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题库(带答案) 下载本文

38、动词后如果既有宾语,又有补语,那么这些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应该如何确定? 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宾语,也可以同时带上补语,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1)动词+宾语+补语。例如“他找了我三次”,“她看了我两眼”一类句子中的谓语部分就是这样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首先分析出述补关系,第二层再分析出述宾关系,即“(动+宾)+补”。用框式图解法表示,应如下:

找了我三次

(2)动词+补语+宾语。例如“我笑痛了肚皮”,“他看清楚了这个问题”一类句子中的谓语部分就是这样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首先分析出述宾关系,第二层再分析出述补关系,即“(动+补)+宾”。用框式图解法表示,应如下: 看清楚了这个问题

(3)动词+宾语+动词+补语。例如“他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他写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一类句子的谓语部分。这种句子是由两个单句加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的单句,如:他洗衣服+他洗得满头大汗→他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这是一种属于句子变化的格式。这种组合应作如此分析,即把两个部分“动+宾”和“动+补”看成是并列的成分,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层次上分析出这个组合内部结构有联合的关系,然后再在第二层次上分别分析出述宾关系和述补关系。如下:

写文章写得得心应手

39、“称他们英雄”和“称他们是英雄”这两个短语中,动词“称”后面的宾语部分是否都能算作双宾语?“称他们英雄”中的“他们英雄”是双宾语,整个短语是述宾短语;“称他们是英雄”中的“称”后面不是宾语,整个短语是一个兼语短语。“称”是一个表示称谓义的动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用法,这两种用法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二者的不同:

(1)从语义上看,双宾语两个宾语各自和动词发生关系,它们互相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系,如上例中“他们”和“英雄”都只与“称”发生关系,而“他们”与“英雄”之间不能构成任何结构关系,如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能是同位关系。而兼语短语中动词后的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是一种主谓关系,和动词之间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的套迭。

(2)从形式上看,双宾语里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不能有其他成分出现,而兼语短语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一定要出现一个动词。因此,“称他们英雄”在“他们”和“英雄”间加上“是、为”等,就改变了结构关系。再比如,“教他英语”和“教他学英语”也是不同的,后面一例是一个兼语短语,因为“他”和“英语”之间有动词“学”。

(3)从动词的性质看,兼语短语中的动词,常带有使令义,而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义的,这是表示取得义的,都不带有使令意义。一般说来,这两类动词是不会发生混淆的,有纠葛的只是一部分,如“称、叫、骂”一类带有称谓义的动词(“教”是一个较特殊的表示给予义的动词,所以也可能出现既能做双宾语的动词,也能做兼语短语中的动词力两种情况)。用上述(1)(2)两种辨析方法,基本上就能区别出这些称谓义动词在双宾语句和兼语句中的不同了。

40、是不是所有的实词加上语调后在一定的语境下都能成为简单句子呢? 也并非如此。下列两组词都是实词

(1)加以 善于 主张 雪白 通红 闹哄哄

(2)大型 初级 袖珍 很 究竟 再三第四组、第五组的词也是实词,但它们也都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第一组中的“加以、善于、主张”一类动词,是一种粘宾动词,这种动词的出现总是和它们的宾语连在一起的,它们通常不能单独使用,当然也就不可能独立成句了。第四组中的“雪白、通红、闹哄哄”是形容词,是一种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这部分形容词通常也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它们总是与后面的“的”一起出现。例如:

——你喜欢哪一种颜色。 ——雪白的。(“雪白”(×))

——教室里太吵了,我要出去一会。 ——是啊,闹哄哄的!(“闹哄哄”(×))

至于第二组,是属于加词中的区别词和副词。加词只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除少数几个,如“不”“也许”等,一般都不能独立成句,这在讨论加词的语法特点时已经有所提及。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加上语调后在一定语境下能成为句子的,只是一部分实词。

41、“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和“他有两个弟弟,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中加粗的部分,都是句中的复说语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复说语的构成条件:第一,复说语必须用在句首或者句尾,并且有逗号、破折号或冒号与句子的另一部分分开;第二,在另一部分里,必须有一个词语在主语位置或者在谓语位置上复指复说语所指称的事物,除上述两个条件外,作为复说语,还必须由排除了主谓短语之后的词或短语担任,反过来说,主谓短语是不能充当复说语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复说语的一个构成条件。为什么不能让主谓短语充当复说语呢?因为主谓短语结构完整,位于句首或句尾,往往就“升级”成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因此,不管是称代式复说语还是总分式复说语,都不能是主谓短语。例如:

他来看望我们,这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主谓短语作复句中的分句) 他的到来,这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名词性偏正短语,是称代式复说语) 参加决赛的有两个队,一个是美国队,一个是挪威队。(主谓短语作复句中的分句) 参加决赛的两个队,一个是美国队,一个是挪威队。(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总分式复说语)

42、必须用“把”字句和必须不用“把”字句的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

(1)必须用或者最好用“把”字句的,常常是由于意义上的要求和结构上的要求造成的。这样的句子意义上要求动词对其后的受事宾语必须有积极影响,动词必须要有“处置”的意思。结构上要求动词除了带上受事宾语外,还应带上其他的后置成分,这种后置成分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带上其他宾语。如:“他把这本书借给我三天了。”;b.述补式复合动词带上处所宾语。如:“我们把介绍信带在身边。”;c.动词后有带“得”的情态补语。如:“他把话说得很清楚。”’d.动词带趋向补语后带宾语。如:“老张把菜端上了桌子。”;e.动词带结果补语再带宾语。如:“他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

(2)必须用非“把”字句的。这种句子的使用条件主要取决于动词和受事宾语的情况。从动词说,如果缺乏较强的动作性,不能带结果补语和宾语的,一般都只能用于非“把”字句。这些动词有三类:a.联系动词:“有、在、存在、是、偏、姓、属于”等等;b.感受心理动词:“赞成、知道、同意、觉得、相信、希望、主张、要求、看见、听见、记得、晓得、认得”等等;c.趋向动词:“上、下、进、出、上来、下去、离开、到达、接近”等等。因此,下列句子的变换都不能成立。

我知道他的名字→※我把他的名字知道。 我离开北京→※我把北京离开 从受事宾语的情况看,“把”后面的受事宾语,如果不是确指的,或者说话人对宾语所指的范围是不明确的,也只能用非“把”字句。因此,下列句子的变换也是不成立的: 你带上一支铅笔→※你把一支铅笔带上。 只能说“你把这支铅笔带上。”

43、主谓谓语句“我国的矿产蕴藏量十分丰富”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我国的矿产的蕴藏量十分丰富”,但主谓谓语句“这个人什么活儿都会干”却不能变换成任何形式的一般主谓句,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

43、能够变换成一般主谓句的主谓谓语句,主要是下面三种类型的:

一种是领属性主谓谓语句,这种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例如: 这出戏主角是小花→这出戏的主角是小花 我心里有底→我的心里有底

主谓谓语句和变换式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变换式里多了一个结构助词“的”,这就使得两种句式在添加修饰语时有不同的表现:变换式只能加在小谓语的动词前,如“这出戏的主角可能是小花”,而主谓谓语句则既可加在小谓语动词前,也可以加在小主语前,成为“这出戏主角可能是小花”,“这出戏可能主角是小花。”

如果大主语位置上出现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尽管它们有相应的变换式,如“今天作业很多→今天的作业很多”,“图书馆里外语书不少→图书馆里的外语书不少”。但这样的句子不算领属性主谓谓语句,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作状语处理。 第二种是受事性主谓谓语句,这种主谓谓语句中的大主语在意念上是句中某个动词的受事,也有相应的变换式。例如:

你那个看法我认为有些片面→我认为你那个看法有些片面 这个人我认识→我认识这个人

这种式样的家具要的人不多→要这种式样的家具的人不多

通过变换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大主语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宾语,也可以是谓语动词宾语中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句子中其他动词的宾语。 第三种是关涉性主谓谓语句,这种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作为关涉对象,可以在它们前面加上介词进行变换。如:

这件事中国人民的经验太多了→关于这件事中国人民的经验太多了 电子计算机我是外行→对于计算机我是外行

这类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既非施事,也非受事,跟小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远。在大主语前加上介词,“介+大主语”组成的介词短语就成为句首状语。 能够变换成一般主谓句的主要是上述三种主谓谓语句,其他类型的还有大主语是施事的施事性主谓谓语句(他什么都懂),以及平时不多见的工具性主谓谓语句(这把刀我切肉),周遍性主谓谓语句(什么他都不吃),名词性主谓谓语句(对虾多少钱一斤)等等,则都没有相对应的一般主谓句的变换式。

44、四种偏正复句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种偏正复句是指因果复句、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和让步复句。这四种复句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先说说“联系”搞清楚了联系,区别也就清楚了。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前一分句称作A句,后一分句称作为B句。

四种偏正复句的联系每每表现在其中两个复句之间,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 (1)A和B是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也就是说前后是一种事实关系。如: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运动会推迟举行。 虽然天气不好,运动会还是举行。

(2)A和B是尚未实现或尚未证实的,也就是说前后是一种假设关系。如: 如果天气不好,运动会就推迟举行。 即使天气不好,运动会也会举行。

(3)A和B的关系是相承的,也就是说从A可以推出B,A和B是一致的。如: 因为水很浅,所以船开不进来。 如果水很浅,船就开不进来。

(4)A和B的关系是转折的,也就是说从A不可以推出B,B往往是A的对立面。如: 虽然水很浅,船还是开了进来。 即使水很浅,船还是开进来。 上述四种关系,可以用下列四边形表示:

因果 A和B相承 假设条件

A和B是事实 A和B是假设

转折 A和B转折 让步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四边形来加以分析。区别可以分两种,一是根本性的区别,两个复句之间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可称作为大区别;一种是相对性的区别,两个复句之间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我们可称之为小区别。在这个四边形中,处在对角线位置的两种复句之间的区别是大区别,例如因果复句和让步复句,假设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它们之间没有相同之处,因此,虽然区别大,但意义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在辨析和运用时一般不会搞错。处在同一边位置上的两种复句之间的是小区别,例如因果复句同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之间都是小区别,让步复句同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之间也是小区别。只有小区别的复句之间意义上的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很容易搞错。进行辨析的最好方法一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二是看关联词语。

45、请谈谈紧缩句和连动谓语句的区别。

“他上街买水果了”和“他一上街就买水果”这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连动谓语句,后者是紧缩句,如何进行区别呢?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 (1)紧缩句大多都用关联词语,一般有如下情况: A.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如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这个人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这话非你说不可。 其他的还有“一??就”,“不??也”,“越??越”等等。 B.两个谓语中间用一个副词作关联词,如: 他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 你去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到了这种时候才能告诉你。 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你有优待征也得挨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