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专职消防队队长事迹材料 下载本文

农民孙善英 民间“119”

孙善英,男,1966年5月出生,小学文化,2005年7月创建了康大营镇义务消防队,任队长。九年来,孙善英同志与他的消防队扑救了四百三十余起火灾,执行抢险救援任务十九次,抢救被困群众五十余人,挽回群众火灾损失八十余万元,为周边消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康大营镇位于梅河口市北部边陲,距市区54公里,距最近的海龙镇消防站36公里。多年来,这个农业小镇受火灾困扰,发生过火烧连营的惨剧,多少个家庭无家可归、因火致贫,柴草垛起火波及房屋的险情也经常让村民们心惊肉跳,加之距最近消防站五十分钟的行车时间,足以让大家谈火色变。

2005年,弟弟家的一场火灾让老孙有了买消防车的念头。这年7月份的一天,老孙弟弟家房后的柴草垛起了火,眼看火头就要窜到了房盖,弟弟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亲戚和邻居们你一盆、我一桶地往草垛上泼水,一大群人经是自家有一台消防车该多好,用起来也方便”。7天后,老孙花了6.8万元从公主岭市买回了一台退役的消防车,又在自家木材加工厂里拾掇出车库,一家人,一部消防车,开始为乡邻义务救火。老孙爷俩负责救火,老伴负责爷俩救火回来时做两个热乎饭菜,一家人一干就是九年。

2006年,老孙一年扑救了62起火灾,十里八乡都知道老孙家的电话,因为老孙家的座机尾号是“119”,只要一个电话,老孙就会带着儿子开着这辆老爷级的消防车为大家救火。这年春节,老孙的儿子救火摔伤了腰,老孙在照顾儿子情况下,也没耽误救火,到了火场,乡亲们帮老孙踩油门、帮老孙拽水带,老孙硬是扛过了这一年。

2007年,老孙的木材加工厂和塑钢门窗厂停业了。又要救火,又要时常修理那辆破旧的消防车,老孙没有精力再去经营这两个厂子了,家里少了二十万元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起来,但老孙的消防队却没有停,因为老孙知道“火烧当日穷”的理儿。

2009年11月4日,一辆长途客车在S103国道二道岗村路段翻车了,老孙全家出动,救出40多名伤员。事故现场,一片狼藉,老孙一家人把伤员一一抬出了大客车,过往车辆没人肯停。老孙一股“虎”劲儿,站在了国道中间,硬是拦下了七八辆车,将重伤员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医院。

2011年1月19日,一辆拉酒的货车在孟家沟侧翻,高度酒混着汽车油箱内的柴油燃起了烈焰,加上买酒促销打火机“砰砰”的爆炸声,吓得路人魂不附体。老孙爷俩持水枪上前,经过“三九天”一夜的苦战,灭掉了大火。老孙爷俩挂了一身的冰碴,冻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2012年,老孙高兴了。市政府给了专项经费,再加上个

人筹集,老孙用了八十多万元,翻建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消防站,家里接了三项电,又花1.2万元打了一口48米深的水井,解决了消防车加水难的问题。

2013年,老孙再接再厉,又买了一部消防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老孙的消防队得到发展,现有消防员达到4人,经费由政府财政解决,老孙没有了后顾之忧。

九年来,孙善英一家人的壮举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受到了广泛媒体的关注。孙善英个人从2006年开始,连续九年被梅河口市政府评为“消防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年度消防工作先进个人”,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公安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通化日报、冬夜经贸新闻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消防在线吉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