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一、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被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生理学是指( )
A、研究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B、研究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C、研究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科学 D、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E、研究机体结构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3、下列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基础代谢 E、血压形成
4、机体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血液 E、血浆
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E、细胞内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6、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兴奋性 B、收缩性 C、生长发育 D、新陈代谢 E、生殖
8、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A、肌肉收缩的强弱 B、刺激的大小
C、腺体分泌的多少 D、神经冲动的频率 E、阈值的大小 9、、在人体内各组织,可兴奋组织指的是( )
A、心肌和骨骼肌 B、神经和骨骼肌 C、腺体和心肌 D、神经、肌肉和腺体 E、神经和骨骼
10、组织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阈值愈小,兴奋性愈高 B、阈值愈大,兴奋性愈高 C、阈值不变,兴奋性降低 D、阈值不变,兴奋性改变 E、阈值改变,兴奋性不变
11、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 )
A、刺激的强度 B、 刺激作用时间
C、强度时间变化率 D、刺激的性质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E、以上都是
1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应 C、反馈 D、适应 E、调节 13、轻触眼球引起的眨眼动作的调节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体液调节 E、以上都是
14、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快速而精确 B、固定而持久 C、灵敏而持久 D、缓慢而高效 E、广泛而持久
15、机体机能调节中最重要的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适应性调节 E、正反馈
16、维持机体某种生理功能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主要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 D、正反馈 E、自身调节
17、正常人体细胞外液占体重的( )
A、15% B、20% C、30% D、40% E、5% 18、由受控部分发出,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信息称为( ) A、控制信息 B、参考信息 C、反馈信息 D、偏差信息 E、以上都是
19、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 D、血液凝固 E、以上都是
2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甲状腺素水平的调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转运CO2和O2的主要方式是(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2、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三种物质转运形式的共同点是( ) A、被转运物质都是以小分子或离子形式通过细胞膜
B、被转运物质都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 C、均为消耗能量的过程 D、均为不消耗能量的过程 E、顺电-化学梯度 3、下列哪项不属于易化扩散特点
A、特异性 B、饱和性 C、竞争性抑制
2
D、需要蛋白质帮助 E、不需要蛋白质帮助
4、细胞膜上主动转运Na+的钠泵,其化学本质是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糖脂 D、Na+–k+依赖式ATP酶 E、以上均不是 5、钠泵能逆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其转运方向是
A、将Na+、K+转入细胞内 B、将Na+、K+转出细胞外 C、将Na+转出细胞外,将K+转入细胞内
D、将Na+转入细胞内,将K+转出细胞外 E、以上均不是 6、细胞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载体转运的结果
7、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选择性地和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结合而引起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的物质是
A、钠泵 B、受体 C、载体 D、通道 E、钾泵 8、受体的功能是
A、完成跨细胞膜的信息传递 B、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C、为细胞内物质合成提供原料 D、实现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E、以上均不是
9、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物质称为受体的 A、激动剂 B、阻断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E、可逆性
10、细胞在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阈电位 D、跨膜电位 E、去极化
11、细胞在静息时,正电荷位于膜外一侧,负电荷位于膜内一侧的现象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E、 复极化
12、细胞处于安静时,细胞膜对于下述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 B、K+ C、Ca2+ D、A- E、CL-
13、静息电位近似于
A、Na+ 电化平衡电位 B、K+ 电化平衡电位 C、Ca2+ 电化平衡电位 D、A- 电化平衡电位 E、CL-电化平衡电位
14、在电生理学中,把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
3
15、在电生理学中,把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减小的现象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16、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正常动作电位的幅度是
A、不变 B、不规则 C、不断增大 D、不断减小 E、以上都不对
17、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从-70mV变为0mV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18、神经纤维在兴奋过程中,膜内电位从30mV变为静息时的电位水平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19、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E、阈强度
20、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Na+外流 B、K+外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E、Na+内流 21、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主要标志是
A、阈值 B、阈电位 C、动作电位 D、局部电位 E、静息电位
22、阈下刺激可使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为 A、局部电位 B、动作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E、静息电位
23、目前一般用来解释动作电位传导原理的是
A、载体假说 B、局部电流学说 C、离子流学说 D、膜更新假说 E、以上均不对 24、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传导称
A、兴奋波 B、锋电位 C、去极化波 D、复极化波 E、神经冲动 25、局部电位的特点是
A、“全或无”式 B、非衰减性传导 C、可总和 D、易疲劳 E、双向传导 26、下列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正确的是
A、双向性 B、衰减性 C、可总和性 D、冲动性 E、易疲劳 2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
4
A、肌小节 B、横管 C、三联体 D、运动终板 E、纵管 28、肌细胞收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三联体 D、肌丝 E、肌小节
29、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横桥 B、ATP C、Ca2+ D、Mg2+ E、Na+
30、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取决于
A、刺激强度 B、强度变率 C、刺激作用时间 D、肌肉机能状态 E、刺激频率
第3章 血液
1、下列哪项是维持血细胞正常形态的因素: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的浓度 E、血液的比重 2、正常情况下维持血浆容量的因素主要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钠离子浓度 D、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E、组织液钠离子浓度 3、以下有关红细胞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 A、运输氧气 B、可以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C、其功能发挥主要是通过所含血红蛋白来实现 D、溶血后,红细胞仍可发挥作用 E、运输二氧化碳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缺少于:
A、铁 B、蛋白质 C、维生素B12和叶酸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5、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血浆 B、血清 C、体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 6、在异型输血中严禁:
A、O型输给B型 B、O型输给A型
C、A型输给B型 D、A型输给AB型 E、B型输给AB型 7、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与全血容积之比
5
8、有生命危险的急性失血量是指超过总量的:
A、5% B、10% C、20% D、30% D、40% 9、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珠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0、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小细胞性贫血 1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因为:
A、血小板不能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血管收缩障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E、血液凝固功能障碍
12、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的红细胞置于0.4%NaCI溶液中将会出现: A、红细胞叠连现象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凝集 D、溶血现象 E、血沉加快 13、肝素的主要作用是:
A、催化纤维蛋白溶解 B、抑制凝血酶原的活性
C、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失活 D、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 E、增强抗凝血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4、人体的血液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
A、6%-8% B、3%-5% C、4%-7% D、7%-15% E、5%-8%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造血原料是:
A、蛋白质和铁 B、内因子 C、维生素B12 和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雄激素
16、肝、肾疾病时,血浆蛋白减少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量减少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17、下列血浆蛋白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B、调节机体水平衡
C、参与血液凝固 D、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E、调节血浆酸碱度 18、缺氧引起红细胞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
A、铁吸收增加 B、内因子增多 C、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D、骨髓造血功能增强 E、红细胞破坏减少 19、红细胞保持稳定的很重要的因素是:
A、 蛋白质和铁供应不足 B、维生素B12供应不足
B、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D、内因子的作用 E、雄激素的作用 20、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A、粘附和聚集 B、凝集和叠连 C、释放 D、吸附 E、收缩
21、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血小板首先与暴露的胶原纤维发生: A、释放 B、粘着和聚集 C、收缩 D、吸附 E、凝固 22、血液凝固是指: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聚集 C、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 D、出血停止 E、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3、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能促进凝血酶原转变凝血酶的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激活物
C、纤维蛋白 D、5-羟色胺 E、血小板因子3 24、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
A、因子X被激活 B、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纤维蛋白的溶解 E、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25、参与血液凝固最多的因子是: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
C、钙离子 D、接触因子 E、PF3 26、血液中存在的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 肝素和抗凝血酶III B、柠檬酸钠 C、前列腺素 D、纤维蛋白溶解酶 E、钙离子 27、能使抗凝血酶III 活性增强的物质是:
A、草酸钾 B、肝素 C、柠檬酸钠 D、维生素K E、维生素D3 28、血型划分的依据是:
A、 是否含有D抗原 B、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
7
C、交叉配血试验 D、凝集原和凝集素的配合情况 E、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 29、输血时主要考虑:
A、 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B、 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C、 给血者的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给血者的血浆不使红细胞凝集 E、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给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30、在急需时O 型血可少量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是因为O型血: A、 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 C、血清中不含凝集素 D、红细胞上含A、B凝集原 E、血清不会与受血者红细胞反应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调节酸碱平衡 E、以上都是
2、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Ca2+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CL-内流 E、K+内流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有峰电位 B、去极化速度快 C、去极化幅度大 D、复极化时间长 E、以上都是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形成的原理是
A、Na+内流和Ca2+内流 B、Cl-内流和K+外流 C、Ca2+内流和K+外流 D、Na+内流和K+外流 E、Ca2+外流和K+内流 5、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
A、1、2、3三个时期 B、0、1、2三个时期 C、0、2、4三个时期 D、4、0、3三个时期 E、0、1、2、3、4五个时期 6、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 、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E、Na+外流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有平台期 B、有峰电位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去极化幅度大 E、具有4期自动除极化 8、自律细胞自律性形成的基础是
A、静息电位增大 B、阈电位降低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4期自动除极化 E、2期平台 9、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
8
A、心房肌细胞 B、心室肌细胞 C、心血管中枢 D、特殊传导系统 E、以上都是 10、正常情况下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蒲肯野氏纤维 E、心室肌 11、兴奋在心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肌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心室肌 E、蒲肯野氏纤维 12、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结间束 C、房室交界 D、房室束 E、蒲肯野氏纤维 13、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较兴奋前高 B、较兴奋前低 C、无超常期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有效不应期短
14、期前收缩的发生是由于额外刺激落在心室肌的
A、有效不应期内 B、局部反应期内 C、绝对不应期内 D、相对不应期内 E、以上均不是 15、心肌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B、收缩是经“全或无”式的 C、刺激没有落在收缩期内 D、刺激落在舒张期内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6、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同时兴奋 B、有利于心房将血液挤入心室 C、有利于心室血液充盈 D、有利于心室的射血功能 E、以上都是
17、有关血钾过高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使心率减慢 B、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C、严重时可使心脏停跳于舒张期 D、严重时使心肌的兴奋性升高 E、严重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18、心率是指
A、心脏跳动的次数 B、心脏跳动的节律 C、每小时心脏跳动的次数 D、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E、心脏活动的快慢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
A、60~100次/分 B、60~100次/秒 C、100~120次/分 D、100~120次/秒 E、40~60次/秒 20、有关心率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人女性较男性快 B、安静比运动时要慢 C、交感神经兴奋时加快 D、运动员安静时较一般人快 E、幼儿比成人快 21、心脏在血液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泵血 B、通道 C、分配血液 D、运输血液 E、内分泌 22、房室瓣关闭于
A、心房收缩期末 B、充盈期末 C、等容收缩期末 D、等容舒张期初 E、等容收缩期初
9
23、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缓慢射血期 D、充盈期 E、等容收缩期初 24、房室瓣开放于
A、等容舒张期初 B、快速充盈期初 C、房缩期初 D、房缩期末 E、等容收缩期初 25、第一心音发生在
A、房缩期,标志心房收缩开始 B、房舒期,标志心房舒张开始 C、室缩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D、室舒期,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E、以上均不是
26、第一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心室肌收缩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房室瓣开放 27、第二心音发生在
A、房缩期,标志心房收缩开始 B、房舒期,标志心房舒张开始 C、室缩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D、室舒期,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E、以上均不是
28、第二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半月瓣关闭和血液回击动脉根部 B、房室瓣关闭和血液冲击动脉根部 C、半月瓣开放和血液回击动脉根部 D、房室瓣开放和血液冲击动脉根部 E、以上都是
29、有关心输出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入动脉内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B、一侧心室一分钟内射入动脉内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C、左右两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D、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唯一指标 E、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30、心肌的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将使
A、等容收缩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增加 B、等容收缩期延长,每搏输出量减少 C、等容收缩期延长,每搏输出量增加 D、等容收缩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减少E、等容收缩期不变,每搏输出量不变 31、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内压 B、动脉血压 C、心缩期室内压 D、心舒期室内压 E、心舒期末期充盈量 32、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心房内压 B、心缩期室内压 C、心室收缩末期充盈量 D、动脉血压 E、心舒张期末期充盈量 33、安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约等于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脉压)/3 C、收缩压+1/3脉压 D、舒张压+1/3脉压 E、舒张压+2/3脉压
34、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 B心率、 C、循环血量 D、大动脉弹性 E、外周阻力
10
35、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
第5章 呼吸系统
1、呼吸的生理意义是:
A、 维持机体的O2和CO2的相对稳定 B、完成肺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C、完成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机体对氧的需求 E、排出机体的二氧化碳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因素是:
A、肺泡腔与周围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B、呼吸肌的运动
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大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E、胸膜腔内压 3、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C、肺内压的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4、胸膜腔负压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胸膜腔密闭 B、肺的弹性回缩力 C、肺泡内压力 D、肺的扩张状态 E、以上均是
5、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较大气压低 B、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C、吸气时负值增大,呼气时负值减小 D、胸膜腔负压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E、吸气时负值减小,呼气时负值增大 6、气胸时造成肺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A、肺弹性回缩力增大 B、肺内压降低
C、肺泡表面张力增大 D、胸内负压减小或消失 E、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多 7A、
B、
C、 肺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 E、 CO2出肺的过程
11
8、组织换气是指 A、
间的气体交换C、 红细胞内外的气体交换
9、人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其主要原因是 A、 呼吸肌过度疲劳 B、 血中OD、 血液pH
E、脑血流减少
2
C、血中CO2分压降低
B、 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D、
E、
10、肺弹性阻力减小见于 A、肺充血 B肺气肿
1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加肺活量 BD
E、余气量加补呼气量
C.功能余气量加肺活量
C、肺水肿 D、
E、
12、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B
C、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此反射对控制呼吸节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D
13、体内CO2 分压最高的是 A、静脉血液 B
E、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
14、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
C、肺泡通气量不变
12
DE、肺泡通气量减少
15、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功能是 A、D
B
C
E、接受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
16、慢性肺心病患者常有长时间CO2潴留,若吸入纯氧可致呼吸暂停,因为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A、高CO2C、缺 O2
E、缺O2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17、正常情况下维持人的呼吸中枢兴奋的有效刺激是 A、度的缺O2
B
D、动脉血中一定水平CO2
B、高CO2D、缺O2
C、一定程
E、血液中一定浓度H+
18、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D
B
C
E、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19、动脉血H+浓度增高兴奋呼吸的 效应主要不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其原因是:
A、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不敏感 B、H+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C、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
D、脑脊液有强大的缓冲系统,缓冲了脑脊液PH的变化 E、H+对呼吸肌有强烈的兴奋作用 20、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是:
13
A、潮气量 B、肺通气量
C、功能残气量 D、时间肺活量 E、肺活量 21、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与血浆蛋白结合 C、形成碳酸氢盐 D、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 E、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22、关于氧的运输,错误的是:
A、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化学结合 B、Po2高时与血红蛋白结合 C、PO2低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 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不受理化因素干扰 E、CO也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23、下列因素中,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呼吸道长度 B、呼吸道口径 C、气流形式 D、气流速度 E、呼吸运动的形式
第六章 消化生理
1、关于唾液的作用,错误的是: A、湿润食物,便于吞咽 B萄糖 D
E、清洁及保护口腔
C、使淀粉分解为葡
2、下列哪项不属于胃酸的作用: A、收 D
E、杀菌 B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
3、 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是:
A、4.0~5.0 B、6.0~7.0 C、8.0~9.0 D、0.9~1.5 E.2.0~3.5 4、下列哪种物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 A、Cl- B、内因子 C、 K+
D、Na+ E、HCl
14
5、抑制胃运动的因素是
A、内因子 B、胃泌素 C.胃蛋白酶 D、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E、乙酰胆碱
6、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E、唾液 7、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胃液 B、胰液 C
D、唾液 E、胆汁
8、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和回肠 C二指肠和回肠
D、十二指肠和空肠 E、十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
D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 B
C、回盲括约肌收
10、 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 C11、下列关于大肠的功能,错误的是: A、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B
D、大肠液中的消化酶对消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C、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化起重要作用 E、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 12、有关胆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唯一不含酶的消化液 B、由肝细胞分泌 C、可储存于胆囊而被浓缩 D、仅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作用 E、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5
13、下列哪项下是胰液的作用:
A、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B、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D、胰蛋白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E、糜蛋白酶还有较强的凝乳作用 14、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是: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胆汁 C、胃液和胰液 D、胆汁和胃液 E、胰液和小肠液 15、有关排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一种内脏反射活动 B、受意识的控制
C、失去意识控制此反射也能进行 D、其初级中枢在延髓 E、阴部神经抑制促进排便
16、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中不包括:
A、 小肠粘膜薄 B、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长
C、营养物质已经被消化为小分子物质 D、吸收面积大 17、 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 E、十二指肠和空肠 18、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道:
A、运动加强 B、胆囊收缩增强 C、内括约肌舒张 D、胃液分泌增加 E、运动减弱
19、下列物质不能被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麦芽糖 E、甘油 20、下述哪项不是胃肠激素: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胆囊收缩素 D、抑胃肽 E、促肠液素 21、必须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D、蛋白质、脂肪、糖类 E、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6
1、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ADP B、ATP C、磷酸肌酸 D、AMP E、肌醇 2、能量代谢是和下列哪种代谢相伴发生的:
A、合成代谢 B、分解代谢 C、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D、异化作用 E、同化作用
3、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寒冷 B、高温 C、精神活动
D、 进食 E、肌肉运动
4、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女子高 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年人高 C、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低 D、 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E、 常用作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5、基础代谢的实测值与正常值相比较,正常范围是:
A、±5% B、±20% C、±5%~10% D、±20%~30% E、±15% 6、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变动,这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胰岛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E、甲状腺激素
7、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取决于: A、皮肤温度 B、环境温度境湿度
8、下列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
A、鸡蛋 B、甘蔗 C、猪油 D、蔬菜 E、水果 9、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项对体温的调节不起作用
A、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能量代谢率增加 C、出现寒战 D、皮肤血管收缩
E、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减低
C、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D、风速 E、环
10、下列有关体温调节中枢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B、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丘脑
C、广泛破坏下丘脑前部,体温调节的散热和产热反应均消失
D、在下丘脑存在着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 E、延髓中不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 11.下列有关调定点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17
A、其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的一部分
B、规定数值为37℃C、属于体温调节系统
D、发热时,调定点数值不变 E、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并无障碍,
只是调定点上移
12、下列哪个因素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小:
A、期末考试时 B、 打篮球 C、平静思考问题 D、蛋白质丰富的晚餐后2小时E、环境温度为5℃
13、下列哪个因素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显著:
A、肌肉活动 B、精神活动 C、食物的品种 D、食物的量 E、环境温度 14、对高热患者的降温措施中不包括:
A、服用降低调定点温度的药物 B、减少室内空气流动 A、 用冰袋置于枕部 D、酒精擦浴 E、以上均是
15、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是: A、空腹 B、室温20~250C C、静卧无思虑 D、睡眠 E、以上均是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肾血管血压变化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C 肾小管内压变化 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2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肾小球B 肾小体C 肾小管D 集合管E 肾单位
3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 血流量小B 血流分布均匀C 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4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 带负电的小分子B 带正电的小分子C 电中性的小分子 D 带正电的大分子E 带负电的大分子
5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囊内压 E 全身动脉压
6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自身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
7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18
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 注射抗利尿激素
8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B 肾内压下降C 血浆胶渗压增高 D 肾血浆流量增多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9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0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1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 肾血浆流量增大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2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 近球小管B 髓袢C 远球小管 D 集合管E 各段肾小管
13 肾糖阈是指
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14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
A H+-Na+交换增强B H+-Na+交换增强C H+-Na+交换减弱 D K+重吸收增强E NH4+-K+交换减弱
15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的调节
A. 血管紧张素 B. 肾素 C. 醛固酮 D. ADH E. ACTH
16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 保Na+、排K+、保水
17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 心钠素B 血管 紧张素Ⅱ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 血压降低E 大量出汗
18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19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动脉血压升高 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1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 醛固酮分泌减少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 肾脏NaCl排出减少E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20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
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Cl-重吸收减少E K+排出增加
21垂体后叶病变时多尿
A. 为渗透性利尿 B. 为尿崩症 C. 和利尿酸的利尿机制相同 D. 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关系密切 E. 有效滤过压升高
22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 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 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 D 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E 血容量增大
23 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 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B 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
C 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D 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E 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24. 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
A.K+含量B.蛋白质含量C.葡萄糖含量D.Na+含量E.Cl-含量
25.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6. 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
A. 血钠↑、血钾↓,血容量↑ B. 血钠↓、血钾↑,血容量↓ C. 血钠↑、血钾↑,血容量↑ D. 血钠↓、血钾↓,血容量↓ E. 血钠↓、血钾↓,血容量↓
27. 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
A. 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 B. 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 C. 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 D. 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 E.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盆神经
20
28. 渗透性利尿是直接由于
A. 滤过率增加 B. 血浆晶体渗透升高 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E.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通透性降低
29.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 血压轻度降低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 血容量轻度减少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 血压升高 28. 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C)
30. 下列因素中_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循环血量增加 C. 血压下降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 肾血流量减少
第九章 感觉器官
1、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不正确的论述是:
A、感受器具有换能作用 B、感受器仅对适宜刺激发生反应激能产生适应现象
D、 感受器的敏感性可受中枢调制 E、 受到刺激时可产生感受器电位 2、光线进入眼内发生折射的主要部位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3、视近物时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小D、房水折光指出数增高
B、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变大E、瞳孔变大
C、眼球前后径增大
C、感受器对刺
4、关于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像于视网膜之前D、近点较正常人远
B、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多数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
E、眼的折光力过强也可产生
5、当注视物由远移近时,眼的调节反应为:
A、晶状态凸度增大,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B、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C、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D、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视轴散开
E、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21
6、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维生素A过多D、视紫红质不足
E、视黄醛过多
C、视紫红质过多
7、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红色 B、绿色 C、白色
D、黄色 E、蓝色
8、对于近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点越近表明眼的调节力越好 B、老视眼的近点较正常人远。 C、远视眼的近点较正常人远 D、近点越近表明眼的调节力越差清物体的最近距离为近点 9、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A、角膜曲率改变 B、角膜透明度改变 C、晶状体弹性减弱 D、晶状体透明度改变 E、房水循环障碍 10、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称为: A、远视眼 B、近视眼
C、正视眼 D、老视眼 E、散光眼
E、眼能看
11、关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视杆和视锥两种感光细胞C、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分布密集能力差
12、声音的感受细胞位于: A、内耳基底膜上 B、鼓膜上
C、盖膜上 D、卵圆窗上 E、圆窗上
B、两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色素均有视紫红质 D、视锥细胞光敏感度差
E、视杆细胞分辩
13、耳蜗顶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是: A、低频听力 B、高频听力频听力
14、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卵圆窗时:
A、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B、幅度不变,压强增大 C、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D、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E、 幅度增大,压强减小
15、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仍在进行,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逐渐减少,此现象称为:
A、疲劳 B、抑制
C、传导阻滞 D、衰减性传导
E、感受器的适应
C、高、中频听力 D、中、低频听力 E、中
22
16、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机体反应,不包括: A、眼震颤
B、颈部和四肢肌紧张改变 C、旋转感觉
D、静止性震颤
E、心率加快,眩晕,呕吐 17、双眼视觉不涉及的功能是:
A、扩大视野 B、增强辨色能力 C、产生立体视觉 D、弥补视野中的盲点 E、增强对物体距离判断的准确性 18、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延髓 B、外侧膝状体 C、脑桥 D、内侧膝状体 E、中脑 19、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
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 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
C、两侧瞳孔均缩小 D、两侧瞳孔都不变 E、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 20、视角与视力的关系是:
A、视角越小,视力越差 B、视角越大,视力越好 C、视角越小,视力越好 D、视角为零,视力越差 E、视角中等,视力最好
第十章 神经系统
1. 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那种离子的作用? A. Cl- B. Ca2+ C. Mg2+ D. Na+ E. K+
2.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
3.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双向传递 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呈衰减性
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后电位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5 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
A 链琐状联系B 环状联系C 辐散式联系D 聚合式联系E 侧支式联系
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
A. Ca2+ B. Cl- C. K+ D. Na+和K+,尤其是Na+ E. Cl-和K+,尤其是Cl-
23
7.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 A. Na+、Cl-、K+,尤其是K+ B. Ca2+、K+、Cl-,尤其是Ca2+ C. Na+、K+,尤其是Na+ D. K+、Cl-,尤其是Cl- E. K+、Ca2+、Na+,尤其是Ca2+
8. 以下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
A. M、N和α B. M、N和β C. M、N1和N2 D. M、α和β E. M、β1和β2
9.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5—羟色胺 D. 乙酰胆碱 E. 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10.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 通过特异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B. 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D. 通过特异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E. 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系统,不易受药物的影响
11. 视觉皮层代表区位于
A. 颞叶的颞横回 B. 颞叶的颞上回 C. 中央后回 D. 扣带回 E. 枕叶距状裂
12. 以下哪种感觉不经过特异投射系统传入?
A. 嗅觉 B. 听觉 C. 视觉 D. 味觉 E. 本体感觉
13. 第一感觉区位于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颞叶皮层 D. 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E. 颞下回
14.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慢痛 C. 定位不精确 D. 必有牵涉痛 E. 对牵拉不敏感
15. 牵涉痛是指
A. 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 B. 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 C. 神经疼痛向体表投射 D. 按压体表引起部分内脏疼痛 E. 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一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16. 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 B. 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 C. 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 D. 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E. 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断脊髓,不再导致休克
24
17.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 肌紧张反射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翻正反射 E. 腱反射
18. 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收缩 B. 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 C. 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E. 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
19. 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B. 支配几乎所有脏器 C. 紧张性活动 D. 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 E. 在应急反应中活动明显加强
20. 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B. 不支配某些脏器 C. 紧张性活动 D. 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 E. 在应急反应中活动明显增强
21. 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A. 瞳孔扩大 B. 糖原分解增加 C. 逼尿肌收缩 D. 骨骼肌血管舒张 E.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22. 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
A. 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 B. 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 促进糖原分解 D. 促进胰岛素分泌 E.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23. 下列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是
A. 心跳加快,瞳孔开大 B. 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C.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D. 胃肠平滑肌收缩 E.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24. 谈论梅子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 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 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E. 非条件反射
25.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后天形成,数量无限 B. 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C. 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D. 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完成 E. 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
26. 一侧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B. 运动功能C.感觉功能 D. 语言活动功能 E. 皮层沟回数量
27. 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下列哪一项是不会见到的(D)
A. 运动共济失调 B. 肌张力降低 C. 平衡失调 D. 安静时出
25
现震颤,做精细运动时震颤消失 E. 以上症状可由大脑皮质代偿而缓解
2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
A. 抑制区活动增强 B. 易化区活动增强 C. 组织受到破坏 D. 组织受到刺激 E. 出现抑制解除
29.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
A. 脑震荡 B. 脑水肿 C. 脊休克 D. 脊髓水肿 E. 疼痛性休克
30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 腱反射B 排尿反射C 减压反射D 肺牵张反射E 对侧伸肌反射
31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A 刺激的性质B 刺激的强度C 感受器的敏感度D 神经的传导速度E 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32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 使梭外肌收缩B 维持肌紧张C 使腱器官兴奋D 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E 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33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多巴胺B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去甲肾上腺素E 血管活性肠肽
34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A 交感神经中枢B 副交感神经中枢C 内脏活动调节中枢D 躯体运动中枢 E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
35 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引起触觉B 引起牵涉痛C 调节内脏活动D 维持睡眠状态E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36 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协调肌紧张B 维持觉醒C 调节内脏功能D 引起特定的感觉E 引起牵涉痛
37 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 A 切割B 牵拉C 缺血D 痉挛E 炎症
38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 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E 调节肌紧张
26
39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 能形成条件反射B 有第一信号系统C 有学习记忆能力D 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E 对环境适应能力大
40 以下哪一项不是快波睡眠的特征
A 唤醒阈提高B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C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波D 眼球出现快速运动E 促进精力的恢复
第十一章 内分泌
1. 关于激素的正确概念是
A. 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B. 只能加强靶细胞的机能活动 C. 绝大多数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膜起作用 D. 每种激素对其它激素的作用均无影响 E. 以上都对
2. 下列哪项为含氮激素:
A. 盐皮质激素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激激素 D. 雄激素 E. 雌激素
3. 下列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
A. 促卵泡激素 B. 甲状腺素 C. 甲状旁腺素 D. 孕激素 E. 胰岛素
4 体内大多数由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转送到靶组织的方式是 A 远距分泌B 腔分泌C 旁分泌D 自分泌E 神经分泌
5.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主要通过下列途径联系
A. 神经纤维 B. 神经纤维和门脉系统 C. 垂体门脉系统 D. 门脉系统 E. 以上都不是
6. 下列哪一种激素为腺垂体所分泌
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催产素 E. 抗利尿激素
7. 幼儿时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向心性肥胖 E. 肢端肥大症
8. 成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导致
A. 腺瘤 B. 粘液水肿 C. 侏儒症 D. 甲状腺肿 E. 肢端肥大症
9. 呆小症与侏儒症的最大区别是
A. 身材更矮 B. 智力低下 C. 内脏增大 D. 肌肉发育不良 E. 身材上、下部不对称
27
10. 由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是
A. 生长素 B. 生长抑素 C. ACTH D. 催产素 E. LH
11. 下列哪组激素由神经垂体分泌
A. 生长素和催产素 B. 胰岛素和催乳素 C. 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D. 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素 E. 加压素和催乳素
12. 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哪些组织生长发育
A. 骨骼和肌肉 B. 神经系统和肌肉 C. 内脏和骨骼 D. 神经系统和骨骼 E. 肌肉和内脏
13. 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 糖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甲状旁腺激素 E. 雌激素
14. 某男性,18岁,身高1.2米,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性发育延迟,其原因是幼年缺乏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神经垂体激素 D. 胰岛素 E. 肾上腺素和性激素
15. 食物中长期缺碘可引起
A. 甲状腺功能亢进 B. 甲状腺组织萎缩 C. 单纯性甲状腺肿 D. 腺垂体功能减退 E. 神经垂体功能减退 16. 胰岛素由胰岛中哪种细胞分泌?
A. A细胞分泌 B. B细胞分泌 C. D细胞分泌 D. S细胞分泌 E. PP细胞分泌
17. 下列那种激素对蛋白质合成与储存是不可缺少的?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胰多肽 D. 生长抑素 E. 降钙素
18. 关于胰岛素的正确论述是
A. 由胰岛的A细胞合成分泌 B. 具有降血糖作用 C. 血糖浓度对胰岛素分泌有负反馈作用 D. 促进脂肪的分解 E. 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增加
19. 胰岛素分泌不足将产生
A. 侏儒症 B. 呆小症 C. 糖尿病 D. 阿狄森病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28
20.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时应注意
A. 检查病人血细胞 B. 了解胃粘膜有无损伤 C. 补充蛋白质 D. 应逐次减量停药 E. 避免受各种伤害性刺激
21. 下列哪种维生素能显著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第十二章 生 殖
1. 雄激素
A. 由精原细胞分泌 B. 由间质细胞分泌 C.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D. 由支持细胞分泌 E. B+C
2 体内精子储存在
A 睾丸B 前列腺C 精囊腺D 附睾和输精管E 尿道球腺
3. 月经期,血中激素浓度
A. 孕激素低 B. 雌激素低 C. FSH先低后高 D. LH先低后高 E. 以上都是
4. 睾酮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精子生长发育 B. 促进破骨作用 C. 促进副性征的出现 D. 促进附性器官发育 E. 促进蛋白质合成
5. 妊娠黄体的维持是由于
A. hCG的作用 B. LH的作用 C. 高浓度E和P的作用 D. hCS的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6. 卵巢可排卵的是)
A. 输卵管结扎后 B. 高催乳素血症 C. 哺乳期妇女 D. 妊娠期妇女 E. 以上都不是
7. 输卵管结扎后的妇女
A. 有排卵、有月经 B. 不排卵、有月经 C. 不排卵、无月经 D. 有排卵、有受精 E. 无排卵、无受精
8. 引起排卵的关键因素是
A. GnRH 的升高 B. FSH的升高 C. LH峰的出现 D. 雌激素第一高峰的出现 E. 雌激素第二高峰的出现
9. 经血不凝固的原因是
A. 内含肝素 B. 内含组织胺 C. 内含抗凝血酶 D. 内含纤维蛋白溶解酶 E. 内含维生素K
29
10. 一已婚妇女,月经过期超过10天,为判断是否怀孕,无意义的是 A. 尿hCG试验 B. 血hCG测定 C. 黄体酮试验 D. 宫颈粘液检查 E. X线检查
11 下列哪项组织不能合成雌激素
A 卵巢B 黄体C 胎盘D 子宫E 肾上腺皮质
12 下列哪项不属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A 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B 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C 使输卵管运动增强D 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E 促进乳腺发育
13 出现月经是由于血液中什么激素的浓度急剧下降所致
A 生长素B 雌激素C 孕激素D 雌激素和孕激素E 雌激素和生长素
14 血液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以作为排卵的标志
A 雌激素B 孕激素C 黄体生成素D 卵泡刺激素E 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
15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
A 孕酮B 黄体生成素C 卵泡刺激素D 雌激素和孕酮E 黄体生成素和孕酮
16 在月经周期中,形成雌激素分泌第二个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 卵泡刺激素分泌增加B 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C 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D 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E 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17 可作为早期妊娠的指标的激素是
A 雌激素B 孕激素C 卵泡刺激素D 黄体生成素E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8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维持在此水平。 基础体温的升高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 雌激素B 孕激素C 卵泡刺激素D 黄体生成素E 甲状腺激素
19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方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
A 受精B 着床C 顶体反应D 精子获能E 精子去获能
20. 妊娠期内不排卵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孕激素与雌激素 D. 催乳素 E.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21. 正常排卵的妇女的黄体
A. 分泌孕酮 B. 分泌雌激素 C. 分泌黄体生成素 D. 分泌孕酮与雌激素 E. 分泌孕酮、雌激素与黄体生成素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