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历年真题与答案(2011-2015) - 图文 下载本文

2011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测绘综合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N台(N>3)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取的GSP边中,独立的GPS边的数量是( )。

A、N B、 N-1 C、N(N+1)/2 D、N(N-1)/2 2、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

A 北京、浙江坎门 B北京、山东青岛 C 陕西泾阳、浙江坎门 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

3、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中,A、B级GPS观测应采用( )定位模式。 A 静态相对 B快速静态相对 C准动态相对 D绝对

4、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点数不得少于( )个点。

A 1 B 2 C 3 D 4

5、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为该点沿( )的距离。 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 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6、GPS点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ξ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ξ=H-h B、ξ< H-h C、ξ= h-H D、ξ< h-H

7、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随GPS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只能用于( )。

A、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 B、A级GPS网基线预处理 C、B级GPS网基线精处理 D、A级GPS网基线精处理

8、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单一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 )

1

A、按距离成比例反号分配 B、按距离成比例同号分配 C、按测段平均反号分配 D、按测段平均同号分配

10、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当实绩长度大于( )m时,应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规范的相应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A 50 B 100 C 150 D200

11、加密重力测量测线中,当仪器静放3小时以上时,必须在( )读数,按静态零漂计算。

A、静放前 B、静放后 C、静放中 D、静放前后 12、相对重力测量是测定两点的( )。

A、重力差值 B、重力平均值 C、重力绝对值 D、重力加速度

13、工矿区1:500 比例尺竣工图测绘中,主要建筑物细部点坐标中误差不应超过( )m。

A ±0.05 B ±0.07 C ±0.10 D ±0.14 14、陀螺经纬仪测定的方位角是( )

A 坐标方位角 B 磁北方位角 C 施工控制网坐标系方位角 D 真北方位角 15、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基准点数至少应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6、某平坦地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确定为1m。全站仪测图时,除应选择一个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外,尚应施测另一个图根点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m。

A ±0.1 B ±0.15 C ±0.20 D ±0.25

17、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 )。 A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

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18、如图,由二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2

Hi hi ni 1 35.60 0.60 2 2 35.40 0.60 1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19、为满足测量成果的一测多用,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工程测量应采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

A 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B 独立 C 国家统一3o带高斯正形投影 D 抵偿投影面的3o3带高斯正形投影

20、市政工程施工设计阶段需要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 ) A 1:100~1:200 B 1:500~1:1000 C 1:2000~1:5000 D 1:10000

21、某丘陵地区1:1000地形图测图基本等高距确定为1m,那么,图根控制点的高程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中误差不应超过( )m。 A ±0.10 B ±0.15 C ±0.20 D ±0.25

22、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时,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mm。 A ±0.1 B ±0.2 C ±0.3 D ±0.5

23、测图控制网的平面精度应根据( )来确定。 A 控制网测量方法 B测图比例尺 C 测绘内容的详细程度 D控制网网形

24、地形测图时,图根水准测量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 )的精度。 A 等外水准点 B 一级导线点 C 四等水准点 D 三等水准点

25、在施工放样中,若设计允许的总误差为Δ,允许测量工作的误差为Δ1,允许施工产生的误差为Δ2,且Δ2=Δ12+Δ22,按“等影响原则”,则有Δ1=( )。

A 1/2 Δ B 1/ C 1/3 Δ D 1/ Δ

26、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一条长度为6km的隧道工程相向施工,其中线在贯通面上的高程贯通误差不应大于( )mm。

A 50 B 60 C 70 D 80

27、如图,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平位移Δ,已知P点

3

距A点的距离S为40m,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Δ的测定精度为( )mm。(提示:Δ=α/ρ·S,此处ρ取200 000)

A ±0.5 B ±1.0 C ±1.5 D ±2.0

28、大坝测量中,视准线法可以用来测定坝体的( ) A 垂直位移 B挠度 C 主体倾斜 D 水平位移

2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 )地形图为基础,按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A 1:1000 000 B 1:500 000 C 1:100 000 D 1:10 000

30、航空摄影测量中,因地面有一定高度的目标物体或地形自然起伏所引起的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称为航摄像片的( )。

A 倾斜误差 B 辐射误差 C 畸变误差 D 投影差

31、按现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一幅图内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用基本等高距不能描述地貌特征时,应加绘( )。

A 计曲线 B 等值线 C 首曲线 D间曲线

32、按现行《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数字地形图产品标记内容的顺序为( )。

A 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B 产品名称、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 C 分幅编号、分类代码、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D 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分幅编号、分类代码

33、基于胶片的航测内业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内定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的转换。

A 像片坐标到地面坐标 B 扫描仪坐标到地面坐标 C 像平面坐标到像空间坐标 D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

34、解析法相对定向中,一个像对所求的相对定向元素共有( )个。 A 4 B 5 C 6 D 7

4

35、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小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 )焦距摄影机。

A 短 B 中等 C 长 D 可变

36、航测法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是( )和像片调绘。 A 地形测量 B 像片坐标测量 C 地物高度测量 D 像片控制测量

37、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中,机载GPS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用来测定( )的初值。

A 外方位线元素 B 内定向参数 C 外方位角元素 D 地面控制点坐标

38、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下列航测数字化生产环节中,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是( )。

A、影像内定向 B 、DOM的生产 C 、DLG的生产 D 、空中三角测量

39、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主要优点是( ) A、可以自动确定多种传感器影像的外方位元素 B、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传感器影像自身的特点 C、可以提高影像匹配的速度 D、可以自动发现地物的变化规律

40、推扫式线阵列传感器的成像特点是( ) A、每一条航线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B、每一条扫描行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C、每一个像元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D、每一幅影像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41、基于共线方程所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上仍然存在投影差的主要原因是( )。

A、计算所使用的共线方程不严密 B、地面上的建筑物太多

C、计算所使用的DEM没有考虑地面目标的高度

5

D、地形的起伏太大

42、对航空摄影机进行检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精确获得摄影机( )的值。

A、内方位元素 B 变焦范围 C、外方位元素 D、外方位角元素

43、数字航空摄影中,地面采样间隔(GSD)表示( )。 A、时间分辨率 B、光谱分辩率 C、空间分辩率 D、辐射分辩率

44、对平坦地区航空摄影而言,若航向重叠度为60%,旁向重叠度为30%,那么,航摄像片所能达到的最大重叠像片数为( )张。

A、4 B、6 C、8 D、9

45、在设计地图投影方式时,呈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采用( )投影。 A、圆柱 B、圆锥 C、方位 D、多圆锥

46、地图缩编时,多采用舍弃,移位和压盖等手段来处理要素间的争位性矛盾。下列关于处理键位性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街区中的有方位意义的河流可以采用压盖街区的办法完整地绘出河流符号 B、当人工物体与自然物体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自然物体

C、连续表示的国界线无论在什么尿情况下,均不允许移位,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之相适应

D、居民点与河流、交通线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适应

47、在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能较好地反映制图区域某些点呈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是( )。

A、等值线法 B、定位图表法 C、质底法 D、范围法

48、下列关于制图综合物体选取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高等级到低等级 C、从大到小 D、从数量到质量

49、国家基本比例尺1:25 000、1:50 000和1:100 000地图编绘中,图廓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大于( )mm。

A、±0.15 B、±0.20

6

C、±0.25 D、±0.30

50、地图图幅设计中,某图幅确定使用地理坐标网,应选择( )作为本图幅的中央经线。

A、图幅中最小的整数位经经线 B、靠近图幅中间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C、靠近图幅东边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D、公里网线

51、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o分带法的是( )。 A、1:2 000 B、1:5 000 C、1:10 000 D、1:50 000

52、在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若某点经度为114o33`45?,纬度为39o22`30?,其所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是( )。

A、J49 B、H49 C、J50 D、H50

53、与矢量数据相比,栅格数据的特点是( )。 A、数据结构简单 B、能够提供有效的拓朴关系 C、数据存储所占空间小 D、图形与属性数据联动

54、图形输出设备可分为矢量型和栅格型两类,下列各组输出设备中,全部为栅格型的是( )。

A、喷墨绘图仪、笔式绘图仪、激光照排机、点阵式打印机 B、激光照排机、喷墨绘图仪、静电绘图仪、笔式绘图仪 C、点阵式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 D、静电绘图仪、点阵式打印机、喷墨绘图仪、激光照排机、

55、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缤纷中,当地物符号化后出现压盖时,就进行符号位移,位移后符号间保持的间隔值一般不小于( )mm。

A、0.1 B、0.2 C、0.3 D、0.4

56、标准的实体—关系(E—R)图中,分别用方框和椭圆表示( )。 A、联系、属性 B、属性、实体类型 C、实体类型、属性 D、联系、实体类型

7

57、GIS 软件测试四个基本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 A、系统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模块测试 B、模块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系统测试 C、系统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模块测试 D、模块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58、GIS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下列关于需求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求分析报告要获得用户认可 B、系统需求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C、用户可以不参与需求分析过程 D、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需求分析

59、下列内容中,属性数据字典不描述的是( ) A、数据元素与数据结构 B、数据存储与处理 C、数据流 D、拓朴关系

60、下列方法中,可用于矢量空间数据压缩的是( ) A、

行程编码和四叉树编码

B、利用算法删除线状要素上的部分点 C、建立图元之间的拓朴关系 D、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存储

61、商住楼中住宅与商业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积,按住宅与商业的( )比例分摊给住宅和商业。

A、房屋价值 B、建筑面积 C、土地面积 D、土地价值

62、地籍图上一类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cm。

A、±5 B、± 7.5 C、±10 D、±15

63、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 )等。

A、地籍档案建立 B、地籍图测绘 C、界址点测定 D、宗地图测绘

64、地籍测量坐标系统应优先选用( )坐标系。

8

A、独立 B、任意 C、国家 D、地方

65、当一幅地籍图内变更面积超过( )时,应对该图幅进行更新测量。 A、1/4 B、1/3 C、1/2 D、2/3

66、现行界线测绘应采用的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是( ) A、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坐标基准 B、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D、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67、界线测绘的内容包括界线测绘准备、( )、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测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 A、界桩埋设和测定 B、边界地形图测绘 C、边界线情况图编制 D、边界主张线图标绘

68、按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边界协议书附图中界桩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应超过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上( )mm。 A、± 0.1 B、±0.2 C、±0.3 D、±0.4

69、边界协议书附图的内容应包括边界线、界桩点及相关的地形要素,名称、注记等,各要素应( )表示。

A、系统 B、简要 C、详尽 D、突出

70、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房屋的建筑面积由( )组成。 A、套内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B、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C、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D、套内建筑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71、房屋建筑结构可分为砖木结构、( )、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其他结构。

A、砖混结构 B、土木结构 C、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D、石结构

72、房地产变更测量分为( )测量两类。 A、现状变更和权属变更 B、面积变更和结构变更 C、权界变更和权属变更 D、面积变更和权属变更

73、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房屋层高( )m以下不计算建筑面积。

9

A、2.2 B、2.4 C、2.6 D、2.8

74、现行《房产测量规范》未做出测量精度要求规定的房产测量对象是( ) A、房产界址点 B、房角点 C、房屋面积 D、房屋连长 75、现行海道测量使用的高程系统是( )。 A、理论深度基准面 B、当地平均海面 C、吴淞零点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76、干出礁高度从( )起算 A、理论深度基准面 B、当地平均海面 C、平均大潮低潮面 D、理论大潮高潮面

77、海图上的潮信资料有平均高潮间隙、平均低潮间隙、大潮升、小潮升和( )。 A、平均海面 B、最高潮们 C、最低潮位 D、涨潮历时 78、海图内容的三大要素是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 )。 A、水部要素 B、陆部要素 C、助航要素 D、辅助要素 79、人工观测水位时,水尺设置的要求是( )。 A、水尺零点不低于平均海面 B、水尺零点低于平均海面 C、水尺零点不高于平均海面 D、水尺零点高于平均海面

80、目前海道测量平面控制常用的测量方法是( ) A、三角测量 B、三边测量 C、导线测量 D、GPS测量 二、多项选择题:

81、GPS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内容包括( )。

A、控制网应用范围 B、分级布网方案 C、测量精度标准 D、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 E、测站间的通视

82、目前,“2000国家GPS控制网”是由( )组成的。

A、国家测绘局布设的GPS A、B级网 B、总参测绘局布设的GPS一、二级网 C、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D、中国大地环境构造监测网 E、国家天文大地网 83、下列测量方法中,可用于建立国家一、二等高程控制网的方法包括( )。 A、三角高程测量 B、水准测量 C、GPS水准测量 D、地形控制测量 E、重力测量

84、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10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 )。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 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85、线路定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A、地形图测绘 B、中线测量 C、纵断面测量 D、横断面测量 E、土方测量 86、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影响因素有( )等。

A、边长误差 B、垂直折光误差 C、水平折光误差 D、垂直角误差 E、水平角误差

87、下列测量方法中,可用于测定工程建筑物垂直位移的有( )。

A、水准测量 B、极坐标测量 C、垂线法 D、三角高程测量 E、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88、按现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中地形的类别包括( )。

A、平地 B、极高山地 C、丘陵地 D、山地 E、高山地

89、在摄影测量生产的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通过空中三角测量环节计算得到的参数包括( )。

A、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B、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C、外业控制点的坐标 D、地物投影差的大小 E、地面目标物体的高度

90、机载定位的定向系统(POS)的组成部分包括( )。 A、CCD B、GPS C、IMUD D、LIDAR E、InSAR

91、按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地形图更新方式依据地形要素变化情况,比例尺大小,资料情况等因素可分为( )等。 A、重测 B、修测 C、重采样 D、修编 E、联测 92、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产品包括( )。

A、专题地图 B、栅格地图 C、矢量地图 D、统计图表 E、联测 93、电子地图的设计应重点从( )等方面来考虑。

A、界面设计 B、比例尺设计 C、符号设计 D、色彩设计 E、图层设计 94、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

11

A、数据库系统可较少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数据冗余

C、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加安全

D、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E、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95、数据字典是开展GIS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作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等。

A、空间数据库名称、层名 B、关联属性项、关联字段 C、拓扑关系、属性表 D、要素类型、操作限制规则 E、需求分析、统计表 96、界址点坐标测定可采用的方法包括( )。

A、图解法 B、极坐标法 C、交会法 D、正交法 E、GPS定位法

97、《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边界协议书附图集》要求表示的内容包括( )。

A、图例 B、边界地形图 C、边界主张线图 D、编制说明 E、界桩登记表 98、房产权属所有人对其所有的房产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E、地役权 99、测量水深可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A、测深杆 B、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C、旁侧声呐 D、多波束测深系统 E、磁力仪

100、利用单波束回声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时,对主测深线与等高线应保持的方向要求包括( )。

A、0o B、30o C、45 D、60o E、90o

12

三、参考答案

13

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测绘综合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选取GPS连续运行参考站时,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不超过()。 A.5° B.10° C.15° D.20°

答案:B根据基准站建设时对选址的要求,观测环境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

2.某GPS网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边,则使用的GPS接收机台数为()台。

A.3 B.4 C.5 D .6

答案:B4台仪器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某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2米,埋设B级GPS点土层天线墩需要挖坑深度为()m。 A.1.7 B.1.8 C.1.9 D.2.0

答案: C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附录B中的图B6,埋设B级GPS点土层天线墩需要挖坑深度=1.2+0.6+0.1=1.9(m)。

4.某观测员用基座安置GPS天线,测值分3个互为120°的位置量取天线高,读数分别为0.073、0.074、0.076,此时,对天线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取中数0.0743作为天线高 B.取中数0.074作为天线高 C.重新选择三个位置量取天线高 D.重新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

答案:D根据《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附录D,用天线高量测杆或小钢卷尺从厂家规定的天线高量测基准面彼此相隔120°的三个位置分别量取至天线墩中心标志面的垂直距离,互差应小于2mm,取平均值为天线高h。由于读数分别为0.073、

0. 074、0.076互差出现不小于2mm的情况,因此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 5.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是指()。

A.大地高 B.正常高 C.正高 D.比高

答案:C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平均海平面起算的地面点高程称为海拔高度或绝对高程,平均海平面也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正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故海拔高是指正高。

6.一晴朗夏日,某一等水准面在北京地区观测,测段进行一半时,已经接近上午十点,此时,观测组应( )。

A.继续观测 B.打伞观测 C.打间歇 D.到下一水准点结束观测

14

答案:C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二等水准测量观测在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①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②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③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④气温突变时;⑤风力过大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7.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m、 48m,后尺读数为1.54288m,前尺读数为0.54288m,仪器显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 A.视线长度 B.前后视距差 C.前后视距累计差 D.视线高度

答案:D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观测的精度指标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5m,读尺范围0. 55 -2.8m,而本题中后尺读数为1.54288m,前尺读数为0.54288m,仪器显示超限。经过实地验证可知是由视线高度超限造成的。

8.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则前后视点的高度关系是()。

A.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 B.前后视点等高 C.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D.前视点比后视点高

答案:D在水准测量中,高差=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高差为正,则后视点低于前视点;高差为负,则前视点低于后视点。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所以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9.在重力测量中,段差是指相邻两个点间的()差值。 A.距离 B.高程 C.重力 D.坐标

答案:C根据《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GB/T 20256-2006)的规定,段差是指在重 力测量中,相邻两个点间的重力差值。 10.中国沿海地区深度基准目前采用的是()。

A.当地平均海面 B.海洋大地水准面 C.平均大地高潮面 D.理论最低潮面

答案:D根据《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T 12320—1998)的规定,确定深度基准的一般原则是:①中国沿海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旧称理论深度基准面);②远海及外国海区采用原资料的深度基准;③不受潮汐影响的江河采用设计水位。

11.现行《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可直接用于测图比例尺为1:2000水深测量的平面控制点是()。 A.海控一级点 B.测图点 C.海控二级点 D.图根点

答案:A根据《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中关于平面控制精度的规定,海洋测量控制点分为海控一级点(以H1表示)和海控二级点(以H2表示)以及测图点(以Hc表示)。海洋测量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见下表。

15

12.航海图分幅时,图内海陆面积比例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陆地面积不宜大图幅总面积的()。 A.1/2 B.1/3 C.1/4 D.1/5

答案:B根据《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20-1998)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陆地面积不应大于图幅总面积的1/3。

13.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利用导线测量建立工程平面控制网时,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导线长度的()倍。

A.0.3 B.0.5 C.0.7 D.1.0

答案:C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14.某丘陵地区工程测量项目,利用GPS拟合高程测量方法建立五等高程控制网。按技术设计,将联测四等水准点5个,新设GPS高程点15个。根据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对GPS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测,检测点数不应少于()个。

A.2 B. 3 C.4 D.5

答案:B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对GPS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验。检测点数不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且不少于3个点。

15.某工程控制网点的误差椭圆长半轴,短半轴长度分别为8mm和6mm,则该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为()mm。

A.±8 B.±10 C.±12 D.±14

答案:B由点误差椭圆知识可知点位中误差为??82?62?10。 (mm)16.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在线状地形测量中,工矿区一般建(构)筑物的坐标点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cm。

A.±2 B.±3 C.±5 D.±7

答案:D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16

17.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测绘1:1000水下地形图利用GPS RTK方法进行平面定位时,流动站点相对于基准站点的作业半径最大不得超过()km。

A.5 B.10 C.15 D.20

答案:D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GPS定位宜采用GPS - RTK或GPS - RTD( DGPS)方式;当定位精度符合工程要求时,也可采用后处理差分技术。定位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参考站点位的选择和设置,应符合第5.3. 13条和第5.3、14条的

规定.作业半径可放宽至20km。

18.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坐标轴方向选择的基本要求是()。

A.与国家统一坐标系方向一致 B.与所在城市地方坐标系方向一致 C.与设计所用的主副轴线方向一致 D.与正北、正东方向一致

答案:C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建筑物的±0。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19.某地下管线测量项目共探查隐蔽管线点565个,根据现行《工程测量规范》,采用开挖验证方法进行质量检查,开挖验证的点数至少为( )个。

A.3 B.4 C.5 D.6

答案:D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对隐蔽管线的检查,开挖验证的点位应随机抽取,点数不宜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个点。

20.利用全站仪在某测站进行水平角观测,当下半测回归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重测下半测回 B.重测零方向 C.重测该测回 D.重测该测站

答案:C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②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③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17

21.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线路定测放线测量前,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点的比例应达到()。

A.5% B.10% C.50% D.100%

答案:D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即检测点的比例应达到100%。 22.下列测绘工作中,属于新建公路工程初测的是()。

A.中线测量 B.纵横断面测量 C.曲线测量 D.带状地形图测绘

答案:D初测是线路初步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工作内容包括:线路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

23.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确定观测点布设位置,应重点考虑的是() A.能反映建筑物的沉降特征 B.能保证相邻点间的通视 C.能不受日照变形的影像 D.能同时用于测定水平位移

答案:A 沉降观测中,观测点布设应着重考虑能反映建筑物的沉降特征。 24.对变形测量成果进行原因解释的目的是确定()之间的关系。 A.变形与变形原因 B.变形量与变形速度

C.变形点与基准点 D.变形与观测方法

答案:A变形监测是利用测量仪器或专用仪器对变形体的变化状况进行监视、监测的测量工作。其目的是要获得变形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

25.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用于测定高层建筑物日照变形的是()。 A.实时动态GPS测量方法 B.激光准直测量方法 C.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D.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

答案:A实时动态GPS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各种工程的动态变形(如风振、日照及其他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该法具有连续性、实时性、自动化等特点。

26.利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精密工程测量时,为获得高精度的方向观测值,应当特别注意减弱()误差的影响。

A.天顶距测量 B.距离测量 C.仪器对中 D.垂直折光

答案:C精密工程测量,应当特别注意减弱一起对中误差的影响,对中的方法通常有垂球对中、光学对中、激光对中。

27.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房屋 B.产权人 C.宗地 D.街区

18

答案:C土地权属调查指对每宗土地的权利人、现有权利内容、来源和土地用途,并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的工作。土地权属调查的单元是宗地。

28.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建立地籍控制网,其坐标系应与()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A.国际 B.国家 C.独立 D.任意

答案:B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的地籍控制网应与国家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29.城镇土地调查中,对难以调解处理的争议土地和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可仅调查()。 A.使用权人 B.土地面积 C.土地地类 D.争议原由

答案:C城镇土地调查中,对难以调解处理的争议土地和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可调查土地种类。

30.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地面积为300 m2的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100m、100m。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分别为100m、50m,问乙拥有的土地面积权益为()m。

A.75 B.100 C.125 D.150

答案:C分摊土地面积的原则:①各权利人在获得房产证时已签订了合约,明确各权利人拥有的房地产份额或面积,登记时按合约的份额或面积,计算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②原来没有明确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则以各权利人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按比例合理分摊土地面积。分摊时,先分摊基地面积,然后再分摊公共面积。所以,乙拥有的土地面积权益=100+50/2=125(m)。

31.地籍图上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mm。 A.±0.1 B.±0.2 C.±0.3 D.±0.4

答案:D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 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②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 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倍;③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O. 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32.一宗地分割为数宗地后,各分割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差值在规定限差内时,差值按()配赋。

A.各分割宗地平均 B.各分割宗地价值比例 C.各分割宗地面积比例 D.地籍管理部门要求

答案:C对宗地分割的宗地面积变更,如变更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

19

2

2

2

2

2

2

定限差要求,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并取正确值。

33、我国土地证附图是()。

A.宗地图 B.地籍图 C.地形图 D.地调底图

答案:A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是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感到可靠的法律保证。

34.某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所用边界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m。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17796-2009)规定,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上的±0. 1mm。由于该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则该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为±5mm。

35.某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位于地形底物稠密地区。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边界协议书附图的比例尺宜选()。

A.1:5000 B.1:10000 C.1:25000 D.1:50000

答案:A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给规范》(GB/T 17796-2009)规定,边界地形图和边界协议书附图的比例尺视情况选用:①同一地区,勘界工作用图和边界协议书附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尺;②同条边界,协议书附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尺;③省级行政区选用1:50000或1:lOOOOO

比例尺;④省级以下行政区采用1:10000比例尺;⑤地形地物稀少地区可适当缩小比例尺;⑥地形地物稠密地区可适当放大比例尺。

36.某基于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行政区域界限测绘项目,采用光电测距附和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界桩点的平面坐标。该导线全长15km,共15条边,根据现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其方位角闭合差不应超过()。

A.±60″ B.±80″ C.±100″ D.±120″

答案:B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17796-2009)规定,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20

故方位角闭合差??2015?1?????80??。

37.下列测量工作中,不属于房产测量工作内容的是()。 A.控制测量 B.变更测量 C.界址测量 D.竣工测量 答案:D房产测量工作不包括竣工测量。

38.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cm A.±1.5 B.±2.0 C.±2.5 D.3.0

答案:C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96.1—2000)规定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25m。

39.房屋附属设施测量中,柱廊的测量应以()为准。 A.顶盖投影 B.中心线 C.柱外围 D.基座

答案:C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96.1—2000)规定,分幅图上应绘制房屋附属建设,包括柱廊、檐廊架空通廊、底层阳台、门廊、门楼、门、门墩和室外楼梯,以及房屋相连的台阶等。具体包括:①柱廊以柱的外围为准,图上只表示四角或转折处的支柱;②底层阳台以底板投影为准;③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④门顶以盖投影为准;⑤门墩以墩的外围为准;⑥室外楼梯以水平投影为准,宽度小于图上1mm的不表示;⑦与房屋相连的台阶按水平投影为准,不足五阶的不表示。

40.有套房屋登记建筑面积为120m,共有面积分摊系数为0.200,则该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为()m.

A.96 B.100 C.140 D.144

答案:B房屋登记的建筑面积为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公共面积,分摊系数等于分摊公共面积比套内建筑面积。经计算,该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为100m。

41.某宗地内共有登记房屋36幢,若幢号为35、36的两幢房屋进行房产合并,则合并后的房产幢号为( )。

A.35 B.36 C.37 D.35-1

21

2

2

2

答案:C房地产编号的变更与处理:①用地的合并与分割都应重新编丘号,新增丘号。按编号区内的最大丘号续编。②组合丘内,新增丘支号按丘内的最大丘支号续编。③新增界址点或房角点的点号,分别按编号区内界址点或房角点的最大点号续编。④房产合并或分割应重新编幢号,原幢号作废,新幢号按丘内最大幢号续编。

42.用于权属登记的房产测量成果备案时,下列内容中,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需审核的是()。

A.界址点准确性 B.面积测算的方法和依据 C.测绘单位的资格 D.面积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答案:D房产测绘成果必须备案审查的内容有:①施测单位的资格;②测绘成果的适用性;③界址点的准确性、面积测算的依据与方法;④其他当地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审查内容。

43.现行《房产测量规范》规定,一级房屋房产面积测算限差的计算公式为()。 A.0.01√S+0.0006S B.0.01√S+0.00006S C.0.02√S+0.0001S D.0.01√S+0.0002S

答案:A房产面积的精度分为三级,各级面积的限差和中误差不超过下表计算的结果。

44.根据《数字航摄仪检验规定》规范,规定检定场应满足不少于两条基线,每条航线最少曝光( )次的条件

A.10 B.11 C.12 D.13

答案:C根据《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T 8021—2010)规定,检定场范围按照中、大测图比例尺设计,且满足每条航线最少曝光12次,不少于2条航线的要求。

45.对18cm*18cm像片进行建模时。如要求航向重叠度为60%,则该像对的基线长度为( )cm。

A.7.2 B.9.0 C.10.0 D.12.0

答案:A根据基线长度计算公式B=L×(1-P),代入数据计算得B=18×(1-0.6)=7.2(cm)。 46.根据《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规定,无人机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内最高点()m以上。

22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B无人机航摄在设计飞行高度时,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100m以上,设计总航程时应小于无人机能到达的最远航程。

47.摄影测量共线方程是按照摄影中心,像点和对应的( )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几何条件构建的。

A.像控点 B.模型点 C.地面点 D.定向点

答案:C所谓共线方程就是指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即在摄影成像过程中,摄影中心S、像点a及其对应的地面点A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48.数字摄影测量中影像相关的重要任务是寻找像对左、右数字影像中的()。 A.同名点 B.共面点 C.地面点 D.视差点

答案:A数字摄影测量中,以影像匹配的方法代替传统的人工观测,实现数字影像中寻找左、右同名像点的目的。

49.航摄比例尺S的计算公式为()。

A.S=摄影机主距/相对行高 B. S=摄影机焦距/相对行高 C.S=摄影机主距/绝对行高 D. S=摄影机焦距/绝对行高

答案:A航摄像片的比例尺是指像片上的一个单位距离所代表的实际地面距离。对于平坦地区拍摄的垂直摄影像片,像片比例尺为摄影机主距f和像片拍摄处的相对航高H的比值。

50.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中,监督分类的重要环节是()。 A.合并 B.控制 C.检查 D.训练

答案:D监督分类法是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51.摄影测量内定向是恢复像片()的作业过程。

A.像点坐标 B.内方位元素 C.外方位元素 D.图像坐标

答案:A简单地说,内定向就是根据像片的框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参数,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建立像片坐标系。内定向的目的是将像片纠正道像片坐标,通常方法是:像片的周边有一系列的框标点,通常有4个或8个,它们的像片坐标是事先经过严格校正国的,利用这些点构成一个仿射变换的模型(或多顶式),把像素纠正到像片坐标系。通过这一步基本上消除了像片因扫描、压平等因素导致的变形。

52.航外控制测量过程中,要求在现场用刺点针把目标点刺在主像片上,刺孔要小圆圈,刺

23

孔直接不得大于()mm。

A.0.10 B.0.15 C .0.20 D.0.25

答案:A野外控制点的目标选定后应根据像片上的影像,在现场用刺点针把目标准确地刺在像片上,刺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在所有相邻像片中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②刺孔要小而透,针孔直径不得大于0. 1mm;③刺孔位置要准,不仅目标要判读准确,而且下针位置也要准确,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0.1mm;④同一控制点只能在一张像片上有刺孔;⑤同一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⑥所有国家等级的三角点、水准点及小三角点均应刺点,当不能准确刺出时,对于三角点、小三角点可用虚线以相应符号表示其概略位置,在像片背面写出点位说明或绘出点位略图;⑦各类野外像控点根据刺孔位置在实地打桩,以备施测时用。

53.现行《遥感图像平面图技术规范》规定,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mm。

A.±0.50 B.±0.75 C.±1.00 D.±1.50

答案:A根据《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 15968-2008)规定,图上地物点对于附近控制点、经纬网或公里格网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满足以下要求:①平地、丘陵地,不大于±0. 5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75mm;②特殊困难地区可按地形类别放宽0.5倍;③根据遥感影像平面图的用途及用户需求,最大不应超过两倍中误差。

54.航摄法生产数字地形图时,若采用全野外布点法,无需进行的作业步骤是()。 A.像控点测量 B.数据采集 C .数据编辑 D.空中三角测量

答案:D全野外布点方案是指通过野外控制测量获得的像片控制点不需内业加密,直接提供内业测图定向或纠正使用。这种布点方案精度高,但费工时,只有在遇到下列情况时才采用:①航摄像片比例尺较小,而成图比例尺较大,内业加密无法保证成图精度;②用图部门对成图精度要求较高,采用内业加密不能满足用图部门需要;③由于设备限制,航测内业暂时无

法进行加密工作:④由于像主点落水或其他特殊情况,内业不能保证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精度。

55、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 )M图(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A.0. 0005 B.0.01 C.0.001 D.0.0001

答案:D数字正摄影像图的地面分辨率在一般情况下应 不大于0.0001M图(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24

56、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能够达到识别和区分地物目的的性质、类型或状况,这些典型的影像特征称为( )。

A.判读特征 B.解译区域 C.判读标志 D.解译标志

答案:D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这些典型的影像特征称为影像解释标志。解释标志分为直接解释标志和间接解释标志。

57、航空摄影采用的投影为( )

A.中心投影 B.正射投影 C.圆锥投影 D.高斯投影

答案:A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当被摄的地面呈水平状态和摄影的像片处于水平位置时,像片上图像的形状与地面上的形状完全相似,此时航摄像片具有平面图的性质。

58、数字航摄影像的分辨率通常是指( )

A.每毫米线对数 B.每平方厘米点数 C.每平方厘米像素个数 D.每个像素实地尺寸 答案:D在数字摄影的情况下,因为采用的是数字摄影机,不再需要使用胶片进行摄影,摄影直接得到的是数字形式的影像。数字影像的分辨率是用地面采样间隔(GSD)的大小来描述的。

59、空中三角测量是利用航摄像片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 )的测量方法。

A.内方位元素 B.外方位元素 C.像框坐标 D.像点坐标

答案:B空中三角测量是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60、现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测内业规范》规定,丘陵地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m。

A.0.5 B.1.0 C.1.5 D.2.0

答案:B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可知,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下表。

25

61、地图编制中,确定地图比例尺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制图区域要素密度 B.制图区域范围大小 C.地图需要的精度D.地图设计的规格 答案:A选择比例尺的条件取决于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等。 62、关于中小比例尺地图道路要素编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道路等级由高级到低级选取,重要道路优先选取 B.保持道路绝对位置准确

C.道路的选取表示要与居民地的选取表示相适应 D.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特征

答案:B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编绘规范》第2部分,对于符号化的地形图数据应进行相邻图幅图形的接边,经过接边处理后的要素应保持图形过度自然、形状特征和相对位置正确。故选项B的表述错误。

63、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地图,被称为( )。 A.矢量地图 B.栅格地图 C.电子地图 D.模拟地图

答案:C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多种媒体显示的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是数字地图的可视化。

64、下列资料中,不作为普通地图集编绘质量控制依据的是( )。 A.引用文件 B.使用资料 C.设计文件 D.行业规范

答案:D地图编制质量控制依据有:地图编绘引用文件;地图编绘使用资料;地图设计文件。

65、下列设计内容中,不属于GIS数据库设计的是( )。 A.概念设计 B.界面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答案:BGIS数据库设计一般有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66、CAD制图系统与GIS系统相比,GIS特有的功能是( )。 A.图形处理功能 B.输入输出 C.存储与管理 D.空间分析

26

答案:DCAD与GIS相比,GIS特有的功能是空间分析。

67、按照现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图投影方式采用( )。

A.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B.通用墨卡托投影 C.等距离圆锥投影 D.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答案:D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21139—2007)规定,地图投影方式应为:1:1000000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1:25000~1:500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1:500~1:10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3°分带,确有必要时,按1.5°分带。

68、道路拓宽时,计算道路拆迁指标采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答案:A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采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缓冲区分析。 69、在GIS数据检查中,利用拓扑关系规则可进行( )检查。

A.空间数据精度 B.空间数据关系 C.属性数据逻辑性 D.属性数据完整性 答案:B拓扑关系规则可作用于同一要素数据集中的不同要素类或同一要素类中的不同要类。用户可以指定空间数据必须满足的拓扑关系约束。利用拓扑关系规则可进行GIS空间数据关系检查。

70、下列地理信息系统测试中,不应由开发方运行的是 ( )。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黑盒测试 D.确认测试

答案:C地理信息系统测试中,黑盒测试不应由开发方运行,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书的测试,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

71、下列模型中,不属于数据库模型的是(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实体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答案:C数据库一般逻辑结构有:①传统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②面向对象模型;③空间数据模型:混合数据模型、全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72下列测试项目中,属于GIS性能测试项目的是( )。

A.多边形闭合性 B运行正确性 C数据完整性 D数据现势性

答案:B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为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的技术系统。属于GIS性能测试项目的是运行正确性。

27

73、下列关于GIS开发模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S模式使用浏览器访问服务

B.C/S模式使用专门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访问服务器 C.B/S模式的所有业务处理都在服务器上进行 D.C/S模式的系统维护与升级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

答案:DC/S模式的应用系统基本运行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的应答模式。每当用户需要访问服务器时就由客户机发出“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响应”,然后执行相应的服务,把执行结果送回给客户机,由它进一步处理后再提交给用户。

74、利用影像资料更新1:10000地形图数据时,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不得低于( )。 A.1.0 B.2.5 C.5.0 D.10.0

答案:A数字影像一般成图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像素地面分辨率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75、根据《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下列规格的格网中,满足城市DEM格网大小要求的是( )。

A.10m×10m B.20m×20m C.30m×30m D.50m×50m

答案:A根据《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规定,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将定义在平面X、Y域(或理想椭球体面)按照一定的格网间隔采集地面高程而建立的规则格网高程数据,主要包括规则高程格网数据、特征点(线)数据。格网尺寸可根据城市地貌复杂程度选取10m*10m、5m*5m、2.5m*2.5m。

76、下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检查项中,属于元数据检查项的是( )。 A.属性正确性 B.数据生产者 C.属性完整性 D.数据使用者

答案:B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故数据的生产者属于元数据的检查项。 77、下列数据中,不属于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是( )。

A.地形地貌数据 B.道路数据 C.行政境界数据 D.兴趣点数据

28

答案:A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主要是在基础地理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生成的面向导航应用的基础地理数据集,主要包括:道路数据、POI数据、背景数据、行政境界数据、图形文件、语音文件等。其中,PI一般包括:道路名、交叉点、一般兴趣点、邮编减速、地址检索。

78、根据现行《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下列地理空间信息中,导航电子地图编制不得采集的是( )。

A.门牌地址 B.渡口位置 C.绿化带位置 D.行政区划界线

答案:D导航电子地图编制过程中,不得采用各种测量手段获取以下地理空间信息:①重力数据、测量控制点;②高程点、等高线及数字高程模型;③高压电线、通信线及管道;④植被和土地覆盖信息;⑤国界和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线;⑥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禁止采集的其他信息。

79、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标准主要是指( )。

A.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及应用标准 B.数据标准、软件标准及硬件标准 C.网络标准、软件标准及硬件标准 D.网络标准、服务标准及应用标准

答案:A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必须遵循同意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以保证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与集成,实现多源服务聚合与协同。一般主要涉及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应用开发技术规范。

80、现行《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公众版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的影像分辨率不得优于( )m。

A.0.5 B.1.0 C.2.5 D.5.0

答案:A公众版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的影像分辨率需符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国家成发[2011]9号)要求,即空间位置进度不得高于50m,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m,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是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81、下列关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心坐标系

B.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C.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磁极方向

D.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 E.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答案:ABDE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

29

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O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

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O)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82、GPS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主要有 ( )。 A.各时间段同步观测数据检核 B.各时间段的较差检核 C.同步环检核 D.异步环检核 E.重复设站检核

答案:BCD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主要有以下内容:数据剔除率、复测基线的长度差、同步观测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及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其中,复测基线的长度差中,单点观测模式不同点间不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数据检验,但同一点间不同时段的基线数据长度较差两两满足ds?22?。

83、二等水准观测,可采用尺垫作为转点尺承的水准路线场地的是( )。 A.水泥路 B.草地 C.砂石路 D.斜坡 E.坚实土路

答案:AD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一、二等水准观测,应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尺桩质量不轻于1. 5kg,长度不短于0.2m)或尺台(尺台质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有尺桩数应不少于4个,特殊路段可采用大帽钉作为转点尺承。由此根据选项可得,可采用尺垫作为转点尺承的水准路线场地为水泥路和斜坡。

84、使用测深仪时,应测定仪器的总改正数。总改正数包括( )改正数的代数和。 A.水位 B.仪器转速 C.声速 D.吃水 E.换能器基线数

答案:BCDE根据《海道测量规范》规定,使用测深仪时,应测定仪器的总改正数。总改正数包括以下各项改正数的代数和:仪器转速改正数、声速改正数、吃水改正数(静态和动态

吃水改正数的代数和)以及换能器基线改正数。

85、利用GPS- RTK测量1:1000地形图时,在基准站需要做的工作包括( )。 A.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 B.输入基准站坐标、天线高等参数 C.选择接收机测量精度 D.正确连接天线电缆

30

E.选择电台频率

答案:ABDE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参考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接收机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②正确连接天线电缆、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等;接收机天线与电台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③正确输入参考站的相关数据,包括:点名、坐标、高程、天线高、基准参数、坐标高程转换参数等。④电台频率的选择,不应与作业区其他无线电通信频率相冲突。

86、在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中,对导线测量的边长斜距须经( )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A.测距仪固定常数改正 B.测距仪加常数改正 C.测距仪周期数改正 D.测距仪乘常数改正 E.气象改正

答案:BDE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②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

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87、隧道工程测量中,竖井联系测量的平面控制方法有( )。 A.GPS- RTK测量法 B.陀螺经纬仪定向法 C.激光准直投点法 D.悬挂钢尺法 E.联系三角形法

答案:BE竖井联系测量的平面联系测量的方法分为几何定向和陀螺经纬仪定向。 88、下列测量对象中,属于地籍要素测量的有( )。 A建筑物 B.永久性构筑物

C.为地块上建筑物服务的地下管线 D.行政区域界线 E.地类界线

答案:ABDE根据《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地籍要素测量的对象主要包括: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行政区域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89、下列资料中,属于地籍调查成果的有( )。

31

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 B.面积量算原始记录 C.地籍图分幅结合表 D.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表 E.地籍图图式

答案:ABC根据《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①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②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③解析界址点成果表;④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结合表及宗地图;⑤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⑥地籍调查报告。

90、当界桩点对边界走向影响较大且容易破坏时,为便于寻找确定界桩点可设方位物,方位物的设立和测定的主要要求有( )。

A.方位物应有利于判定界桩点的位置 B.方位物必须明显、固定、不易破坏 C.方位物不能选择大的物体 D.每个界桩点的方位物不少于两个 E.界桩点至方位物的距离一般应实测

答案:ABE 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界桩点不设方位物,但当界桩点对边界走向影响较大且容易破坏时,为便于寻找确认可设界桩点方位物。设立原则如下:①方位物应利于判定界桩点的位置;②方位物必须明显、固定、不易损毁;③每个界桩的方位物不少于3个;(4)以大物体作为方位物时,要明确测点在方位物的具体部位.

91、计算房产面积时,下列部位中,可被各专有部位分摊的有( )。 A.建筑物内公共楼梯 B.建筑物内市政配电间 C.建筑物内消防水池 D.建筑物内地下室人防工程 E.建筑物楼顶电梯机房

答案:ACE建筑物可分摊的共有部位一般包括(但不限于):①交通通行类,如大堂、门厅、楼(电)梯间、楼(电)梯前室、走道等;②仅为建筑物内各专有部位服务的共用设备用房类,如设备用房、水泵房、变配电室、附属设施、垃圾收集间、消防贮水池、风机房等;③公共服务用房类,如为幢内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保洁间等;④建筑物基础结构类,如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承重垛柱等。

92、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上交成果包括( )。

32

A.控制像片 B.测绘像片 C.观测手簿 D.电算手簿 E.技术总结

答案:ACE成果移交内容:①已知点(三角点、GPS点、水准点)成果表;②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③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手簿;④水准测量观测手簿;⑤水准测量平差计算手簿;⑥控制像片;⑦像控点成果表(坐标、高程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⑧像控点布点略图;⑨技术总结;⑩质量检查报告;⑥仪器检定资料。

93、1:50000地形图境界调绘包括( )。 A.国界调绘 B.省界调绘 C.县界调绘 D.乡镇界调绘 E.村组界调绘

答案:ABC根据《1: 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规定,国内各级行政区境界,图上只表示县级以上的境界,其位置应准确绘出。

94、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按特征分为 ( )。 A.影像分辨率 B.像素分辨率 C.地面分辨率 D.光谱分辨率 E.时间分辨率

答案:ACDE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按其特征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其中空间分辨率通常由地面分辨率和影像分辨率来表示。

95、航测像片调绘的方法有( )。

A.室内判调法 B.全野外调绘法 C.室内外综合调绘法 D.计算机辅助调绘法 E.GPS辅助调绘法

答案:BC航测像片调绘可采用全野外调绘法或室内外综合调绘法。 96、普通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 A.开本、分幅与整饰设计 B.内容与编排设计

C.投影选择与比例尺设计 D.表示方法、图例与图面配置设计 E.专题要素分类设计

答案:ABCD普通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开本设计、内容设计、内容编排设计、各图幅的分幅设计、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图型和表示法设计、图面配置设计、地图集投影设计、

33

图式图例设计、整饰设计。

97、设计普通地图时,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 A.满足地图用途 B.保证制图精度

C.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D.突出表示水系 E.达到图面清晰易读

答案:ABCE在普通地图内容设计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①满足用途要求;②达到图面清晰易读;③保证制图精度;④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98、地理信息工程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系统现状调查 B.系统目标和任务确定 C.系统可行性分析 D.系统数据库设计 E.需求分析报告撰写

答案:ABCE系统需求分析具体工作内容包括:①用户情况调查,包括现有软件系统问题、数据现状、业务需求;②明确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③系统可行性分析研究;④撰写并提交需求调研报告。

99、下列地理信息开发过程中,属于设计过程的有 ( )。 A.需求调查分析 B.系统总体设计 C.系统详细设计 D.系统开发与集成 E.系统测试

答案:BC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过程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 100、地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 )。 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应急性维护 E.预防性维护

答案:ABC GIS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纠错、数据更新、完善和适应性维护、硬件设备的维护等。

34

2013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测绘综合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80分,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一等重力点联测路线的测段数最多不应超过( )个。 A.4 B.5 C.6 D.7

答案:B 一等重力点联测路线应组成闭合环或附和在两基本点间,其测段数一般不超过5段。

2、布测C.D.E级C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 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答案:C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规定,B、C、D、E级GPS网的布测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可实行分区观测。当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间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

3、高斯投影的投影方式是( )。

A.等角横切圆锥投影 B.等角竖切圆锥投影 C.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D.等角竖切椭圆柱投影

答案:C 海洋地图都用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各国的地形图都用等角横切(割)圆柱投影;我国地形图用的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4.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所利用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分辨率不应低于( )。 A.3\×4\×5\

答案:A 所采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辨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

级别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 国家 30\省级 3\城市 3\5.使用DJ1型经纬仪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三等三角观测,应测( )个测回。 A.6 B.9 C.12 D.15

答案:B 根据各等级三角测量测回数表(见下表),可知使用DJ1型经纬仪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三等三角观测,应测9个测回。

等级 一 二 使用仪器类型 DJ07 DJ1 DJ07 DJ1 全组合测角法方方向观测法测回向权数(n*m) 数 36(35) 42(40) 24(25) 30(28,32) 35

n:方向数 M:测回数 15 12

三 DJ07 DJ1 DJ2 DJ07 DJ1 DJ2 6 9 12 4 6 9 四 6.C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的边数最多不应超过( )条。 A.4 B.5 C.6 D.7

答案:C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规定,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或附和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级别 闭合环或闭合路线的边数/条 B 6 C 6 D 8 E 10 7.一、二等导线测量中,同时间段经气象改正后的距离值测回互差限差为( ) A. ±5 B.±10 c.+15 D.±20

答案:D 根据一、二等导线边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可知一、二等导线测量中,同时间断经气象改正后的距离值测回互差限差为±20mm。

8.GPS测定某点的大地高程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m,则利用GPS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 )mm。

A.±6 B.±8 C.±10 D.±14

答案:C 在未考虑水准观测起算误差的情况下,如设GPS测定的大地高误差为mc,水准观测定的高程误差为ms,则GPS水准点计算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m?GS?(mG?mS)。

9.B级GPS控制点观测的采样间隔是( )s。 A.20 B.30 C.40 D,50

答案:B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规定,B级采样间隔为30s;C级采样间隔为10~30s;D、E级采样间隔为5~15s。

10.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的起算高程为( )m。 A.72. 289 B.72. 260 C.71.289 D.71.260

答案:B 我国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m。

11.我国海洋测绘深度基准采用的是( )。

A、平均海水面 B、大地水准面 C、似大地水准面 D、理论最低潮面

221/2 36

答案:D 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

12.海洋测量中,采用GPS进行控制测量时,海控一级点定位误差不超过( )cm。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控制点时,在置信度为95%时,定位误差不超过10cm。 13.海洋潮汐观测中,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允许偏差为( )cm。 A、±1 B、±2 C、±3 D、±4

答案:B 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2cm,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5cm。

14.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海洋水文要素的是( )。 A、温度 B、潮流 C、深度 D、声速

答案:C 海洋水文观测主要观测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含沙量、化学成分、潮汐、潮流、波浪、声速等要素。

15.海洋测量定位中,双曲线法属于( )定位方法。 A、光学 B、无线电 C、卫星 D、水声

答案:B 无线电定位技术常采用测距、测距差或两种方法混合使用,高精度定位常采用测距方式进行定位。按工作原理区分,主要有脉冲测距、相位双曲线等工作方式。按作用距离可分为:近程定位系统,最大作用距离为150海里;中程定位系统,最大作用距离为500海里;远程定位系统,作用距离大于500海里。按定位方式可以分为圆—圆(两距离法)定位和双曲线法(距离差法)定位。

16、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进行海洋定位时,应至少利用( )条位置线。 A。2 B.3 C.4 D.5

答案:A 海洋定位通常是指利用两条以上的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求得海上某点位置的理论与方法。

17、规范要求,用方向法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方向数超过3个应归零。“归零”是指( )。 A.半测回结束前再观测一次起始方向 B.半测回结束后将度盘位置调到0°00’00” C。一测回结束后将度盘位置调到0°00’00” D.一测站结束前再观测一次起始方向

答案:A 半测回归零差:是指盘左或盘右半测回中两次瞄准起始目标的读数差。

37

18.某工程施工误差的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 )mm。 A、±5 B±10 C、±15 D、±20

答案:B 测量规范中规定的测量限差通常取的是2~3倍的中误差值。由此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19、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立面图的是( )。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 GPS—RTK测量

答案:B 模型的几何数据可综合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倾斜摄影、野外实地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等方法获取,相互之间拓扑关系表达主要通过内业数据处理实现。激光扫描方法是指通过机载、车载、地面激光扫描方式,获取地理要素的几何及纹理信息,构建模型。

20、某四等附合导线,全长8.1km。经测量计算,其方位角闭合差为15”,纵向误差和横向误差分别为16cm和12cm,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m。

A 1.50 B 2.00 C 2.50 D.3.00 答案:C 导线全长闭合差f?fx2?fy2?162?122?20(c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201。 ?8.1?1054050021、利用水准仪“倒尺法”放样隧道洞顶标高时,地面已知点高程为35.00m,待定点高程为38.00m。若已知点上水准尺读数为1.50m,待定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 )m。

A 1.50 B 2.00 C 2.50 D 3.00

答案:A 视线高为35.00+1.50=36.5(m),根据“倒尺法”原理,即水准尺零点为高程38.00m,则视线对应的待定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38.00-36.50=1.50(m)。

22、地下铁道工程测量中,为建立统一的地面与地下坐标系统,应采取的测量方法为( )。 A 联系测量 B贯通测量 C 细部测量 D检核测量

答案:A 在地下工程中,为使地面与地下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通过平峒、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传递到地下,该项地下起始数据的传递工作称为联系测量。

23、如下图,a,b,c为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通过测量a、b间的长度Sab和a、c间的长度Sac来获得b、c间的长度Sbc。已知Sab、Sac的测量中误差分别为±3.0mm、±4.0mm,则Sbc的中误差为( )mm。

38

A ±1.0 B ±2.6 C ±5.0 D ±7.0

答案:C一端有已知方位角的自由导线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22mTn??mT?nm?,式中mT0为已知方位角T0发的中误差;m?为折角观测中误差;n是导0线中折角的个数(或边数)。

24、规范规定,对隐蔽管线点平面位置和埋深探查结果进行质量检验时,应抽取不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1%的点进行( )。

A 野外巡查 B交叉测量 C资料对比 D开挖验证

答案:D 每个工区应在隐蔽管线点中,按不少于总数1%的比例,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检查管线点的数学精度。

25、变形监测中,布设于待测目标体上并能反映变形特征的点为( )。 A 基准点 B工作基点 C变形点 D连接点

答案:C 变形观测点(亦称目标点、变形点、观测点),布设在变形体的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等能反映变形特征的敏感位置。

26、建筑物监测中,与全站仪测量方法相比,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的突出特点是( )。 A 可同时获得大量变形点信息 B 可获得不同周期的变形量 C可测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形 D 不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答案:A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量丰富,可以同时获得变形体上大批目标点的变形信息;摄影影像完整记录了变形体各时期的状态,便于后续处理;外业工作量小,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可用于监测不同形式的变形,如缓慢、快速或动态的变形;观测时不需要接触被监测物体。

27、某市下辖甲、乙、丙、丁四个区的行政代码分别为03、04、05/06,该市某宗房地产用地的丘号为030604050304,则该房地产位于( )区。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丘的编号按市、市辖区(县)、房产区、房产分区、丘五级编号。丘的编号格式如下:市代码 + 市辖区(县)代码 + 房产区代码 + 房产分区代码 + 丘号

(2位) (2位) (2位) (2位) (4位)

39

丘的编号从北至南,从西至东以反S形顺序编列。因此。该房产位于丁区。 28、房产分丘图绘制中,房屋权界线与丘界线重合的处理方式为( )o A,错开表示 B.交替表示 c.用丘界线表示 D.用房屋权界线表示

答案:C 房屋权界线与丘界线重合时,表示丘界线;房屋轮廓线与房屋权界线重合时,表示房屋权界线。

29、房产分幅平面图上某房屋轮廓线中央注记为“1234”,则该房屋的层数为( )。 A.4 B.12 C.23 D.34

答案:D 房屋“四位数”注记在房屋中间。调绘内容主要为房屋产别、结构和层数、所有权界线等,并用四位数表示房屋的产别、结构和层数。即第一位数表示产别;第二位数表示结

构:第三、四位数表示层次。层数,01表示1层或平房,02表示2层??30表示30层。 30、下列建筑结构中,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时,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的是( )。 A.房屋间无上盖架空通廊 B.无顶盖室外楼梯

C.利用高架路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D.房屋天面上的露天泳池

答案:B 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①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②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③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④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⑤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31、下列房屋或其用地状况发生变化情形中,应进行房屋权属变更测量的为( )o A.房屋扩建,层数发生变化 B.房屋附属门廊拆除量 C.房屋门牌号变化 D.房屋用地权界截弯取直

答案:D 房屋的权属变更测量:①房屋买卖、交换、继承、分割、赠与、兼并等引起的权属的转移;②土地使用权界的调整,包括合并、分割、塌没和截弯取直;③征拨、出让、转让土地而引起的土地权属界线的变化;④他项权利范围的变化和注销。

32、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三级房产面积精度要求,面积为lOOm的房产面积限差为( )m。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与限差表(见下表)。

2

2

40

注:S为房产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3、地籍测绘过程中,可用图解法汁算上地面积的地块,其图上最小面积不应小于( )cm。

A.4 B.5 C.6 D.7

答案:B根据《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图解法是指用光电面积量测法、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等在地籍图上量算面积。对于图上面积小于5cm的地块,不得使用图解法量算其面积。

34、地籍测量中,利用图根级导线布设同级附合导线时,所利用的图根级导线最短边长不应

短于( )m。

A.20 B.15 C.10 D.5

答案:C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规定,图根级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图根级导线可同级附和一次;②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闭合差应在±0.13m内;③当导线存在短于10m的边长时,不应采用该导线布设同级附和导线;④电磁波测距导线的总长可放宽50%。但导线全长闭合差应在±0.22m内,导线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4000。

35、地籍调查过程中,按我国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编码071代表的是( )o A.住宅餐饮用地 B.商务金融用地 C.农村宅基地 D.城镇住宅用地 答案:D 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均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的二级类填写。同时填写地类名称和地类代码,以”二级类名称(地类代码)“格式为准,如“城镇住宅用地(071)”。

36、地籍测绘成果中,某界址点相对于临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为±50mm,则该界址 点为( )类界址点。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A 根据界址点基本精度(见下表),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

2

2

41

37、按现行地籍测绘规范,地籍图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 ) mm。

A.±0.2 B.±0.3 C.±0.4 D.±0.5

答案:B 根据《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见下表,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38、编号为7、8、9的三块宗地合并后,新宗地号为( )o A.7 B.7-1 C.9 D.9-1

答案:B 变更地籍调查时,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地号一律不得再用。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的支号顺序编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39、江西省行政区划代码为360000,福建省行政区划代码为350000,则按现行行政区域界 线测绘规范,江西、福建二省边界线名称为( )。 A.福江线 B.江福线 C.闵赣线 D.赣闵线

42

答案:C 省级边界线的编号由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简码按数值大小由小至大顺序排列组成。省级界线名称由相邻两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加“线”字组成,省简码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排列在前。

40、现行界线测绘采用的平面坐标基准是( )。

A WGS—84坐标系 B任意坐标系 C地方坐标系 D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答案:D界线测绘宜采用国家统一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 985国家高程基准。 41、摄影测量共线方程包括像点坐标、对应的地面点坐标、像片主距、外方位元素共( )个参数。

A 8 B10 C12 D14

答案:C根据共线方程表达式可知,两个像点坐标(x,y),对应的三个地面坐标(x,y, z),1个像片主距f,6个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线元素(Xs,Ys,Zs),三个角元素,共计12个元素

42、下列要求中,符合航空摄影规范关于航摄分区划分原则的是( ).

A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B首末航线用分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C 摄区内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 D 应充分考虑航摄飞机飞行的安全距离 答案:A航摄分区划分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①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②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一般不大于1/4相对航高,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7000时,一般不应大于

1/6相对航高;③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④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点方案的要求;⑤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显著不同时,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⑥划分分区时,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⑦当采用GPS辅助空三航摄时,划分分区除应遵守上述各规定外,还应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或一个摄影分区内可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

43、采用POS辅助航空摄影生产1:2000地形图时,摄区内任意位置与最近基站间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 )km。

A200 B150 C100 D50

答案:C 《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 27919-2011)舰定,根据航摄区域大小、航摄成图比例尺合理布设地面基站,摄区内任意位置与最近基站间的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每一摄区基站数量不应少于1个。

43

44、按航摄仪检定要求,新购或距前次检定已超过( )年的航摄仪须进行检定。 A.1 B.2 C.3 D.4

答案:B航摄仪检定应由具有相应资历的法定检验单位进行。根据每台航摄仪的稳定状况,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检定:①距前次检定时间超过2年;②快门曝光次数超过20000次:④经过大修或是主要部件更换以后;④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剧烈震荡以后。

45.下列参数中,不属于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成果技术参数的是( )。 A.航摄仪主距 B.摄区代号 C.地面分辨率 D.航摄时间

答案:A根据《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第2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定》(GB/T 27920.2-2012)可知,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技术中存储介质正面外标签注记内容总体信息部

分应包括:盘号、摄区代号、摄区名称、飞机机型、航摄仪类型、地面分辨率、航线数、摄区面积、航摄时间、航摄单位等。

46.同一条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重叠称为( )重叠。 A.航向 B.旁向 C.基线 D.相邻

答案:A像片重叠度分为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为满足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的需要,航摄像片需要有一定的重叠度。连续拍摄的航空像片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航向重叠。一般情况下,航空摄影测量作业规范要求航向应达到56%~65%的重叠,以确保在各种不同的地面至少有50%的重叠。

47.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 )。 A.数据处理 B.数据获取 C.数据建库 D.数据分析

答案:B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但是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数据获取

48.单张像片后方交会中,需已知地面点坐标的点数至少为( )个。 A.1 B.2 C.3 D.4

答案:C单张像片空间后方交会是利用像片上三个以上像点和对应地面点三维坐标,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的工作。

49.在遥感领域,SAR指的是( )。

44

A.激光测地雷达 B.卫星测高雷达 C.合成孔径雷达 D.地下管线探测雷达 答案:C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又译成合成口径雷达或 合成开口雷达,属于一种微波成像雷达,也是一种可以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航空)机载雷达或(太空)星载雷达。

50.摄影测量中,像片上地物投影差改正的计算公式为?A?影差改正时,?h指的是( )。

A.屋顶到平均海水面的高度 B.屋顶到城市平均高程面的高度 C.屋顶到地面的高度 D.屋顶到纠正起始面的高度 答案:D像片图上地物投影差改正值的计算公式见公式:?A??hR。 当进行高层房屋的投H?hR,式中:?A为投影差H改正值;?h为地物点相对于纠正起始面的高差,单位为米(m);H为像片纠正起始面的相对航高,单位为米(m);R为图上地物点到像底点的向径,单位为毫米( mm)o

51. HIS是一种图像处理的彩色空间模型,其中H代表( )。 A.亮度 B.饱和度 c.色调 D.色温

答案:C HSI色彩空间是从人的视觉系统出发,用色调(Hue)、色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 Intensity)来描述色彩。

52.对Landsat TM影像的近红外、红、绿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色、绿色、蓝色合成假彩色后,植被在该假彩色图像上的颜色为( )

A 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答案:A 关于假彩色合成的解释: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

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的真实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植被在可见光波段(0.4~0. 76?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o.55 ?m(绿)处,在近红外波段(0.7—0. 8?m)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m附近有一个峰值。根据标准假彩色的合成原理,绿波段被赋予蓝、红外波段被赋予蓝、红外波段被赋予红、绿色与红色相加为品红,但红多绿少,因此品红偏红,植被在影像中大致呈红色。

53、空中三角测量有不同的像控点布点方式,右图表示的布点方式为( )布点。(黑色为高程控制点,圆圈点位平高控制点)

A全野外 B单模型 C区域网 D航线网

答案:B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指的是用摄影测量解析法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及

45

待定点的地面坐标。根据平差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可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根据平差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单模型法、单航带法和区域网法,图上表示单模型布点方式。

54、下列地形地物要素中,可作为中小比例尺航测外业高程控制点的是( )。 A圆山顶 B房屋墙角拐点 C 电杆顶 D尖山顶

答案:A 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一般选在地势平缓的线状地物的交会处、地角等,在山区常选在平山顶以及坡度变化较缓的圆山顶、鞍部等处,狭沟、太尖的山顶和高程变化急剧的斜坡不宜做刺点目标。

55、航空摄影的像片倾角是指( )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A 投影基线 B核线 C方位线 D 主光轴线

答案:D 航摄像片倾角是指航摄机向地面摄影时,摄影物镜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56、机载侧视雷达方位分辨率的方向与飞行方向的关系为( )。

A垂直于飞行方向 B平行于飞行方向 C成45°夹角 D成135°夹角 答案:B 机载侧视雷达是利用装于飞机机身两侧或下方的天线,随着飞机向前飞行而扫描飞机下方两侧的带状地面,进行高分辨率地形测绘的雷达。由此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57、我国南海海域呈南北延伸形状,在设计其地图投影方式时,宜采用( )投影。 A.圆柱 B.方位 C.圆锥 D.球面

答案:A 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因此最适宜编制各种航海图、航空图。

58、编制专题地图时,用于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是( )。 A.范围法 B.点值法 C.质底法 D.动线法

答案:C 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其表示手段与范围法几乎相同,同样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

59、依据地形图资料和幅面大小设计地形时,所确定的图幅比例尺通常称为( )。 A.平均比例尺 B.基本比例尺 C.局部比例尺 D.主比例尺

答案:D 地图上标明的比例尺是指投影中标准线上的比例尺(即地图主比例尺)。 60、下列地图特征中,不能作为专题地图设计依据的是( )。

A.地图的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形状 D.地图表示方法

答案:D 专题地图设计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地图

46

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形状。

61、绘制1:5万地形图水系要素时,当底图上河流宽度大于( )mm时,河流应用双线依

比例尺表示。

A.0.3 B.0.4 C.0.5 D.0.6

答案:B 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1部分:1: 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2343. 1-2008)的规定,图上宽0.4mm以上的河流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不足0. 4mm的用单线表示。以单线表示的河流应视其图上长度由源头起用0.1~0.4mm逐渐变化的线粗表示。

62、利用1:5万地形图编制普通地图集市、县图时,用于框幅定向的是地形图上( )方

向。

A.平面坐标x B.平面坐标y C.磁北 D.真北

答案:D 对一幅图而言,通常是把图幅的中央经线的北方方向作为该图幅的真北方向,我国的地形图都是以北方定向的。

63、绘制1:2.5万、1:5万地形图时,针对整齐排列、成行列分布的一片单幢房屋,下列绘制方法中,正确的是( )o

A.固定两端位置,中间内插房屋符号,不合并外围街区 B.固定两端位置,外围选取房屋符号,中间合并为街区 C.固定两端位置,全部合并为街区 D. 不固定两端位置,按密度选取房屋符号

答案:A《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2343. 1-2008)中关于街区的综合的规定为:应清晰反映居民地外围轮廓,街区凸凹拐角在图上小于0. 5mm的可综合。街区内空地(如广场)面积在图上大于2mm

2

2

的一般应表示,大于10mm的绿化种植地还应配置相应的植被符号。对于密集街区应采用合并为主、删除为辅的原则进行图形概括。1:25000.1: 50000地形图上对于整齐排列、成行列布的单幢房屋,应固定两端位置,中间内插房屋符号,不合并为街区o街区外缘的普通房屋不应并入街区,应进行适当取舍。

64、下列关于等高线绘制质量检验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高线形状不应随碎部的删除而改变

47

B.同一斜坡上等高线图形应协调一致 C.等高线应显示地貌基本形状特征 D.等高线应反映地貌类型方面的特征

答案:A 等高线的形状应随删去碎部而改变。同一斜坡的等高线图形应协调一致,强调显示地貌基本形态的特征,反映地貌类型方面的特征。

65、下列关于GIS与地图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o A.地图学是GIS的基础 B.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 C. GIS强调空间数据分析 D.GIS是地图学研究的前提

答案:D GIS的空间数据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其最终产品之一也是地图,因此它与地图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地理学的信息载体,同样具有存储、分析和显示的功能。把地图学和GIS加以比较可以看出,GIS是地图学理论、方法与功能的延伸,地图学与GIS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空间信息处理的科学,只不过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地图学与GIS之间一个最有力的连接是通过地图可视化工具来增加GIS的数据综合和分析能力。

66、某地发生重大洪水,政府要对沿江一定区域受灾人口数量进行统汁分析。下列CIS空 间分析功能中,可以组合利用的是( )。

A.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 B.通视分析、缓冲区分析 C.网络分析、叠加分析 D.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

答案:A 空间叠加分析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它是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通视分析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两点或者多点之间的可视性分析;另一个是可视域分析,即对子给定的观察点,分析观察所覆盖的区域。网络分析的主要用途是:选择最佳路径;选择最佳布局中心的位置。

67、基于E-R图法进行空间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分析地理实体、确定地理实 体属性、定义地理实体之间关系、绘制空间E-R图和( )。 A.调整优化空间E-R图 B.映射空间E-R图到数据表

48

C.转化空间E-R图到数据模型 D.用空间E-R图展示现实世界

答案:A概念模型设计步骤:①通过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提取和抽象出空间数据库中所有的实体。②确定各个实体的属性。要求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方便数据存取和操作,并能实现正确无歧义地表达实体。③根据系统数据流图及实体的特征正确定义实体间的关系。④根据提取、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绘制空间E-R图。⑤根据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对这些单元的E-R图进行综合,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能够无缝地形成为一个整体。

68、确定栅格数据单元属性的方法中,常用于分类图斑较小、狭长的地理要素的赋值方法是

( )o

A.中心归属法 B.长度占优法 C.面积占优法 D.重要性法

答案:D 中心归属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网格中心点对应的面域属性值来确定。对于具有连续分布特征的地理要素,如降水分布、人口密度等问题,中心归属法是被首要选用的。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网格中线的大部分长度所对应的面域的属性值来确定。面积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在该网格单元中占据最大面积的属性值来确定。此法常见于分类较细、地物类别斑块较小的情况。重要性法:根据栅格内不同地物的重要性程度,选取特别重要的空间实体决定对应的栅格单元值。此法常见于具有特殊意义而面积较小且不在栅格中心的地理要素。尤其是点、线状地理要素,如城镇、交通枢纽、交通线、河流水系等。

69、在分析商业中心、港口的辐射范围以及确定设立商店、学校、医院最佳位置的应用中,常采用的GIS技术是( )。

A.最短路径分析技术 B.缓冲区分析技术 C.空间叠加分析技术 D.资源定位和配置技术

答案:D定位一配置分析是指根据中心地理论框架,通过对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两者空间行为相互作用的分析,来实现网络设施布局的最优化。其中,若已设定需求点,求供给点,则涉及定位问题;若已设定供给点,求需求分配点,则涉及配置问题;若同时求供给点和需求分配点,则涉及定位一配置问题。这类问题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选择最佳布局中心,或者从一批候选位置中选定若干地点来建设公共设施,为区域的需求点提供服务。这些服务设施诸如医疗保健、邮电通信、交通站点、行政中心等,它们是城市或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定位一配置分析也是GIS空间分析研究的热点之一。

70、下列关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49

A.可以定期进行全面更新,也可以进行动态局部更新 B.可以全要素更新,也可以一种或几种要素更新 C.更新后成果整体精度高于原数据精度 D.可以按图幅进衍更新,也可以按区域进行更新

答案:C在数据更新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数据更新的目标、任务,包括更新范围(重点建设区域、人口密集区等)、更新内容(道路、居民地、行政界限等)、更新周期(逐年更新、定期全面更新、动态实时更新)、更新工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案(责任机构、组织机制、经费与效益分配等)。具体如下:①更新周期。可采用定期全面更新和动态实时更新两种模式。②更新内容。一般地,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按全要素进行,但也可根据需要和周期选择一种或几种要素进行更新,如道路、居民地、水系等,并根据不同要素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法。③更新精度。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精度不宜低于原数据的精度,通过数据更新提高现势性,同时提高数据的精度和标准。④更新范围。基础地理数据通常按图幅更新,这种方式便于数据的生产和管理,是目前数据更新的主要方式。但也可按区域如街区更新,一般是将更新的区域按街巷和道路分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分幅而破坏要素的自然连接关系,有利于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数据组织与建库。⑤更新队伍。要做到实时更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组建专门的更新队伍,按片包干,对变化的地区及时更新测量。

71、下列关于专题地理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面向用户需求的特定地理信息 B、可分为专题空间数据和专题非空间数据 C、专题空间数据包括点、线、面三种类型 D、只能反映可见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

答案:D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突出空间的某一种或几种专题要素,除了包括可见的、能测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外,还反映人们看不见和推算的各种专题现象;同时不仅显示专题

内容的空间分布,也反映这些要素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发展。

72、道路专题数据生产中,除采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元数据。下列数据中属于元数据的是( )。

A 道路名称 B道路起止点 C道路日常养护单位 D道路数据生产单位 答案:D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精度、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等,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