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因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且原子序数W>X,因此X、Y、Z为第二周期元素,W为第三周期元素,结合(ZXY)2的结构式可知,X为C,Y为N,Z为O,X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W为Al,以此解答。 【详解】

A.化合物AlN为原子晶体,AlN最高可稳定到2200℃,室温强度高,且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慢,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N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NO2为弱酸,故B不符合题意;

C.C的氢化物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沸点不一定比H2O的沸点低,故C符合题意; D.由(OCN)2的结构式可知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D 【解析】 【分析】

b点溶质为等体积的NaA和HA,形成缓冲溶液,c点为中性点,c(H+)=c(OH-),d点为中和点,溶质只有NaA,溶液显碱性。 【详解】

A. HA? H+A,其电离平衡常数K电?+

-

cH??cA?c?HA??????10?10?3?5- -A+H,其水解平?102O?HA+OH,?110?3衡常数K水?c(OH?)?c?HA?c(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与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

K水?c(OH?)?c?HA?c(A?)?c(H?)?c(OH?)?c?HA?c(H?)?c(A?)Kw10?14???5?10?9,A错误; K电10B. d点恰好反应生成NaA,A-水解,能水解的盐溶液促进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错误; C. c点溶液显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A-),d点溶液显碱性,c(H+)c(A-),C错误;

D. 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体积的NaA和HA,溶液显酸性,电离过程大于水解过程,粒子浓度关系:c(A-)>c(Na+)>c(HA)>c(H+)>c(OH-),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酸碱滴定时,中性点和中和点不一样,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看该点上的溶质成分以及pH。

3.A

【解析】A.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将碳转化为气态或液态的燃料,都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 煤的干馏是将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进行的,故B正确;C. 大量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故C正确;D. 发展“煤制油”工程可减少石油的使用量,减少对石油产品的依赖,故D正确;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管△H<0,还是△H>0,升高温度,v正和v逆均增大,A选项错误;

B.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第三步反应为快反应,则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三步的活化能,B选项正确;

C.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可知,任何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有效碰撞,但每一次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C选项错误;

D.反应的中间产物有N2O2和N2O,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无论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会加快,与平衡移动没有必然联系。 5.D 【解析】 【详解】

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1:0.56:100混合,Cu2+离子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

10.56:=2:250565,制成的波尔多液,其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4?xCaSO4?xCu(OH)2?yCa(OH)2,解得:y=7,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A.电能、氢能都是由其他能源转化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故A正确;

1+x2?,当x=3时,x?y5B.电解时氢氧根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则该储能装置中的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该装置储氢时,发生电解水的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反应为:2H2O

2H2↑+O2↑,故C

正确;

D.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镍-铁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故D错误。 故选:D。 7.D 【解析】 【分析】

导电能力最差的应是离子浓度最小,或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等情况,如固体氯化钾,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固体KCl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而熔融态KHSO4、0.1mol/L H2SO4都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铜片为金属,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也能导电,所以导电能力最差的是固态KCl; 故答案选D。 【点睛】

金属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比如KCl是电解质,但是在固态时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是氯化钾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就能够导电,所以电解质不一定能够导电,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 8.C 【解析】 【分析】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判断氨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知,要形成一个乌洛托品分子需要6个甲醛分子、4个氨气分子,则需要氨气和甲醛分子个数之比=4:6=2:3,根据N=nNA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氨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2:3,故答案选C。 9.A 【解析】 【详解】

?4Al(s)+3O2↑,2Al+3Cl2A. 2Al2O3(熔融)???冰晶石B.SO2(g) +H2O=H2SO3(aq),故B错误; C.NO(g)与NaOH(aq)不反应,故C错误;

电解2AlCl3(s),故A正确;

D. SiO2(s) 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根据元素周期律稳定性应该是硫化氢大于甲烷,A错误; B.氧化性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次氯酸钠氧化性强是因为氯元素化合物为?1价,很容易得到电子,与在周期表的位置无关,B错误;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对应的盐碱性越弱,酸性:硅酸?碳酸,同浓度溶液pH:

Na2SiO3?Na2CO3,C正确;

D.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性Ca?Na,不能从周期表的位置预测,D错误。 答案选C。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不选;

B.放电时,负极是金属钠失去电子,故电极反应式为NamCn—me-=mNa++Cn,故B不选;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a++Cn+me-= NamCn,电极质量增加,故C选;

D.充电时,阳极是NaCoO2中的Co失去电子转化为Na1-mCoO2,电极反应式为NaCoO2-me-=Na1-mCoO2+mNa+,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

碳基材料 NamCn中,Na和C都为0价,Na是嵌在碳基里的。在NaCoO2中,Co的化合价比Na1-mCoO2中的Co的化合价低,所以充电时,阳极是NaCoO2-me-=Na1-mCoO2+mNa+。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光照A.反应CH3Cl(g)+Cl2(g)????CH2Cl2(l)+HCl(g)是熵减的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根据反应能否自发进

行的判据可知ΔH?TΔS<0,所以该反应的ΔH<0,A项错误;

B.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

c?NH3?H2O?c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