忘的回忆。感谢多位指导老师的帮助,让我们增加了见识,收获了知识。很喜欢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能有更多的机会。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