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 班级: 姓名: 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 主观 与 客观 相符合。

2、 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 身体素质 和心理素质,其中 身体素质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 发展 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 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 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 8、 自觉能动性 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 联系的 、 全面 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 社会发展规律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2、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1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1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三、简答题(28分)

1、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2、“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分)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分) 3、为什么说行动成就人生?(5分)我们又应该怎样行动?(5分) 四、分析题:(12分)

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只剩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悲观的,另一个却是乐观的。

1、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2、面对人生矛盾,应如何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