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地质破坏带或登陆裂隙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以抗突然来压。
4) 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结实,必要时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5) 掘进工作面炮眼不知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和掘进头经历相适应,防止爆破崩倒棚子。
6) 采用“前探梁掩护支架”,使个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矸、支棚腿,防止冒顶伤人。
三、
巷道交岔处冒顶的原因及防治
1. 冒顶原因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时期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或轻度不够,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如果开岔处正好是掘进巷的冒顶处,则情况更为严重。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1) 2)
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容易造成抬棚不稳。 开岔口处围岩尖角如果被压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会失稳。至于棚的强度,则是
与选用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2.防治措施 1) 2)
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在拆除原来巷道棚腿,不能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
后支抬棚。
3) 4)
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及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 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从顶板事故类型及原因中可以看出,巷道长剑顶板事故的发生除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要求不严外,主要还有两方面原因:
对巷道掘进围岩稳定状况及运动发展情况不清楚。
缺乏针对性防范措施,支护方式不当,支架承载能力不能有效发挥,支架稳定性差等。 因此,为大幅度降低巷道掘进和维护时顶板事故,在防治措施法国那面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1) 2) 3)
河流选择巷道掘进位置及时间; 及时观测巷道掘进中围岩稳定状况; 针对不同巷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
四、巷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
首先先加固好冒落区前后完好的支架或巷道。使用架棚支护的巷道应根据围岩压力大小缩小棚距,把已有的支架扶正扶稳,然后在其中间布设支架,并在新老支架间安没拉杆、撑棍或木墩等,使支架相互形成一个联合体,支架顶帮要背严刹实。钻网喷巷道应首先控制冒顶范围进一步扩大,处理时应先加打点柱,临时维护确认安全后,可补打加固锚杆,然后对冒落区进行加固处理。
第二及时封顶,控制冒项范围的扩大。处理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杆将冒落的顶部活石捣掉。在没有冒落危险的情况下,架好支架,排好护顶木垛至冒落最高点将顶托体。
第三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项区。具备锚喷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首先将冒落区顶帮活石捣掉,喷射人员站在安全一例向冒顶区喷射一层30-50mm厚的混凝土。先封固顶,然后再封两侧。初喷的混凝土凝固后再打锚杆,并挂网复喷一次。复喷的
厚度一般不超过200mm。
(2)冒顶范围较大时的处理 ①小断面快速修复法
冒顶范围大,影响通风或人埋堵,可用此法。先架设比原来巷道规格小得多的临时支架,使巷道能暂时恢复作用,等清理完冒落矸后再架设永久支架。
对冒顶部分的处理是,采用如图11—4所示撞楔法把冒顶矸石控制住,等顶板冒落停止后,从巷道两侧清除矸石,边清除边管理两帮,防止煤矸注人巷道;顶帮维护好以后,就可以架设永久支架了。
②一次成巷修复法
次要巷道和修复时间长短对生产影响不大时适用此法。修理时,可根据原有巷道规格,采用撞楔法一次成巷。撞楔间用木板插严.支架两帮也应背严。撞楔以上必须有厚的矸石层,
如太薄,还应在冒顶空洞内堆塞厚度不小于0.5m的木料或歼石。梁与撞楔之间要背实。处理冒顶和架设支架整个过程,应设专人观察顶板。
②木垛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如巷道冒顶高度在5m以内,冒落长度在10m以上,冒落空洞以上岩石基本稳定,就可将冒落的岩石清除一部分,使之形成自然堆积坡度,留山工作人员上下及运送材料的空间并能通风,从两边在冒落的煤矸上相向架木垛,直接支撑顶板如
图11-5
④绕道法
如果冒顶长度大,不易处理或冒顶堵人时可打绕道,绕过冒落区去捡救被堵人员,或绕过冒落区后再转入正常掘进、修复。
五、掘进巷道过断层等构造变化带时的安全措施
掘进巷道在通过断层、褶曲等构造变动剧烈、围岩松软、节理类西发育地带以及顶板岩性变化带时,由于围岩强度低,稳定性差,帮顶压力大,在安全技术方面应做好一下工作:
1) 加强巷道掘进地点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指定具体的、
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 巷道在破碎带中掘进,应做到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少顶板出
露后的挠曲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