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管执法文化建设 下载本文

2.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职,做实细节,打牢基础,公正公平。

城管执法物质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载体形式,精神文化是根本性关键所在,规范文化具有普遍约束性。物质文化是基础,规范文化是途径,精神文化是灵魂,落实标准规范是基础性工作重点,三者协调推进,才能做到机构设置合理、岗位标准明确、职务设置规范、教育约束有据、激励机制健全、执法效能提升,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四、城管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步骤

城管执法文化建设,要根据本行业特点,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灵活多样的措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一)坚持学习强化教育。通过学习教育,灌输先进理论,为执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支撑和工作动力,打牢维护好、实践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

第一、坚持多样性学习。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强局、文化建局。征订报刊,购买城管、法律、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书籍,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利用读书月(周、日)、每月(季)读一本书、节假日、雨雪天、会议或休息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考察实践、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政治理论、管理知识、规划建设业务、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等,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第二、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经常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执法人员的思想行动,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城管理执法实践,用正确的理论、崇高的信念统领城管执法队伍,引导执法人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权力观,教育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服从大局、服务发展,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秉公执法、无私奉献意识,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三、强化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经常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进行廉政法规和财经法规教育,进行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职业精神,规

范执法行为。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和文明礼仪训练,进行专项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自励、自强意识,培养襟怀坦荡、公道正派,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道德情趣,养成艰苦创业、勤俭办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

第四、经常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坚持经常组织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定期或经常考试测验,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城管执法常用的法规知识、程序规定,尤其是掌握行政许可条件程序及相关法律责任条款,不断增强崇法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增强学法守法自觉性,增强依法执法责任感,提高依法行政执行力。

第五、坚持进行纪律制度教育。坚持经常组织学习城管执法工作标准、规范和制度,学习借鉴外地城管执法先进经验做法,建立简便快捷、运行高效、衔接紧密地城管执法工作机制。使每个执法人员都熟练掌握相关岗位工作职责、标准、程序,熟练运用制作相关执法文书,准确恰当的办理综合执法处罚案件,不断增强法纪观念和服从意识,自觉养成遵守法律、执行程序的行政执法作风。

(二)广泛宣传优化环境。通过宣传,普及法律,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城市的普遍认同感,巩固扩大城管执法社会基础,改善执法舆论环境。

第一、坚持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信息简报、城管热线、城管网站、宣传车、宣传单、宣传站、宣传栏、招贴栏、面对面、文件、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坚持经常宣传,不断扩大宣传,努力强化宣传,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努力优化城管环境。

第二、注重宣传实效性。既要保持必要的声势又要追求现实效果,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多用居民身边发生的实事、案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展示,寓教于乐,避免程序化、说教式、庸俗性,增强时效性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宣传重点性。广泛深入地宣传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外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城区居民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

第四、体现宣传目的性。广泛深入地宣传城管部门的职责权限、执法范围、执法程序,宣传城管执法计划,宣传城市容貌整治标准要求,宣传配合支持城管执法、遵法守规的好人好事,宣传典型案例,让城区居民认识城管执法的目的意义,认识城管执法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及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扩大和巩固城管执法的群众性,求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支持、配合、参与。

(三)以情待人人性执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依靠人,追求协作共事,和谐共处,协力共管,科学发展。

第一、以情待人。在局机关科室和各支、大、中队营造真诚、和谐、亲情、友爱氛围。

1.领导干部要尊重体贴执法人员。关心执法人员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政治上关心进步,生活上关心疾苦,工作上支持帮助,重大节日、酷暑严冬要到一线慰问在岗值班人员,逢年过节到困难同志家中看望。知道基层执法队员想什么、听到说什么、看到干什么、想到做什么、做到要什么。

2.组织要发挥凝聚作用。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四必访、四必谈”,即执法人员家有困难必访、家有矛盾必访、伤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初进队伍必谈、思想波动必谈、评先受奖必谈、工作失误必谈,送温暖、聚人心,强化人文关怀。

3.关心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党政干部要切实强化心理疏导,教育队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学会自我调适,达到心理和谐。

第二、民主管理。在执法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力求科学发展。

1.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下基层、到一线,了解基层,掌握实情,体察下情,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指导性、时效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2.实行民主化队伍建设方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文明礼貌,平等相处,既讲团结也讲分工更要合作,营造宽松和谐、竞争进取的工作氛围。

3.推行社会化城管执法举措。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城管标准和计划,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运用行政和舆论监督力量,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不断提高市容环境质量。

4.发挥社会监督导向作用。畅通信息渠道,定期走访、回访,聘请监督员、协管员,调查问卷,主动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正确对待评议考核,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

第三、人性执法。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理念,力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公共利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惩处城市管理违法行为有机统一。

1.坚持实行城区道路分级管理办法。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在次要街道或背街小巷划定适当位置,集中安置经营摊点,保障部分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或进城务工人员基本经营生活。同时,积极协调、多方筹资建设便民市场或专业市场。

2.实行城管执法首违不罚办法。体贴弱势群体,关注民生疾苦,对初次到城区销售农副产品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违反法规规定的轻微行为,书面告知不予处罚,引导到专业市场或指定区域、地点销售。

3.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依法全面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陈述、申辩、听证、复议、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犯,做到文明礼貌,有序、有据、有情操作。

4.依法惩处违法行为。对屡教不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依法坚决惩处,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要周密计划,做好预案,避免或减少纠纷、冲突和暴力抗法。

(四)评先树优典型引导。鼓励竞赛,鼓励竞争,激励创新,激励创优,实现普遍性与先进性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