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载) (2)(迁移) (3)(向上) (4)(离开)
2.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3.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分) 鲲鹏是有所倚,非真正的“逍遥”。 【解析】文章中心谈论的是何为“逍遥游”,而“海运”“扶摇”指外物的力量。通过这些,我们可明白鲲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4.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解析】首先文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如在写鲲鹏起飞时,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文章开头写鲲鹏之大,后文又写野马、尘埃之小来作对比,揭示了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但不管是夸张的想象,还是对比的想象, 都寄托了作者的感情,阐述了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围绕这几个方面作答即可。
五、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庄子》一则全文。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父利其然也 B.B.怒而飞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我酌油知之 D.D.彼且奚适也 且父未尝语我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 怒而飞(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3)志怪者也( ) (4)此亦飞之至也( )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 此小大之辩也。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
参考答案:1.C
2. (1)用力鼓动翅膀 (2)气息,这里指风 (3)记载 (4) 极点 3. (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3) 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4. 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斥 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5分) 《北冥有鱼》 (《庄子.逍遥游》)
5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2)《齐谐》者,志怪者也。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野马也,尘埃也。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1、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12、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3分)
10、(4分)(1)同“溟”,海。(2)形容词用作名次,奇怪(怪异)的事物。(3)盘旋飞翔。(4)山野中的雾气。10、(4分) (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3)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11、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12、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阅读《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回答下列问题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不独子其子 B.鹏之背 大道之行也
C.南冥者,天池也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亦若是则已矣 是谓大同 10. 翻译句子。(4 分)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
答案: 9、( D )2 分 10、翻译(4 分) ①(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他仍在地下(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11、( C )2 分
八、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6
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摘自《庄子·逍遥游》)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并写出一个含有跟该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①怒而飞。 怒: 成语: ②志怪者也。 志: 成语:
③则芥为之舟。 芥: 成语: ④适千里者。 适: 成语: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野马也,尘埃也。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背负青天 D. 腹犹果然
(3) 说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两句的论证特点和表达作用。
(4) 有关蜩与学鸠的分析,是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案:2.D; 解析:
(1) ①怒:奋发;百花怒放。②记载;开张志喜。③小草;视如草芥。④往,到;适可而止。 (2) 句中义:(吃得)饱饱的样子;现代汉语义:副词,表示跟预料的相同。
(3) 比喻论证。用浅水托不起大舟这一喻体,说明没有崇高的志向,心灵终究飞不远。 (4) 对比论证。用没有远大志向的蜩与学鸠反衬鲲鹏的雄才大略。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15分)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野马也
(5 )去以六月息者也 14. 翻译下列句子。
(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5. 《庄子》之文善用比喻,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如比喻仕途得意,可用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比喻前程远大,可用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7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庄子》一则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寒暑易节 ( ) (2)汝之不惠 ( )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亦若是则已矣( )
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面山而居 泉香而酒洌 B. 虽我之死 虽乘奔御风
C.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奉命于危难之间 D. 告之于帝 何陋之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分)
(2)《齐谐》者,志怪者也。(2分)
8.请简析甲乙两文(段)想象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分)
5.(4分)(1)交换 (2)同“慧”,聪明 (3)离开 (4)这(这样) 6.(3分) B
7.(5分)(1)(3分)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达到汉水南岸。(“毕”、“指”“阴”每字0.5分)
(2)(2分)《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判断句式各0.5分。)
8.(4分)甲文写天帝派“夸娥氏二子负二山”,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1分),借助想象有力地表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美好愿望(1分)。乙文从“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到“大鹏腾空九万里俯视下界”,大笔挥洒(1分),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感染力(1分)。(意思对即可) 内容探究: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1.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 ,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2.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
1、这里采用类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
8
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2、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 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 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文意理解与探究
1.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1.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3.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