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聚苯板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及解决办法 下载本文

这类外保温体系通常采用聚苯板作为主体保温材料.放置于大模内侧,与现浇混凝土整体一次浇注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其优点是,实行复合浇注材料一次成型,施工速度快。但该类做法存在以下问题:

(1)聚苯板与混凝土基墙结合力不够。由于EPS板是一种有机绝热材料,与混凝土粘结强度不够,通过拉拔试验发现,粘结强度达不到0.1MPa.拉拔破坏部位是聚苯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

(2)平整度和垂直度较难控制。由于现浇混凝土时是分层施工,现浇时混凝土下部的侧压力比上部大,每层聚苯板下部受到的挤压力及压缩变形就比上部大,拆卸外侧模板后,聚苯板回弹时下部回弹比上部大.因此在各层聚苯板相接处均会出现上层聚苯板高出下层聚苯板的台阶,造成表面平整度差另外.由于现浇施工表面平整度控制困难,工程通高垂直偏差较大,局部达到40mm~60mm。

(3)存在局部破损和污染。由于聚苯板表面强度低,在支护和拆卸外模板时,聚苯板表面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坏,如阳角和外侧板的下支撑架处及穿墙螺孔等部位,混凝土在浇注时难以避免出现漏浆形成热桥。

1.1.2.3 采用水泥砂浆厚抹灰钢丝网架保温板外 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不足这类外保温通常采用带有钢丝网架的聚苯板作为主体保温材料,分钢丝网穿透聚苯板和不穿

透聚苯板两种类型。钢丝网穿透聚苯板的钢丝网架聚苯板.施工时通过与现浇混凝土整体一次浇注固定在基层 2 材料

目前,建设部编制的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中是将外保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中包括外保温体系的构造和设计、施工要点、体系和组成材料性能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外保温体系的设计和安装是遵照体系供应商的设计和安装说明进行的。在保证体系构造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体系组成材料的性能就成为关键因素由于各类体系抗裂构造设计理念的实现是通过材料性能来提供保障的,除应考虑各层材料自身柔韧性外,还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相容性及匹配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整套组成材料都应由体系供应商提供,体系供应商最终对整套材料负责。 2.1 保温及粘结材料

过于松软的保温层使得防护层无所依靠,抗冲击及承受荷载能力差;过于高强的保温层自身柔韧性差易开裂,所以过于松软和过于高强的保温板材均不利于整个体系的稳定和抗裂性能。由于保温材料的两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场,保温效果越好的材料两侧温度差越大,所以越是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对其面层保护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越高。 2.1.1 膨胀聚苯板

用于外墙保温的聚苯板主要是密度在18.0~22.0kg/m 、尺寸稳定性≤0.30%的阻燃型膨胀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由于材料因素造成开裂的原因有:

(1)聚苯板密度过低。采用15kg/m,以下的聚苯板作为墙体保温层材料,由于密度低、易变形、抗冲击性差,易造成保温墙面开裂

(2)陈化时间不够。聚苯板应经自然条件下陈化42d或在60℃蒸汽中陈化5d,但为了赶工期,生产出来就上工地,结果聚苯板尺寸稳定性不够。在保温体系完成后继续收缩变形,引起保温墙面开裂。

(3)材料粉化。由于工期长或隔年施工等原因,造成聚苯板表面粉化,导致聚苯板粘贴不牢或抹面砂浆粘结不牢,引起保温层脱落、抹面砂浆开裂等事故。

(4)热熔缩。聚苯板受热会发生不可逆热熔缩,引起保温面层开裂、空鼓。

(5)直接抹在聚苯板上的抹面砂浆与聚苯板的导热系数相差过大,则对面层抗裂材料的柔性指标要相应提高,否则易发生裂缝,这种现象在温差变化大的严寒地区普遍存在。膨胀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m?K),当夏季太阳直射在抗裂砂浆表面时,由于抗裂砂浆只有3mm,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越低,其阻隔热量能力越强,因而抗裂砂浆的温度急剧升高,表面温度将

高达50℃~70℃ ,如果遇突然降雨,则温度会降至15℃左右,温差可达40℃~65℃,这样的温差变化以及受昼夜和季节室外气温的影响,导致面层发生形变的量差很大,抗裂砂浆易产生裂缝。 2.1.2 挤塑聚苯板

挤塑聚苯板具有结构良好、吸水率和导热系数很低的优点,因此近一段时期应用量有加大的趋势。但在已完成的外保温工程中开裂现象比较普遍.开裂程度也较为严重。除了与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有类似的原因外,还有以下原因:

① 整个体系材料不配套,未经大型耐候性试验验证。挤塑聚苯板虽然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性,但由于其强度较高、变形应力大、表面光滑、疏水难以粘结等原因,在国外主要用于屋面及地面±0.00以下墙面的保温。目前,在国内未经体系研究的情况下,就将其用于墙面保温,如不对材料性能严格控制并经大型耐侯性试验验证,必然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

②挤塑聚苯板比膨胀聚苯板密度大、强度高,由于自身变形及温差变形而产生的变形应力也大,相对于每条板缝来说,相邻两块板自身的应力变化是反向的,对板缝处进行挤或拉,造成板缝处开裂。

③挤塑聚苯板具有更小的导热系数,为0.029W/(m?K1,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