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5.3主程序模块流程框图
开始
初始化可编程芯片
结束
图4-1 主程序模块流程框图
循环采样? Y 串口通信 数据处理 开机自检 数据采集 N 29
结论
结论
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港口、冶金、建材、铁道、饲料、煤炭、烟草、化工等部门都需要在未来发展中装备大量的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但是,目前国内的相关产数量少,精度低,功能单一且缺乏对现场总线的支持,不能满足工业一体化的需求,给厂矿企业的称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提出的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正是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单托辊秤架,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悬梁式称重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计量精度的同时,考虑了设备成本、安装难度和市场占有率等因素,保障了设计的实用价值。系统的硬件设计不但实现了基本数据采集功能,而且实现了与上位机的通信,可以将计量数据实时发送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处理,另外扩展了Profibus-DP接口,很好的满足了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大型厂矿企业的需要。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功能全面,用户可以直观的获取计量信息,也可对当前计量状态做全面评估,杜绝了计量中的不真实现象。同时,实现了计量数据的保存,基于数据库的各种管理和报表打印,给称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整体看,本系统稳定性好、计量精度高、功能全面,很好的适应了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时间及能力的现实,本系统虽然较传统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仅实现了准确的计量,没有考虑到对传输带的控制,不能实现流量的自动调整。同时,在数据管理方面没有考察数据的冗余和分析处理。因此,本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目前是各国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目前的传输带动态称重设备都存在着很多缺陷,而且对提高传输带动态称重设备计量精度的研究拉动了数据采集技术、测量方法和传感器制作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共同提高和改进。随着微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复合型人才的介入,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30
致谢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赵奇老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至此,我的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传输带动态称重系统设计”已经全部完成,也表示我大学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工作。在此,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本设计和论文的全部工作是在赵奇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设计过程中。赵奇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让我们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均有所锻炼。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赵奇老师极为耐心,不仅指导我们解决各种设计难题,还热情指导我们的就业等,这些不仅使我在设计过程中受益匪浅,而且对我以后将要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再次向大学期间一直给予我支持、鼓励、帮助的同学和所有的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让我顺利度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活。
3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为青,郑国刚.单片机Kiel Cx51应用开发技术.北京:人们邮电出版社,2007,98-105 [2]廉晓霞.电厂输煤系统皮带秤的改造及应用.中国仪器仪表,2003(8):33-35 [3]陆海生.电子皮带秤准确度计量的探讨.中国计量,2004,8:74
[4]张宏润.传感器应用电路200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89-93 [5]赵继文.传感器应用短路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5-49
[6]来清民.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及实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6-40 [7]吕泉.现代长安其应用及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29
[8]单成祥,牛彦文,张春,等.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8-72 [9]高守传,聂云铭.Visual C++开发指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5-46 [10]吴晓.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50-160
[11]孙贺欣.动态称重装置的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5 [12]胡春海,陈静.用于动态称重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自动化与仪表,2005,4:35-37 [13]赵庆海.测试技术与工程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64 [14]魏鲁原,伍斌,崔霞.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仪表,2002:67-69 [15]陆伯勤.电子称重技术和自动称重系统的进展.自动化博览,1999.1:1-6 [16]马明建,等.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7]薛栋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54-265 [18]陆伯勤.电子称重技术和自动称重系统的进展.自动化博览:1999:1-6 [19]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6):77
[20]M.NIEDZWIECKI, A.WASILEWSKI.New algorithms for the dynamic weighing of freight Trains.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1997, 5(5):603-618
[21]D.CVETICANIN.New Approach to the Dynamic Weighing of Livetock.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3, 86(2):247-252
[221]J.FAHY. Sensortronics Answers to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Digital TruckScale
Systems .Weighing and Measurement, 1993.5:12-13
[23]JOHANSEN, MOGENS .Belt Weigher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1994.4.13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