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和“含泪的笑”。3正是这挥之不去的悲观主义,我们很难在莫泊桑的作品中看到欢笑与美满,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大多历尽了磨难、不幸与死亡,上演了一出出悲剧。于是,王保升从辨析传统悲剧理论角度出发,总结出悲剧美外部原因(命运)与内部原因(性格)两种构成模式,在这基础上指出莫泊桑小说人物悲剧性构成的两种方式是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表现为人物面对外在的超我因素时无可选择而又义无反顾的挣扎与牺牲)和人物的悲剧性格(表现在人物主要因自身性格的某些弱点而招致的一系列惩罚甚至毁灭),并将约娜的悲剧归结为生活的捉弄。4莫泊桑的作品虽然充满了悲观意识,但他对艺术虔诚和天才的技巧又让他将其转化为一种冷静的剖析与深沉的审视,并在最深刻的人到注意的立场上肯定人、塑造人。在他冷峻而又深邃的目光中,人生那条悲剧性的河流时而喧哗、时而静默,并不时涌起几朵光辉的浪花。
二、关于《一生》及约娜悲剧的探究
乔福生译自日译本《一生》附录中提到莫泊桑创作《一生》是煞费周章的,曾有几次他写不下去,焦急得甚至想把笔折断,它之所以难产,莫泊桑本人创作技巧是否成熟有待定论,或许亦是由于莫泊桑在当时已经有了精神病的先兆,被痛苦折磨所致。附录认为《一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强烈的绝望感。文章这样结束:《一生》这不优秀作品对人世间的宿命论的悲惨生活的反映,可以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许多问题。5而关于什么问题,什么启发,附录并未深入探讨。这之后,农方团从约娜的悲剧、造成约娜悲剧原因和这出悲剧生动感人的原因三个方面解读《一生》。他认为,约娜悲剧的一生是不断幻想和幻想不断破灭的一生,而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个人际遇中的偶然因素,她的悲剧是有十分深刻的社会性质和浓厚的时代色彩的,是阶级的、历史的必然,是复辟王朝到奥尔良王朝的时代的必然。而约娜的悲剧之所有具有生动的艺术魅力,在于莫泊桑遵循生活真实的创作特点,《一生》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莫泊桑忠实地反应了这种真实。正是基于这种对现实严正的态度,莫泊桑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和掠夺成性的卑劣腐朽的道德。甚至约娜也是没落阶级的一员,她纯洁善良但不务实;富于幻想却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以幻想代替实际生活,而一旦幻想破灭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6农方团明确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宋军在90年代末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及超我三个重要部分构成)来分析约娜,从其人格上来解释她人生悲剧的原因。他认为,约娜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而这又是
34
王佐斌: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过程及其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考试周刊,2008年。 王保升:莫泊桑小说人物悲剧性简析,作家杂志,2011年第10期。 5
乔福生译自《一生》附录:莫泊桑的创作及其《一生》,1984年。 6
农方团:“何以这优美的女性被毁了”——试谈约娜的悲剧,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11
由于她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的压抑、自我的薄弱以及超我的强大导致的。约娜超我的力量使她诚实且高尚,但这般境界却导致在面对世俗的力量感到孤立无援,心灵十分孤单脆弱,世俗中人们对那些流传的琐碎的风流艳事津津乐道,而约娜心中只有深深地厌恶和蔑视。这样一来,她的本我能量完全被强大的超我压抑住了而无法正常释放。一直以来约娜沉浸在自己幻想和白日梦中,自我缺乏理性,因此不能协调愿望和现实,更不能认识调节夫妻之爱。最终在世俗力量的打击下,原本纯洁善良的少女逐渐变成一个麻木逃避、精神偏执、不懂世事的老妇人。并且最后通过约娜善良的悲哀引发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超我教育不可少,同时也要发展自我的理性,对于本我不能过分压抑,要通过理性合理移位,使这三部分和谐发展,相互作用,以避免出现约娜那样的悲剧。7
这之后,研究约娜悲剧的人多了起来,但大多围绕着男权文化这一方向。首先是杨庭芳根据波伏娃的观点解读约娜平凡普通而又充满着悲剧的一生。波伏娃在作品《第二性》中说女人是逐渐形成而非生就的。不论是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经济上,从来都没有任何命运可以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中的表现形象。女性身处社会劣等地位是人类文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男权文化和整个社会文明造就了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主人公约娜正是这种男权文化的产物,是一位最普通、最“正常”的女性典型:面对生活,没有激情,没有目标,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做一个依附于丈夫的妻子和儿子的母亲成为她人生追求的全部。宗教教育将嫁给一个自己尊重敬仰的,并且能够保护自己的男人视为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因而约娜这样的女性就成为了男权社会和宗教文化的无辜牺牲品。在习俗的压迫下,她忍耐、沉默,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经历去发现改造世界,而必须是通过男性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由于自我意识的缺乏使得她对男权社会的传统要求和教育赋予的女人化的角色全盘接受,从而导致她的孤立无援,只有被动接受理念和欲望的控制。这种种原因导致约娜成为一个保守安分、逆来顺受、永远服从男人的“第二性”。8然后是雷小青选取《边城》中的翠翠与约娜两个典型的天使型女性,探究她们共同的悲剧根源,即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约娜的一生是自我缺失的乃至奴化的——少女时的约娜是父亲的服从者,婚后的约娜是丈夫的旁观者。雷小青认为造成约娜悲剧的一个原因是西方基督的核心教义——原罪感。人性原本是罪恶的,善良必然无法拯救约娜的孤独,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约娜必败无疑。人生是苦难的,当约娜跪倒在神甫的脚前,乞求上帝
7
8
宋军:善良的悲哀——莫泊桑《一生》女主人公约娜“精神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杨庭芳:“女人不是生就的”——读莫泊桑的《一生》,谈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法国研究,2003年第1期。
12
宽恕她的罪过时,我们知道约娜已经永远不能走出人生的苦海了。9之后王秋雁从约娜爱情的幻灭、婚姻的幻灭和家庭的幻灭这贯穿她一生的三次幻灭入手,通过生态和女性的双重视角剖析莫泊桑在冷静且不动声色的客观描写中揭露的披着宗教外衣的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无情摧残,体味源于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创伤,从生育的痛苦到作为一个“女人”的残缺,从身体最直接的痛到她心灵的被压抑,思想的被约束呈现出女性所承受的不同于男性的创伤,生态女性主义的危机就是这性别压迫的产物,莫
10
泊桑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也是在此基础上体现的。还有黄俏认为虽然造成约娜悲剧不
可能只有一种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正是男权文化的语境。在男权语境下,女性被视为生育工具、家奴、性工具,男性占有绝对的经济权利,女性丧失尊严。在这样的语境下,约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她悲剧性遭际的。11最后还有常聪关于约娜命运悲剧原因的再探究,他借鉴并补充了前人的说法,约娜从失败的婚姻起步,到破碎的亲情而止的悲剧,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男权社会对女性权利的压制和自我意识的缺乏这两点是和之前的研究一致的,最后一点他补充认为是无爱的婚姻。用一个现代的词语形容约娜和子爵的婚姻,那就是“闪婚”,他们在还没能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决定结婚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行为,更何况,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子爵对真爱缺乏着最原始的正确认知,而约娜又一直充满着太过飘渺的幻想,他们的结合就是个错误,这种错误发生在自我意识缺乏、无知的约娜身上,非常容易就转化为一场悲剧。12于是在天真优雅的约娜身上,发生了一场善良的悲剧。
在这么多人研究约娜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注意到了小说中的另外一位女性——萝莎丽,这个人就是吴琼,她通过分析上层社会女性代表——约娜和底层社会女性代表——萝莎丽这两位女性形象,来揭示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那就是家庭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了。男权社会的压制使妇女长期处于沉默的状态,莫泊桑注意到了这种“沉默”,并对这些“沉默”的女性给予了同情,体现了他的悲悯情怀。13
综上所述,虽然有不少人对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进行了论述,但是关于其悲剧意识的论述不多,所以我的论文方向就是在解析悲剧和悲剧意识的前提下以小说《一生》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莫泊桑个人的悲剧意识,并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他独特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9
雷小青: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王秋雁:自然与女性的合鸣——莫泊桑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1
黄俏:男权文化的牺牲品——浅谈约娜的悲剧,安徽文学,2010年第5期。 12
常聪:约娜的悲哀——莫泊桑《一生》中女主人公命运悲剧原因再探究,神州文学,2012年第21期。 13
吴琼:悲情女性的悲情人生——论莫泊桑小说《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名作欣赏,2013年第30期。
13
10
研究资料索引
[1]农方团:“何以这又没的女性被毁了”——试谈约娜的悲剧,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2]陈心中:“两重人格”的莫泊桑,绵阳师专学报,1995年3月,第41卷,第1期。 [3]邓楠:论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武陵学刊,1995年第5期。
[4]郎晓梅:“父与子”——从《包法利夫人》到《一生》看莫泊桑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续与发展,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5]古渐、朱祖林:论莫泊桑长篇小说的叙述模式,枣庄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6]宋军:善良的悲哀——莫泊桑《一生》女主人公约娜“精神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7]孟丽:试谈莫泊桑的文学主张和小说创作,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8]刘文红:女性,一个因为弱势而永远美丽着的群体——由莫泊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想到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3年1月,第13卷,第1期,39-42页。
[9]杨庭芳:“女人不是生就的”——读莫泊桑的《一生》,谈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法国研究,2003年第1期。
[10]李渌岩: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读莫泊桑《一生》,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6月,第23卷第3期。
[11]钟菲菲:莫泊桑爱情观管窥,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5期。
[12]雷小青: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13]王佐斌: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过程及其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考试周刊,2008年第25期。
[14]王秋雁:自然与女性的合鸣——莫泊桑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5]黄俏:男权文化的牺牲品——浅谈约娜的悲剧,安徽文学,2010年第5期。 [16]王保升:莫泊桑小说人物悲剧性简析,作家杂志,2011年第10期,57-58页。
[17]常聪:约娜的悲哀——莫泊桑《一生》中女主人公命运悲剧原因再探究,神州文学,2012年第21期。
[18]吴琼:悲情女性的悲情人生——论莫泊桑小说《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名作欣赏,2013年第30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