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下载本文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

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

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 || 恐龙的脚步声:24 x - :||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9 24 x - | x -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 | x - ||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

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10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愉快的劳动》教案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

11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 嚓.嚓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 A.集体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