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 下载本文

第一节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

一、信息组织的概念与内容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2、信息特征

1)信息的外部特征:信息的外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对象,构成信息的外在的、形式的特征;信息载体的物理形态;题名、作者、出版或发表日期;流通或传播的标记等方面的特征; 2)信息的内容特征:

信息的内容特征就是信息包含的内容,它可以由关键词、主题词或者其他知识单元表达。 信息组织的基本对象就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3、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

(1)信息选择

信息选择的目的就是从采集到的、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流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

(2)信息分析

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语义、语用和语法上对选择过的信息内、外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的信息活动。 (3)信息描述与揭示

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著录,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 标引,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 (4)信息存储

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与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

二、信息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1.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文字信息组织 图像信息组织

声音信息组织 视频信息组织

2.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组织

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再加工的电子化信息等 二次信息组织

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 三次信息组织

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期刊书目、百科全书、年鉴等。

3.按信息传播载体对信息组织的划分

1)文献信息源

各种类型的文献,其特点是传播信息完整系统,便于积累,便于保管,便于利用。

21

2)非文献信息源

通常指非记录性信息,这里特指在网络环境下没有以传统文献载体形式出现的信息源, 程序执行代码、单机或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网页, 超文本、超媒体、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等。

这类信息源统称为网络信息源,将对这类信息的组织称为网络信息组织。

三、信息组织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确定信息描述和揭示的数据来源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本身,

信息组织过程中也不能改变信息本身。

2.系统性原则

必须把握四个关系:宏观信息组织和微观信息组织的关系;信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信息组织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同信息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3.目的性原则:必须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工作,注意信息机构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

及其变化特征,满足成本收益对称的原则。

4.现代化原则:信息组织现代化原则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两个方面。信

息组织的思想观念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上。

第二节信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一、文献型信息组织方法

按照文献的外部特征来组织信息:引用法、索引法、目录法 按文献的内容特征来组织信息:分类法、主题法、文摘法

二、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

(一)、分类组织法(分类法)

分类,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信息的分类组织,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它用分类号来表达各种概念,将各种概念按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 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

1)它是按照信息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 2)它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 3)它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文献分类表的构成: ①编制说明:包括分类表的编制经过、所依据的编制原则、部类及大类的设置和次序的理由、对各种分类问题的处理办法、标记方法、使用方法等。 ②大纲:基本大类的一览表,给用户最基本的概念。

③简表:一个基本类目表。这是分类表的骨架,通过简表就可迅速了解其概貌。小型分类表没有简表。

④详表(主表):分类表的正文详表,由类目、类号和注释组成 ⑤辅助表(复分表):标准子目表,对主表中列举的类目进行细分。 ⑥索引:按标题字顺方式利用分类表的一种工具。 ⑦附录:文献资料分类标引中经常要查阅的参考资料。 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

22

1)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4)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2)国际十进制分类法 5)冒号分类法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组成《中图法》的五个基本部类:马列主义类、哲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图书类,22个大类。 全部大类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 E军事; F 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由美国图书馆学专家杜它有十个大类,在每一个大类下再细分为10威所创,1876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更新,个二级类,下面再细分为三级类,依次论推。被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 它采用单纯的阿拉伯数字。 分类组织法的特点:

①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反映事物的从属派生关系,便于按学科体系进行族性检索; ②按分类号组织分类目录,简单方便。 其缺陷在于:

①以人工语言(数码、字母代号)作为标志符号,不直观,较难记忆; ②分类体系固定,增补新类目不及时; ③组配方式机械,较难满足多元检索的要求

(二)、主题组织法(主题法)

主题,这里指信息资源论述的主题对象,包括 事物、问题、现象等。 主题法

1)指直接以表示信息资源主题的词语作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的一种方法。

2)它以特定事物、问题、对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它直接以语词作为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标识;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主题法主要类型: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 ①标题法

标题法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 标题词,指进过词汇控制,用来表达文献主题的标识,大多是对文献内容所论及事物名称及特征的规范表达。标题法采用的工具是标题词表,是标题词的汇编,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

标题法的基本原理:按主题(事物)集中文献;用经过规范化的语词直接标引文献主题;用字顺序列直接提供主题检索途径。 ②单元词法

23

单元词是指用来标引信息资源主题的、最基本的、字面上不能再分的词语。单元词法是以单元词作为主题标识,通过字面组配的方式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后组式标识是其重要特点。 单元词法的构成原理

一种组配原理,即各种完整的复杂的概念都可以分解成更为一般的单元的概念,或者相反,即任何复杂的概念都可由单元词的组合而成。 ③叙词法

叙词也称主题词,一些以概念为基础的、经过规范化的、具有组配性能、显示词间语义关系和动态性的词和词组。

叙词法,是以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处理的词语作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概念组配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方法。叙词法采用的工具是叙词表,如《汉语主题词表》。

叙词法的特点:直观性、专指性、适应性强,迅速准确、后组式、多维检索、网络结构等。 ④关键词法

关键词指从文献的标题、题目、正文或摘要中抽出的能表征文献主题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语词。

关键词法是将文献原来所用的,能描述其主题概念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关键词抽出作为主题标识,不加规范或只做少量的规范化处理,通过轮排等方式解释文献主题的方法

分类——主题一体化:信息组织的两种方法,分类法系统性强,从族性特征角度来对信息进行标引和组织,符合人们的思维与检索习惯;主题法比较直观,从特性角度对信息进行标引,提供了一种直接面向对象、事实和概念的信息组织方法。 人们根据这两种方法建立了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既包括将主题概念按学科体系或逻辑体系排列和组织的分类法系统,又包括将主题概念按字顺排列并用参照系统加以组织的主题法系统,他们是一个统一的系统中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第三节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一、信息著录与标引

1. 著录

①著录的基本概念

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著录的结果是款目,它是反映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 标目是从文献内容和形式的某一特征指引排检线索的著录项目。 ②著录的标准化

文献著录标准化是指在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对文献著录的原则、内容、格式等作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

1971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编目委员会,单行著作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 (M)) 。 1976年,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ISBD-(G)) 1978年,AACR2。 2.标引

1)标引的基本概念:信息标引(文献标引):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2)标引语言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需求主题概念的简明性、单义性和关联性的概念标识系统,是根据标引和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人工语言。

3)文献标引过程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主题分析、转换标识 3.标引的种类: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