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175 下载本文

4.5.11 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楼板的计算截面抗弯惯性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is= bsol h3s/12+ ihol (4.5.11)

式中 bsol —— 所考虑方向计算板带中柱轴线上实心部分的宽度;

ihol —— 所考虑方向计算板带中空心部分楼板截面抗弯惯性矩:当内模为筒芯时,均按顺筒方向实际截面计算;当内模为箱体时,按实际截面计算; 4.6 等代框架法

4.6.1 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代框架可采用弯矩分配法或有限元法进行曲内力分析;

2 在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可假定柱和上一层及下一层楼盖固接,等代框架梁应由柱轴线两侧区格板中心线之间的楼板和梁组成; 3 在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等代框架应取从结构的底层到顶层所有的楼盖和柱,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宜取用计算方向轴线跨度的3/4及第2款规定的等代框架梁宽度与垂直于计算方向柱帽或托板有效宽度之和的1/2中的较小值;

4 在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当可变荷载不大于永久荷载的3/4时,可不考虑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

4.6.2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时,等代框架梁和等代框架柱的截面惯性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在柱或柱帽、托板范围以外,等代框架梁和等代框架柱的截面惯性矩可根据混凝土实际截面进行计算; 2 对等代框架梁,从柱中心至柱或柱帽、托板侧面范围内的惯性矩等于柱或柱帽、托板侧面的惯性矩除以(1-c2/l2)2,其中c2为垂直于计算方向的柱或柱帽、托板宽度,l2为等代框架梁的宽度。

3 对等代框架柱,板顶至板底或梁底范围内的惯性矩可视为无穷大。

4.6.3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等代框架的转动刚度kec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kec=∑kc/(1+∑kc/kt ) (4.6.3)

式中kc —— 柱子的转动刚度:对无柱帽、托板的无梁板柱结构,kc =4eccic/h其中ecc为柱的混凝土弹性模量,ic为柱在计算方向的截面抗弯惯性矩,h为柱的计算长度: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板顶面的距离,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对于有柱帽、托板或带梁的板柱结构,应考虑柱轴线方向截面变化对kc的影响;

kt —— 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按本规程4.6.4条规定计算;

4.6.4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柱两侧横各构件的抗扭刚度kt按下列公式计算: kt=β1∑9ecsit/[l2(1-c2/ l2) 3] (4.6.4)

式中it —— 柱两侧构件的抗扭惯性矩,按本规范4.5.10条的规定计算;

β1 —— 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增长大系数:对于无梁楼板β1=1;对于计算方向轴线上有梁的楼板β1=isb/is;其中is本规程4.5.11的规定确定,isb为等代框架梁在跨中截面的抗弯惯性矩,即is梁突出部分的抗弯惯性矩。

4.6.5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无柱帽、托板的等代框架梁转动刚度ks可按下式计算: ks=4ecsxisb/l1 (4.6.4)

对于有柱帽、托板的等代框架梁,应考虑计算方向上截面变化对ks影响。 4.6.6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等代

框架的计算弯矩沿宽度方向可采用与第4.5节相同的比例进行分配,此时,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柱轴线梁在两个方向相对刚度的比值应符合本规程第4.5.1条第6款的规定。

4.6.7 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柱上板带、中间板带的弯矩控制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对内跨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为柱或柱帽侧面处,但与柱中心的距离不应大于0.175 l1;

2 对有柱帽的端跨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为距柱侧面距离等于柱帽侧面与柱侧面距离二分之一处。

5.1 承载力计算

5.1.1 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各类结构构件的材料选择、各项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的有关规定。

空心楼板根据内力分析结果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应取用空心楼板的实际截面。 5.1.2 按本规程第4.6.1条计算的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相组合,钢筋应配置在该条第3款规定的等代框架梁宽度范围内。

5.1.3 对考虑内力重分布的空心楼板,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的截面受压区高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χ≤t (5.1.3)

式中t —— 受压区最小翼缘厚度; 对其它构件,应符合《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的相关规定。

5.1.4 当内模为筒芯时,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不配置受力箍筋的边支承板,其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 ≤0.7δft(bw+d)ho+0.05npo (5.1.3)

式中v —— 宽度bw+d范围内的剪力设计值;

δ —— 受剪计算系数:对顺筒方向取1.3,对横筒方向取0.6; bw —— 筒芯间肋宽; d —— 筒芯外径;

ho —— 截面有效高度;

npo —— 宽度bw+d范围内截面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7.5.4条规定确定。

5.1.5 当内模为箱体时,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的肋梁,其受剪承载力计算及配筋构造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7.5节和第10.2节的有关规定。

5.1.6 对无梁的板柱结构,应在柱周围设置实心区域,其尺寸和配筋应根据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第7.7节及附录g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有箍筋的暗梁时,其受冲切承载力可按上述规范第7.73条进行计算;

2 当采用通过柱截面的正交型钢剪力架或抗冲切锚栓时,其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

和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的有关规定:

3 当设置托板、柱帽时,应选择最不利位置的受冲切破坏临界截面进行验算: 4 按上述规范第7.7.5条及附录g的规定,除应考虑板柱节点临界截面上由剪切传递的不平衡弯矩a0munb外,由弯曲传递的不平衡弯矩(1-a0)munb应由有效宽度为柱或柱帽两侧各1.5hs(有托板时hs取托板与楼板厚度和)的截面范围内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承担;

5 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连续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 fyas+fpyap≥ng (5.1.6)

式中 as —— 板底连续普通钢筋总截面面积;对一端在柱截面对边弯折锚固的钢筋,其截面面积按一半计算;

ap —— 连续预应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对一端在柱截面对边锚固的钢筋,其截面面积按一半计算;

ng —— 在该层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fy、fpy ——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5.1.7 对带梁的板柱结构,其梁承载力、板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应按本规程第4.5.7条的规定分配从属面积内竖向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并考虑与相应弯矩、扭矩共同作用,取本规程第4.5.9条规定的计算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

2 当μ≥1时,板不考虑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当0<μ<1时,板按下式计算受冲切承载力: fl,eq≤flu (5.1.7)

计算中不考虑梁在板上、板下凸出的部分,仅考虑楼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式中 fl,eq —— 板柱结构的等效集中反力,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附录g的规定确定,附录g公式(g.0.1-1)、(g.0.1-3)、(g.0.1-5)中fl 、munb、munb,x、munb,y均应乘以(1-μm)μm为计算中各梁μ的平均值; flu —— 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公式(7.7.1-1)的右边部分计算。 5.2 挠度和裂缝控制

5.2.1 在设计中采用了适宜的构件跨高比、周边约束条件、构件配筋特性等条件下,且有可靠的工程实践经验时,可不作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按本规程第4.2.5条的考虑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或直接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的楼板,宜作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5.2.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可按由梁、柱分隔的区格板进行挠度验算。

在楼面均布竖向荷载的作用下,区格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af,max宜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下要求:

af,max ≤ af,lim (5.2.2) 式中 af,lim —— 楼盖、屋盖构件的挠度限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表3.3.2取用。

5.2.3 受弯构件的挠度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 受弯构件的刚度b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的有关规定计算; 2 对边支承双向板,可取短跨方向最大弯矩处的刚度用双向板弹性挠度公式进行

计算:

3 对区格的长宽比不大于2的柱支承板,可取两个方向最大弯矩处的刚度平均值作为该板刚度用柱支承板弹性挠度公式进行计算。

5.2.4 柱支承楼板的挠度也可根据第5.2.3条的刚度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 楼板挠度可取为长跨方向柱上板带和短跨方向中间板带的跨中挠度之和; 2 板带跨中挠度可按两端嵌固约束计算;对边跨尚应考虑边支座扭转的影响。 5.2.5 当有可靠经验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构件的挠度也可采用本规程第4.4节的拟梁法进行计算,其刚度可按本规程第5.2.3条确定。 5.2.6

在楼面均布竖向荷载的作用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板的裂缝控制宜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3.3.3条、3.3.4条的规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板的裂缝控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的有关规定。 5.2.7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板,可根据本规程5.2.3条相应的最大弯矩确定板内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8.1.2条的规定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并按该规范公式(8.1.1-4)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6.1 一般规定

6.1.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小于25%,也不宜大于50%。 6.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跨高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边支承钢筋混凝土楼板:对单向板,不大于30;对双向板,跨度按短边计,不大于40;

2 对柱支承钢筋混凝土板,跨度按长边计,不大于35; 3 对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可较钢筋混凝土楼板适当增加。

6.1.3 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跨度不宜大于15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跨度不宜大于24m。.

6.1.4 当内模为筒芯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截面的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2 筒芯间肋宽与筒芯外径的比值不宜小于0.2:肋宽的尺寸:对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应小于60mm; 3 板顶厚度和板底厚度宜相等,且不应小于40mm;

4 当设置筒芯端距时,其尺寸不应小于50mm。 来源:www.gzu521.com 6.1.5 当内模为箱体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截面的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300mm.

2 箱体间肋宽与箱体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0.25;肋宽的尺寸:对钢筋混凝±楼板,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应小于80mm;

3 板顶厚度、板底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板顶厚度不应小于箱体底面边长1/15。

6.1.6 在筒芯间肋宽、筒芯端距范围内,均应根据肋宽大小设置单肢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