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邓小平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为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 (√) 10、 11、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 12、 军事思想不具有阶级性。 (×) 13、 军事思想不属军事科学体系结构中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14、 战争不是一个历史范畴,战争永远不会消亡。 (×)1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核武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体。 (×)1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集体创作的军事名著。 (×)17、 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政治,而不在于经济。 (×)1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对当代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 19、
坚持军民一致,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首先提出来的。 (×)2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战略环境》章节
一、单选题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D
A、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格局
2、我们国家的海洋国土面积是():B
A、960万平方千米; B、300万平方千米; C、1260万平方千米; D、43万平方千米
3、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B A、13个; B、14个; C、15个; D、16个
(×)
4、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B A、战略方针 B、军事力量 C、战略手段 D、战略环境
5、战略思想是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的根本立场和态度B A战略方针 B、战争问题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6、对战略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 C A、国家的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7、中国是个陆地大国,陆地与( )个国相接壤A A、14 B、15 C、16
8、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C A、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 B、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C、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9、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是( )C A、祖国的统一 B、朝鲜半岛 C、朝鲜半岛和印巴之间的对立
10、在军领域里,层次最高,指挥的范围最广,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各种活动的依据是( B
A、战术 B、战略 C、方针
)11、战略重点和枢纽的把握,战略方针的确定,军事力量和斗争方式的运用,战略调整和转变等,这些活动在军事上称为( )B
A、全面性 B、谋略性 C、对抗性
12、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的客观情况和条件。C A、政治安全 B、政治环境 C、战争全局 D、战略部署
13、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D A、战略目的; B、战略方阵; C、战略手段; D、军事力量
14、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是什么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B A、阿富汉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911事件 D、两伊战争
15、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C
A、遏制战略 B、大规模报复战略 C、先发制人 D、新灵活反应战略
16、以下哪一种是资本主义初期时候的国际战略格局?B A、两极格局 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A
A、两极格局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8、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欧洲以()为中心的政治、军事、经济圈。A A、德法 B、德英 C、英法 D、德意
19、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B A、两极 B、一超多强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20、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是()。A A、一超多强 B、三环格局 C、五边格局 D、多极格局
21、我国的陆地边界长度是()。A
A、2.2万千米 B、1.8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22、我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A A、300万 B、200万 C、400万 D、500万
2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_______”的不同态势。A A、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B、北和、南稳、东紧、西动 C、北稳、南和、东动、西紧 D、北和、南稳、东动、西紧
24、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A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25、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一轮会谈在什么时候。B A、2004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5年
26、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哪几个国家?A A、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B、朝鲜、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C、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