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常卫东 执笔人: 常卫东 开课单位: 法学院 编写日期: 2005年7月 课程编码: 6412712 课程中文名称: 社会保障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开课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3 学分: 3 ;总学时: 54 ;理论课学时:54
先修课程: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
基本教材: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参 考 书:【1】郑功成著.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郑秉文等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5】郑功成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6】左敏等编著.社会保障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丁开杰主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曾湘泉等主编.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保障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 。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劳动风险的增加,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怎样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使社会保障更好的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掌握社会保障的含义、特点及其四个组成层次,即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层次从不同的方面对整个社会起到保障作用。其中,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而社会优抚则是针对社会特定人群:军人及其亲属,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四个层次又包含不同的内容,通过学习要掌握各种不同保障制度的含义、构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设置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再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管理的需要。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必讲)
一、课时分配:2课时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及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明确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含义,并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了解在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新措施。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的增加出发,来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本节主要分析了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英国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贝弗里奇报告书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本节从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开始,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第一个社会保险法为何产生于德国。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
1、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以抵御劳动风险为目的的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为后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础。
2、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为后来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作用和对象、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管理体制、保障水平和立法范畴。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基本形成了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应该着重掌握四种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第六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二)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四)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四、习题:
1、名词解释: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2、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必讲)
一、课时分配:3课时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各自的含义、内容,对比把握三者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要求联系经济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险
(一)定义:要重点把握社会保险的含义: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是指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二)地位:知道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原因有三点::
1、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 2、它承担的风险最多;
3、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中最大的部分; (三)特点:强制性、储蓄性、互济性、补偿性;
(四)内容:老年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第二节 社会救济
(一)定义及地位:社会救济亦即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二)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不同:1、对象不同;2、目标不同;3、经费来源不同; (三)对象: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由于意外灾害一时困难的人;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人;
(四)内容:归为两大类: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其中灾害救济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紧急救济行为、灾害预防、灾害预警服务三种。
第三节 社会福利
(一)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具体了解四种含义,即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综合。
(二)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和女职工福利。 (三)形式:有货币形式、劳务形式、实物形式三种。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1、社会稳定;2、保障功能;3、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