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二)含答案[推荐].doc 下载本文

押题卷(二)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①修等人诗词的碑刻。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

肃穆而又慈祥。 ②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③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

那是大地的脉络,那

是历史的记忆。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间(jiàn)或 婉如 .C.累累(léi) 安详 .

B.黑黝黝(yōu) 笑容可掬 .D.遒劲(jìnɡ) 峨冠 .

D [A项,“婉如”应为“宛如”;B项,“黝”应读“yǒu”;C项,“累”应读“lěi”。]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灼灼 幽静 映照 B.灼灼 宁静 映照 C.濯濯 宁静 映衬 D.濯濯 幽静 映衬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灼灼”形容明亮。“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根据语境,“萼红”应是明亮的,应选“灼灼”。“幽静”指寂静。“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此处的环境应是“澄澈宁静”。“映照”指照射。“映衬”指映照、衬托。此处不存在“衬托”的问题,应选“映照”。]

1

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③处的冒号改为句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

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C.在台州打工的小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 ....

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 ....

A [A项,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B项,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不形容少,用于此处望文生义。C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用于说话人或写文章的人,不用于听者。D项,起死回生:使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其主语应是施救者,而非被救者。此处对象用错,“起死回生”的主语不是“企业”,而应是“湖南商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本月北京遭遇今年以持续时间最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最严重的一天局部城区达到900微克/立方米污染程度的惊人情况。

B.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一组生物笔记因配上了萌萌的手绘图在网上走红,其中一份笔记,用铅笔画出了逼真的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等。

C.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间达3个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但睡眠普遍不足7个小时,低于全球均数。

D.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比如建立医联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等。

B [A项,成分残缺,应在“局部城区”前加“出现了”。C项,句式杂糅,应把“显示”或“根据”删除。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大”改为“加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导学号:98142088】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④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⑤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项,“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错,原文第①段是说“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二者时间概念不一致。B项,“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错,原文只是以“青铜器”为例,而不是说“主要表现”,参考原文第②③段内容。D项,“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错,原文第③段倒数第二句话是说“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

4