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思考下面问题(可用小黑板显示)。
①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谁?
③课文中人物活动的地点(或叫场合)有几个,是什么? ④把全文的人和事从头到尾贯串起来、并且连接起来的是什么?
3.教师检查。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逐一检查预习情况,主要是落实“读书四步法”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指导如何写好预习笔记。
布置作业
1.课上预习没有完成的,课下继续完成。思考题要求课上口头回答,学生应在笔记本上写出书面答案。
2.做课后练习一,除做记号外,应简要书面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文的中心人物和情节线索。
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
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情况之前,先概要地讲一点文体的基本知识,可通过边提问(让学生有思考余地,不必全作答)、边讲授的方式进行。 (1)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①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②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
③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叙事方式: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2)阅读分析记叙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和记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来做,而人的活动表现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由于记叙的目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确定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
读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先从整体上看,写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过程;如是几件事,那就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故事情节弄清楚了,就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故事情节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这是阅读、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为重要。 2.朗读课文。
板书课题:这不是一颗流星
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学生朗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语气通顺。
朗读完了以后,教师简单小结朗读情况。
3.师生共同活动,弄清故事榻凇?
(1)教师提问: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学生用三言两语回答,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也可以不按原文的顺序。
(2)学生作答。
学生举手,教师选上、中、下三类学生作答,指定学生作答也可。
(3)教师小结。
对于“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