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上看,当吸光度(A)等于0时,直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与一点,此点到原点的距离即所求的体积,由图可看出此距离接近于1,即体积接近1ml,则水样中的镉含量(质量)=C·V=10μg/ ml1ml=10μg。 请注意:这一题的解题方法可能是错的,请询问其他同学或老师
作业10 P549
一、 检出限与测定限有什么区别? 答:1 检出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 度或最小含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 物质。
2 测定限:测定限分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 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含量;测定 上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 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 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含量。
3 区别:检出限是做定性分析时使用的指标,而测定限是做定量分析时的测定指标。
作业11 P144
一、 用方块图示意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F-的装置,说明其测定原理。为何在
测定溶液中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TISAR)?用何种方法测定可不加TISAR,为什么? 答:1 流程: 电子毫得出待测氟与氟离子标准 离 子 选 放入 待测伏计侧水样中氟择电极 溶液侧得的电溶液 得电动离子浓度 动势相比较 2 测定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以氟化镧单晶片为敏感膜的传感器,单晶结构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氟化镧单晶片只允许氟离子透过,氟离子透过氟化镧单晶片,改变了原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由氟离子选择电极、外参比电极和被测溶液组成。用电子毫伏计或电位计测量上述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用氟离子标准溶液侧得的电动势相比较,即可求得水样中氟化物的浓度。
3 为何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TISAR):在测定时某些高价阳离子(如Al3+、Fe3+)及氢
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干扰测定,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氟离子的浓度 十分之一时也有干扰,因此,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TISAR)以消除干扰,另外,总离
子强度缓冲剂(TISAR)可以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的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络合干扰离子,使络合态的氟离子释放出来,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5~8)
4 用何种方法测定可以不加总离子强度缓冲剂(TISAR):采用离子色谱法、氟试剂分
光光度法等方法可不加TISAB
作业12 P144
一、 怎样采集和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氧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两种方法各有什
么优缺点?
答:1 将采样器采好的水样,用虹吸法把水放到溶解氧瓶中。用虹吸法时需把管底插到溶解氧瓶的底部,防止空气中的氧溶解到水样中,加水样时需放满并溢出溶氧瓶三分之一左右,需要水封。用配制好的重铬酸钾和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标定,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消耗的各试剂用量 2 有氧电极法和碘量法两种 氧电极法原理:
氧电极法为极谱型电极法和原电池型电极法
极谱型电极由黄金阴极、银-氯化银阳极、聚四氟乙烯薄膜、壳体等组成。电极腔内充入氯化钾溶液,聚四氟乙烯薄膜将电解液和被测水样隔开,溶解氧扩散,加电压时,在黄金阴极上还原,产生扩散电流,运算放大器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浓度或质量数。 碘量法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溶液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含量相当的游离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3 比较:氧电极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及工业废水的测定,不受色度、浊度
等的影响,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和连续自动检测。
碘量法在测定含有氧化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时,会被干扰,应预先消除并根据不同的干扰物质采用修正的碘量法。
作业13 P144
一、 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水样中的阴离子时,宜选用何种检测器、分离柱、抑制柱和洗提
液?为什么?
答:1 选用:电导检测器;分离柱填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填充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洗提液用 0.0024mol/L 碳酸钠和 0.003mol/L 的碳酸氢钠 3 原因:将水样注入洗提液并流经分离柱时,基于不同阴离子对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而彼此分开,在不同时间随洗提液进入抑制柱,转换成高电导型酸,而洗提液被中和,转换为低电导的水或碳酸,使水样中的阴离子得以依次进入测量装置测定。
作业15 P144
一、 用方块图示意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简述分析含多组分有机化合物的原理,欲获得
良好的分析结果,应选择和控制哪些因素或条件? 答:1 流程 转化成样品 汽 化 室 由载气带入 色谱柱,分 进入 检测器 电信号 汽化 离各组分
2原理:不同的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的流动相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送入检测器测定,达到分离、分析各组分的目的。
3色谱分析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包括色谱柱内径及柱长、固定相、汽化温度及柱温、载气及其流速、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等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色谱柱内径越小,柱效越高;
色谱柱填充剂:分为气固色谱固定相和气液色谱固定相
提高色谱柱温度,可加速气相和液相间的传质过程,缩短分离时间
载气,应根据所用检测器类型,对柱效的影响等因素选择,如对热导检测器应选择氢气、氩气或氦气;对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选择氮气,载气流速小,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扩散系数小的载气,如氮气和氩气;反之,应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小,扩散系数大的载气,如氦气,以提高柱效,载气最佳流速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二、用方块图示意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氯苯类化合物的程序,为什么选择电子捕获检测
器? 答: 转换成水样 汽化 由载气带入 各组分分离 汽化室 变成蒸汽 色谱柱 电子捕获电信号, 检测器 放大、记 录
原因:因为捕获检测器对分析痕量电负性(亲电子)有机化合物很有效,他对卤素、硫、硝基、羰基、氰基、共轭双键体系、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有高的响应值,对烷烃、烯烃、炔烃等的响应值很小。
作业16 P145
一、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积系数?测定他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 答:1.将均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内至满刻度,静置30min,沉降污泥与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体积之比即为污泥沉降比; 2.经混合均匀的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所得干污泥体积与混合液污泥浓度之比即为污泥容积指数;
3.处理废(污)水效果好的活性污泥应具有颗粒松散、易于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性能,
且经过曝气之后澄清时,泥水能够迅速分离,这就要求活性污泥有良好的混凝和沉降性能。在废(污)水处理过程中,常通过控制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积指数等指标来获取最佳处理效果。通过测定活性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积指数以便确定对污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P233
二、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为100.00KPa,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日
平均浓度,每个4小时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样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娶10.00ml,测知含SO2 2.5ug,求该采样点空气
在标准状况下SO2日平均浓度。
答:该条件下,日采样体积为6×30min×0.5L/min=90L,该体积样品中含SO2的质量为
2.5×5=12.5μg。
标况下,由=nR=常数得标况下的日采样体积为
=80.7886
故标准状况下,SO2的日平均浓度为
作业17 P233
一、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了解他们的存在形式对监测工作有何意义? 答: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 气象
条件也起一定 的作用。 一般将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两类: (1)分子状态污染物 某些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氯气、臭氧等沸点都很低,在常温、 常压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分散于大气中。还有些物质如苯、苯酚等,虽然在常温、常压下是液 体或固体,但因其挥发性强,故能蒸汽态进入大气中。
(2) 粒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 (或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 0.01~100 μm 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通常根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 降尘和飘尘。粒径大于 10μm 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粒径小于 10μm 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 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气溶胶,它易随呼吸进入人体肺脏,在肺泡内积累,并可进入血 液输往全身, 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因此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IP) 。 通常所说的烟 (Smoke) 、 雾(Fog)、灰尘(Dust)也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式的。
意义: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可以根据其存在形态、理化特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和污染处理方案,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研究及处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业18 P265
一、 什么叫做渗滤液?说明其主要来源和主要成分。为什么垃圾场年限不同,渗滤液的
产量和成分也不同? 答:垃圾渗滤液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其主要来源于垃圾本身和降水,渗滤液的主要成分有:氯化物、铁、镁、NH3-N、NO3、 NO3-N、硫酸盐、锌、磷、BOD5、COD 等。 垃圾的组成具有特殊性,堆积时间越长,降水多,垃圾组成逐渐发生改变,一部分物质逐 渐腐化,分解,于是渗滤液的产生量和水质也相继变化。 P294
二、 何谓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有何意义?
答: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
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当今,由于人类活动 的长期影响和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土壤十分困难。所以,土壤背景值是环境保护的 基础数据,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变迁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 同时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农林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0.155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